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
当身在医院的黄克诚大将得知这一噩耗后,瞬间血压急速上升,出现哮喘等多种急性病症。
医务人员惊慌地对这位老将军进行抢救,才稳定住了病情。
在黄克诚心里,毛主席是无比崇高的,他曾说过,自己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了毛主席,是因为毛主席教导和影响才有了自己的今天。
主席逝世后的岁月里,黄克诚每一天都在思念着这位伟大领袖。
即使晚年已经双目失明,只要听见身边的脚步声,就会向身边人询问:“是毛主席来看我了吗?”
那么,黄克诚与毛主席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情谊?两人又是因何结识的?
一、 黄克诚与毛主席的初次相遇黄克诚与毛主席最早的一次相遇是在1922年,当时黄克诚刚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是一个思想活跃的进步学生。
而毛主席恰巧在这年4月到衡阳做革命宣传工作,黄克诚就前去旁听。
毛主席在第三师范的操场上发表了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农民运动等问题的演讲,黄克诚听到这些内容后,觉得这才是为穷苦人发声的心里话,由此对毛主席产生敬仰之情。
毛主席离开衡阳后,黄克诚开始在图书馆内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还经常与学校内的进步学生一起探讨社会改革等问题。
后来在我党的关注下,觉得此人是可造之才,就将其发展为地下党员。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北伐军为进攻湖南军阀做准备,就安排了一部分共产党员到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
黄克诚受组织委派,在这批受训学员的行列之中。
当时毛主席是讲习班的七位领导成员之一,也是主要授课人。
毛主席在讲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身长袍打扮,看上去就像是个学生,可讲起课来引经据典,把高深的革命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这给黄克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越发觉得这位革命导师思想深邃。
同样,在讲习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毛主席也记住了黄克诚这个优秀学生。
讲习班结束后,黄克诚被分配到唐生智的北伐军第4师13团指导员办公室担任政治助理,随军北伐到了河南。
后来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蒋介石却将屠刀砍在了共产党人身上。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大量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遭到屠戮,黄克诚为了隐蔽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只能离开北伐军回到老家永兴躲避灾乱。
不久之后,朱德、陈毅等共产党将领领导了南昌起义,一路辗转率领部队到了湖南,黄克诚得知之后,立即赶来参加革命队伍,并与红军将士们一起参加了湘南起义。
当时国民党军队对起义部队的绞杀力度很强,在永兴县作战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将县城的衙门机关,还有土豪劣绅,以及周围街道的民房都烧掉。
这样可以让敌人来进攻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能够疲劳敌人,有利于起义部队的作战。
黄克诚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烧房子的做法会破坏老百姓的财产,不能因为战争就让平民也无房可住。
最终在黄克诚的坚持下,永兴县的大部分房子才保留了下来,而这也完全符合毛主席的想法,无论如何都不能给百姓的财产带来破坏。
显然,在讲习班的那段经历,在毛主席的教导下,黄克诚已经认识到了以人民为中心进行革命的理念。
二、抗日战争中肩挑重任永兴县的战斗结束后,起义队伍在朱德的带领下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所率领的红军队伍成功会师。
黄克诚此时正担任着湘南农民军的游击司令员,跟随着队伍一起到了井冈山,与毛主席的再次相遇让他激动万分。
在随后的数次反围剿作战中,黄克诚更是用自己的无数次亲身经历从中体会到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同样的,毛主席也在黄克诚的革命生涯中给予了多次肯定和支持。
比如在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结束以后,八路军115师被安置到五台山一带休整。
黄克诚当时任职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经常下连队了解战士们的思想和战斗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黄克诚发现部队取消政治委员制度后,基层官兵的革命思想有了下滑的征兆。
为了纠正这一问题,黄克诚当即写信给朱德等领导人,朱德看完此信后,认为此事事关重大,就把这封信送给毛主席审阅。
毛主席当即批准了这一想法,下令部队恢复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机关。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共产党的军队不能没有政委,也决不能放弃政工工作,这是提升部队作战信心和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上,毛主席每次回忆起此事,都会夸赞黄克诚:“党内敢说真话者,首推黄克诚!”
