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八大皇商”的晋商:他们究竟是商业奇才,还是大明掘墓人?

小远聊历史 2025-04-14 16:44:55

今天说起国际贸易战,大家想到的是芯片、稀土、能源管道,但三百多年前,中国北方边境的一场“战略物资争夺战”,直接改写了历史——晋商集团用一张“关外贸易许可证”,把铁器、粮食、情报卖给关外的女真人,最终帮清朝坐稳了江山。

而这场贸易战的操盘手,正是号称“八大皇商”的晋商家族,尤其是范永斗家族。有人说他们是商业天才,有人骂他们是“明奸”,但翻开史料,这群人的发家史,简直就是一部官商勾结的教科书级案例……

明末的张家口,堪称“走私天堂”。这里的长城独石口马市,表面上是大明和蒙古的官方互市场所,暗地里却成了晋商向北走私的黄金通道。范永斗的爷爷范明,原本只是陕西迁到山西的普通农户,靠着在张家口倒腾棉布、茶叶,混成了小康之家。但真正让范家跨越阶层的,是范永斗的“豪赌”——他盯上了关外女真人的钱包。

当时明朝严令禁止向女真出售铁器、粮食等战略物资,但努尔哈赤开出的价格是明朝边军的三倍以上。范永斗联合其他七家晋商,以给边军供货为幌子,把成车的铁锅、箭镞、火药藏在粮食袋里,经蒙古草原绕道走私到辽东。

另外,他们还给后金送“增值服务”:比如传递明军布防图、帮皇太极伪造通关文书。这种“卖国式服务”换来的是努尔哈赤亲手盖章的“龙票”——相当于清朝版“战略合作伙伴认证”。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立刻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八大晋商。饭局上,皇帝要封他们当官,这群人精却集体摇头:“咱只会做生意!”于是顺治大手一挥,赐下三件套:张家口500里土地、内务府“皇商”头衔、对蒙贸易垄断权。

范家从此开启“开挂模式”:盐业?垄断长芦、河东两大盐场,年销盐引占全国五分之一;军火?承包清军火器铸造,连炮弹上的铁皮都赚差价;国际贸易?康熙年间独家承包对日铜矿贸易,一趟船队利润顶得上薛宝钗家十辈子攒的“百万之富”。

最狠的是雍正年间西征准噶尔,范家三代人范毓馪主动请缨运粮,报价比官方运费低三分之一,结果十年运粮百万石,私掏腰包补上13万石亏损,硬生生帮雍正省下600万两军费。皇帝一高兴,直接赏他二品顶戴,范家从此成了清朝唯一“戴红顶的商人”。

靠着政商关系,范家巅峰时富可敌国,但成也特权,败也特权。乾隆年间,范家接连踩中三大雷:垄断变负担,对日铜矿贸易被官府压价,每船硬亏2万两,还得硬着头皮接单;官场黑吃黑,内务府官员层层克扣货款,范家垫付的144万两白银成了坏账;扩张过猛,同时经营盐、铜、粮、参、外贸,资金链崩得像拉满的弓弦。

最终在1783年,乾隆以“亏空官银160万两”为由,抄了范家。讽刺的是,当年范家帮清朝省下的军费,足够填这个窟窿十次,但皇帝翻脸的速度比翻账本还快——毕竟,养肥的猪,总要宰了过年。

范家靠特权暴富,但也因特权失去议价权,最终沦为“白手套”。更耐人寻味的是,乾隆抄家范家时,晋商集团并未消亡,反而冒出了乔致庸、雷履泰等新一代商界枭雄。他们吸取范家教训,转而深耕票号、茶叶等“去政治化”领域——历史证明,离权力太近的生意,终究难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轮回。

0 阅读:0
小远聊历史

小远聊历史

远远聊聊历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