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曾经很听话的孩子,却在有一天突然学会跟你说不,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常常跟你唱反调,和你对着干的情况?这种巨大的反差多半都会让你感到糟心。
我的一位朋友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糟心的事。朋友说,你让他和人打个招呼,他偏偏紧闭嘴巴扭头看别处;你让他往左走,他偏偏要往右走;你让他赶紧完成作业,他却反过来怼你说现在不想做;你让他早点上床睡觉,他偏偏装作没听见……现在对孩子真是没辙了。
遇到孩子跟父母对着干的事情,不少父母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的时候,常常采取简单粗暴的指责和训斥:“小小年纪,怎么就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了,你再这样下去还了得……”“你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你让妈妈失望透了!”……
然而,父母的指责和训斥只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叛逆,更加造成亲子关系之间的紧张、对立和隔阂,这只会使家庭教育往错误的深渊越滑越近。
01 面对孩子“对着干”,为什么父母常常不能解开爆发的心结原因很简单,主要在于我们的自尊心和控制欲在作怪、感到家长的权威受到了孩子的挑战。如果我们在心态上没有做好调整,很容易会陷入一种焦灼烦恼不安的境地。
在我们情绪爆发失控的背后,其实是没有完全读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反抗的心理活动虽说复杂却也不难理清。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他想要自我成长的一种表现;从小的方面来看,导火索往往在于他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想要通过对着干这种方式为自己争取一下。
如果一时半刻难以改变孩子“对着干”,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从两方面入手,先来改变我们家长自己,再来改变孩子,这或许能打开死结,是一条更加有效的方法。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和你“对着干”的言行,你应该意识到,孩子长大了,再也不是三岁小孩,正在慢慢脱离你的掌控。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孩子成长过程。
02 不要试图去压制孩子孩子的“叛逆期”共有三个,一个是3岁时期的孩子会迎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称之为“宝宝叛逆期”,很多父母都经历过这一阶段宝宝莫名其妙的言行举止,就好像我自己的女儿在这一个时期会对父母说“你是坏人、坏人……”,而且是一直说个不停,但由于孩子年龄还小,一般都掀不起什么“波澜”。
第二个叛逆期是在6-8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叛逆被称之为“儿童叛逆期”,6-8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叛逆被称之为“儿童叛逆期”。
在大约12岁左右,孩子会迎来他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在这个即将步入青春期阶段,孩子的叛逆心理要远比第一次的叛逆期更重,假如你还是用对待小孩子的态度对待他,你将体会到更为严重的反抗。
当然,以上两种叛逆期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三个叛逆期,也有的孩子叛逆期比较明显,有的孩子叛逆期就不很明显。
在我们充分了解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些变化之后,其实就已在心理上做好了承受的准备,我们要理性看待孩子在叛逆期尤其是第二个阶段中叛逆期的思想和行为等的变化,在孩子“对着干”面前,哪怕是多令你不快,也切忌不要试图去以家长的权威和不良的情绪去压制孩子,这只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反弹。
当我们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尝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把精力放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上,就会发现,一扇窗户已在你和孩子面前徐徐展开。
03 尊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认知和阅历等方面的增长,很自然会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思想,这是孩子正常的发展过程。
面对具有自我意识和思想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尊重。只要不是违背基本道德原则就好,不要太过于纠结孩子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04 努力经营好亲子关系决定孩子行为的,通常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亲子关系。一些孩子看起来和父母的关系剑拔弩张,但和同学和老师的关系却是非常的正常,有时还“好得不像话”,这其实暴露出亲子关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教育专家认为,“亲子关系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这说明良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当家长面对孩子“对着干”的问题时,要重点考虑是不是亲子关系间出了什么问题。努力经营好亲子关系,不仅能够保持家长与孩子的良性互动,还能有助于孩子的自我发展。
05 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夫妻之间如果不经常沟通,婚姻肯定迟早要亮红灯;孩子也一样要经常沟通,亲子之间若缺乏沟通,家长就很难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也能难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意。多一些坦诚的沟通,就必然会减少“对着干”的可能。
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也是化解孩子“对着干”的有效途径。当发现孩子表现出与你的意愿不同时,一定要问一问他:“你不想按照我说的去做,那么你的想法是什么……”。
当然,家长在沟通当中,一定不要带着训斥的语气去问,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带着共情的态度去问,这样孩子才有可能会主动告诉你他的真实想法。父母与孩子彼此之间有沟通交流的空间,也会有彼此妥协的可能性。
06 结语透过孩子跟父母“对着干”这件事的背后,我们要看到孩子想拥有人格独立的渴望,基于对孩子这种需求的尊重,我们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孩子真诚平等的沟通,少一些评判性和标签性的语言,多一些丰富的描述性语言,在孩子面前努力成为一个表达平和、感知细腻的人。
相信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孩子会更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一些好建议,当到了这一步,其实孩子跟父母“对着干”这事早已失去了滋生和疯长的土壤,取而代之的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将成为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