在抗日战争进行到1940年的时候,黄克诚已经升任为八路军第二纵队的政治委员,在同年4月奉命率领部队离开太行山前往冀鲁豫地区扩大抗日根据地。
在黄克诚和二纵司令杨得志的努力下,部队一度发展到两万多人,给予了当地日伪军惨重打击。
但随着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敌人找我方的麻烦也越来越容易,不利于游击战和袭扰战的继续展开。
黄克诚就此事电报中央军委,认为部队集中在一处地方,面对日伪军的围剿,回旋余地开始变小,不利于生存发展,建议分散兵力,把第二纵队拆成两个摊子,由自己和司令员杨得志各带一队。
这两支队伍一部分继续在冀鲁豫地区进行抗日活动,另一部分则越过陇海路,向华中地区发展。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感到很欣慰,自己坐镇陕北,总不如前线指挥官看问题精准及时,黄克诚能主动找到军队的发展方向,是值得称赞的。
随后,毛主席给黄克诚发出了回电,命令黄克诚率领第二纵队新二旅和344旅共计1.2万过陇海路,配合当地的彭雪枫部队进行抗日活动,在华中地区扩大抗日力量。
次年初,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中央军委在声讨国民党破坏全民抗战的同时,立即派人前往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
苏北地区敌情复杂,不仅要面对日伪军的围剿,还要时刻防备国民党军队的黑枪,选择的部队指挥官既要能带兵打仗,也要搞好政治工作,这一时间成了个难题。
毛主席思来想去,决定把黄克诚派过去,担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上任之后,立即收拢被打散的部队,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展开周旋,壮大自身实力。
就在这个时候,日寇为了扑灭新四军重新燃起的火苗,调遣了1.7万余人的兵力,在飞机装甲车的掩护下,向着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
一时间,盐城四面楚歌,暴露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
面对日寇的重兵围剿,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立即喊出了“保卫盐城”的口号,要在盐城与敌人决一死战。
黄克诚亲临前线,知道此时己方与敌人的实力有着很大差距,要是硬碰硬,必然是落败的下场。
于是电报中央,不同意死守盐城,现在的任务是保存部队实力,只要人活着,盐城迟早能夺回来,要是部队打没了,那在短时间内很难再恢复过来,到时候还有可能面对国民党军的围击。
黄克诚知道电报传到中央后,毛主席等领导人决策需要时间,就一方面按照军部命令,让部队严阵以待的同时随时做好撤离准备。
随着敌情变化,最终新四军军部下达了撤退命令,将部队转移到农村避敌锋芒,黄克诚的提前准备大大缩短了撤退所需要的时间,在此事上立下了功劳。
日伪军兴师动众,结果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反而是在扫荡后的撤退途中遭到了新四军部队的围击,一时间伤亡惨重。
后来,毛主席等领导人对黄克诚在盐城保卫战中按照实际情况做出的抉择给予了肯定,认为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毛主席还夸赞他道:“黄克诚虽然是近视眼,但是他看事情的时候却是千里眼!”
三、毛主席点将黄克诚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平津战役。
毛主席亲自点将,让黄克诚率部南下,准备担任天津军管会主任兼天津市委书记。
经过29个小时的战斗,天津这座重兵守备的大城市被打了下来,黄克诚率领军管会干部入驻天津,开始了城市的重建工作。
因为黄克诚事先的准备工作很充足,天津在战后一个星期就全面恢复生产,市民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黄克诚将接收天津的前期准备、接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都汇总在了一起,交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报告后十分高兴,认为这篇报告可以补充一下内容改成学习材料,推广到以后解放城市的军管工作中去。
于是,毛主席电召黄克诚到香山双清别墅,向自己详细讲一下接管天津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黄克诚内心十分激动,以往与毛主席的见面都是各种会议,像这样的单独和近距离会面还是第一次。
作为自己革命路上的导师,黄克诚对毛主席充满了崇拜之情。
见面当天,黄克诚紧紧地握住了毛主席大手,激动地说道:“主席,您辛苦了,身体还好吗?”
