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宋健民治疗老人遗尿、小儿尿床的经验方,未见复发,可谓良方也!
睡觉而尿出者,谓之尿床(多见于小儿)。
尿频数与小便失禁者,谓之小便不禁(常见于成年人或老年人)。
小便不知而自出者,谓之遗尿(多见于妇女产后与年高老人)。
三者症状虽有不同,但其病机基本一致,乃膀胱不能约制,导致膀胱失控。
《内经》曰:“膀胱不约为遗尿。”多数同仁在治疗上常以缩泉丸、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加减运用,疗效欠佳。
吾一日阅读《万病回春》遗溺(尿)段内,见有“人之漩溺,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亏,传送失度,故有此症”之语,很受启发。
遂另辟蹊径,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独创“清上固下汤”和“温阳化气汤”方。
据临床所见:
尿床者多系小儿,乃因小儿脬(胞)气未固,心热者多,故而采用导赤散(竹叶、甘草、木通、生地)以清心热,配伍川附子、小茴香、升麻而固下元,故取名“清上固下汤”。
小便不禁者,多因心阳不振,气化无权所致,从而采用桂枝甘草汤以助心阳,用黄芪、茯苓、生姜补气化浊,故取名“温阳化气汤。
由此可见本证有寒、有热、有虚中夹实之不同也。
从创此方后,经临床验证,屡有辄效,未见复发,可谓良方也。
1、清上固下汤的运用
药物:生地20g,竹叶6g,甘草3g,小茴香3g,升麻4g,川附子3g。
用法:水煎服。多数患者5剂见效,10剂痊愈。
主治:十四五岁以下尿床甚效。加减:气虚,加黄芪。
2、温阳化气汤的运用
药物:黄芪30g,桂枝9g,茯苓30g,甘草9g,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
主治:成年人或年老每因咳而遗尿,或劳累而遗尿或尿失禁。
加减:腰痛而遗尿,加桑螵蛸。
3、验方
(1)治妇女产后而引起小便不知,或因年事已高常常不知不觉尿裤子者均有效。白矾30g,桑螵蛸30g,共为细末,分30包,早晚各服1包,开水送服。
(2)治尿有余沥不净方:芡实500g为末,每日3次,每次25g,熬饭吃下。
4、验案摘要
案1:曲某,女,52岁,农民,莱阳市枣行村,1997年5月23日初诊。
患者每因劳累常常小便频数不禁,曾服缩泉丸及八味地黄丸,均无效果。
来诊时见舌苔微腻而白,身体强健,脉虚弱。
诊为气虚不摄,气化无权。
治以温阳化气汤:黄芪30g,桂枝9g,茯苓30g,甘草9g,生姜3片,水煎服,连服10剂,再未复发。
案2:巴某,男,9岁,菜阳进修学校学生,1997年11月30日初诊。
患儿经常尿床已3年余,久治不愈。其祖母领其来诊。
见其舌光赤,尺脉弱,每天晚上睡觉即做梦尿床。
诊为心火上炎,肾气不固。
采用清上固下汤:生地20g,木通5g,竹叶6g,甘草3g,小茴香3g,升麻4g,川附子3g,水煎服,开始服5剂即见效,后又继服5剂而痊愈。
特别提醒:文中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自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