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的人,专家劝您多吃红肉

涵阳说健康 2025-01-31 04:12:39

在饮食这件事上,大家对肉的态度可谓两极分化:一部分人面对肉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长胖或者血脂升高,所以对肉敬而远之。另一部分人则是“无肉不欢”,在他们心中,吃肉带来的满足感是吃素远远比不上的。但你知道吗?其实冬天才是吃肉的好时节,尤其是红肉,不仅能帮你抵御冬日的寒冷,还对健康大有裨益。

为什么红肉能御寒?

猪肉、牛肉、羊肉等畜肉因为呈暗红色,被称为“红肉”。这类食材能提供优质蛋白质、铁、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怕冷的人,寒冷的天气里,可以多吃点富含蛋白质和铁的红肉有助增强抗寒能力。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

铁在体内参与血红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缺铁者外周组织的供氧减少,会导致产热不够,从而感到寒冷。怕冷的人可以每天吃一两红肉,烹调时加些胡椒、辣椒等,暖身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红肉性温,有益气血、强筋骨的作用。对一些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人群来说,适量食用红肉有助于增强体质,补充气血,改善体力虚弱的症状。尤其是羊肉,被中医认为具有温补作用,适合寒冷季节食用,可以温中益气,帮助改善畏寒怕冷、体虚乏力的症状。

西医则认为,红肉中富含的铁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特别是在贫血、营养不良和消耗性疾病的恢复过程中,红肉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补充来源。

红肉的适量摄入与健康的平衡

红肉的摄入量不宜过高,过度依赖红肉可能会增加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相反,适量摄入未加工的红肉,配合多种蔬菜、全谷物和水果的均衡饮食,可以减少这些健康风险。

在烹饪方式上,尽量避免高温烧烤、煎炸等方式,改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法,可以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

中医提倡“膳食有节”,即饮食应当有节制,偏嗜过多某类食物容易导致体内平衡失调。红肉虽有温补作用,但也不可过量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弱、阴虚火旺的人群,应根据体质适量食用,避免因过食红肉导致内热加重。

反观西医的观点,合理摄入红肉的关键在于控制摄入量和烹饪方式。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和健康的烹饪方法,可以在享受红肉营养的同时,尽量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健康影响。

针对一些高危人群,如有家族癌症史的个体、长期饮酒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医生通常建议减少红肉的摄入,并定期接受健康筛查。

平衡饮食才是关键

面对红肉的争议,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健康和饮食需求。红肉并非“洪水猛兽”,它的营养价值是经过长期验证的,但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快、饮食结构不合理,往往在红肉的摄入上过量或不加节制,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积累。

因此,建议在日常饮食中,适量食用红肉,同时增加鱼类、家禽、豆类、坚果等其他优质蛋白质来源。通过丰富饮食结构,确保营养摄入的均衡,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健康风险。

对于红肉的烹饪方式,应尽量选择健康的烹调方法,减少高温煎炸和烧烤的频率。同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全谷物,可以帮助肠道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减少红肉对肠道的负担。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西医提倡“适量摄入”,两者的观点在红肉摄入问题上不谋而合。无论是中医中的“膳食有节”,还是西医中关于红肉摄入的限量建议,核心都在于适度和平衡。

总结来看,红肉既不是癌症的“催化剂”,也不是不可或缺的蛋白补品。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才是健康的保证。

对于那些担心红肉导致癌症的人群,完全不用恐慌,关键在于控制摄入量和饮食的多样化。当我们能够做到饮食均衡、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时,红肉带来的潜在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涵阳说健康

涵阳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