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发物”这个词,上火不能吃、长疖子不能吃、喝中药不能吃……,究竟什么是“发物”?“发物”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名词,老百姓多会闻“发物”而远离,认为食用对健康有害。那么发物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致病的?哪些食物属于发物?发物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呢?
那“发物”究竟有哪些呢?据中医文献统计属发物的食物有很多种,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按食物性味特点进行的分类如下:
发热之物:指葱、姜、韭菜、胡椒、羊肉、狗肉等温热、辛辣易助热生火的食物。热性体质、阴虚火旺体质、结核患者及伤口存在炎症的患者、发热口渴、热秘及阴虚便秘患者不宜食用。
发风之物:指海鲜、鱼、虾、蟹、鸡蛋等生风的食物。这类发物易使荨麻疹、湿疹、丹毒、疮痈疔疖等皮肤病变扩散或加重,过敏疾病患者不宜食用。另外,海鲜容易诱发痛风,痛风患者慎用。
发湿热之物:指影响脾胃运化,助湿化热的食物,比如甜食、猪肉等。对于脾胃虚弱、痰湿体质等人群不适宜多吃。患有湿热黄疸、痢疾等疾病者应忌食。
发冷积之物:指寒凉、容易损伤人体阳气的食物,如西瓜、柿子、冰糕、冬瓜、四季豆、莴笋等。寒凉之物易损阳气,过食会导致泄泻、咳嗽、胸痹等病症,脾胃虚寒、寒性体质人群不宜多吃。
发燥之物:指火热易伤津液的食物,如炒干果、炒板栗、炒花生、炒瓜子等。这类食物火性伤津,平素津液缺乏干燥者慎用。
发动血之物:指胡椒、辣椒、桂圆、羊肉、狗肉、白酒等伤络动血的食物。此类食物多温热,易迫血外出,如鼻出血、吐血、咯血,痔疮、月经过多、血尿等病患不宜多用。
发滞气之物:指滞涩阻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油腻食品、油糕、芋头等。这类食物不易消化,会导致气机阻滞不畅,产生胃胀、腹胀等,平素脾胃功能弱者少食。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发物”引发的多为过敏性疾病,根据美国FDA统计大约有160多种食品过敏原,但常见的主要是8类食物即牛奶、蛋类、鱼类、甲壳类食物、树木坚果、花生、小麦和黄豆,几乎所有过敏原都是蛋白质,食物过敏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主要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两大类,共包括4型的变态反应,各型可同时存在。
Ⅰ型是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常在食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可以累及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些症状常常同时出现,但没有特异性。非IGE介导的变态反应会引起一系列胃肠道紊乱,包括食物蛋白刺激的结肠炎,过敏性嗜酸性粒细胞的胃肠炎、乳糜泻等。
非IGE介导变态反应包括:Ⅱ型即细胞毒性超敏反应,Ⅲ型即免疫复合型超敏反应。
Ⅳ型即细胞介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此外食物过敏与遗传因素相关,父母一方有过敏病史的小儿患食物过敏的危险性小于父母双方若均有过敏史的危险性。有研究表明,胎儿期会建立免疫记忆反应,从而决定其出生后会否发生过敏性疾病。
发物非全害,适食护健康
前面可知,发物能致病,但富有营养。而营养又是人体生长生存必需的物质。因此,科学适量食用,不仅无害,反而有利。
牛肉属于红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物质,能补充营养、提高食欲。
羊肉一般指羊瘦肉,也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A、钙、磷、钾、钠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有助于增强体质。
辣椒属于辛辣的食物,其中含有挥发油、辣椒碱、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刺激食欲、促进消化等作用。
螃蟹是较为常见的水产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以及较高的胆固醇,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
健康食用发物,趋利避害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过程中,合理选择食物至关重要。对于发物,我们更应当学会科学地食用,追求最大益处,同时避免潜在的不利影响。
首先,我们已经了解到虽然发物容易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症状,但也具有很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何取舍,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选择和搭配食物,以及控制摄入量。
例如,海鲜是常见发物,其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对一些血液疾病有预防作用,但痛风患者应忌食。因此,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科学适量食用。
此外,正确的烹饪方法也是关键。通过蒸、煮、炖等低脂烹调方式,不仅可以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还能减少油脂摄入,从而降低发物的潜在风险。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