毛主席热情地和他打了招呼,肯定了黄克诚在天津的工作成绩,然后开始向他详细询问有关接管大城市的经验教训。
黄克诚事无巨细的一一汇报,毛主席听罢十分高兴,认为像黄克诚这样的人才不应该只局限在一个城市当市委书记,随即向他表明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派黄克诚到湖南去,当省委书记。
毛主席强调道:“你有天津的经验,湖南又是我们的家乡,风土人情你都熟悉,你去我放心。”
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造福百姓,黄克诚自然是喜出过望,向主席保证道:“我一定在党中央和主席的领导下,带领全省人民建设一个新湖南,让桑梓之地的山山水水变得更美好,让父老乡亲的日子过得更幸福。”
毛主席对黄克诚的表态很欣慰,随后黄克诚就走马上任,到湖南搞起来建设。
在黄克诚主政湖南的三年时间里,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农业生产的同时,完成了中央交代的剿匪、土改、抗美援朝等一系列工作。
湖南人民安居乐业,纷纷称赞毛主席为湖南乡亲找了一个优秀的父母官。
在湖南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后,毛主席调任黄克诚为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兼后勤部长。
黄克诚虽然眷恋家乡的山山水水,但对于毛主席交代的命令,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前往北京接受新任务。
四、黄克诚晚年怀念毛主席黄克诚在后勤岗位上任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沉积的后勤问题整理了出来,一一解决。
毛主席在看完后勤部的近期工作报告后,立即批示:“后勤工作有进步!”这显然是对黄克诚工作的认可。
1954年10月,黄克诚调任军委秘书长,协助彭德怀处理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当时人民解放军领导体制效仿的是苏联模式,黄克诚经过调研,觉得苏联军队的单一首长制有很大弊端,针对解放军,应该采用党委集体领导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黄克诚的意见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作为长时间带兵打仗的人,毛主席十分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随后对此项问题进行了更正。
在随后的日子里,黄克诚一直默默无闻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生命。
一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
黄克诚知道这一消息后,内心悲痛万分,作为自己的革命导师,黄克诚对于毛主席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他曾说过,毛主席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者之一,为创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毛主席是全民爱戴的英雄。
毛主席逝世之后,黄克诚因为年迈,眼睛已经近乎失明,但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面对文件的批复工作,都是让秘书一字一句的念出来,自己再说出批复内容。
但这样繁重的工作消耗,也让这位老人逐渐吃不消,最后只能抱病在家休养。
一个中午,黄克诚躺在椅子上午睡后,他的战友张震将军前来看望他。
张震看到老友正在睡觉,不忍心打扰,就准备起身离开,黄克诚听到响动声,警觉的睁开双眼问道:“这脚步声好熟悉!是毛主席来看我了吗?”
张震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要知道毛主席已经去世好几年了,黄克诚此时说这话,显然是想毛主席了。
张震立即开口向黄克诚表明自己的身份,还问他是不是想毛主席了。
黄克诚流着眼泪解释道:“刚才做梦了,梦到毛主席了!”
两位与毛主席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将军一时间相对无言,在他们心里,对毛主席有着难以言说的感情,是上级,是导师,也是最好的朋友。
参考文献:湘潮:2015-09-05《毛泽东评黄克诚》 晋江艳
党史天地:2002-11-15《黄克诚与毛泽东》 曹晋杰
新湘评论:2023-03-01《毛泽东为何接连点将黄克诚》 黄力
党史博采:2022-06-05《毛泽东与亲密战友黄克诚的革命友情》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