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薪酬策略,教你如何做好企业的薪酬管理!

盛天创 2025-02-13 10:46:53

企业对于员工的薪酬激励,总是面对尴尬两难的境地。比如:

员工总是在薪酬问题永远“涨”无止境;普遍调薪和季度奖励依然无法调动员工的激励性;节日福利,日常津贴补贴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式”激励;搭建薪酬体系难,以平滑曲线增长更难,都是无序的增长,增加了好多工作量。

原因其实很简单,很多企业在“头疼医头,脚痛治脚”的薪酬管理中,缺少着一种原则性设计,即是“薪酬策略”。

薪酬策略 是指将企业战略和目标、文化、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从而制定的对薪酬管理的指导原则,薪酬策略对薪酬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指导思想。

强调的是相对于同规模的竞争性企业来讲,其薪酬支付的标准和差异。

然而,策略有诸多变数,无统一标准可言。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薪酬策略,总有一款适合你的企业,一起来看看!

01 薪酬成本策略

将薪酬总额看作是一种经营成本,与其它成本项目一起进行总体预算与控制。

在一些企业或者部门内,存在这种以成本总额定薪酬策略,是一种上限思维。具体操作有从总成本分解到部门成本,再分解到岗位成本,还有是定层级或职级成本。

成本策略展示了一种薪酬管控思想,有些多元型股份公司对于分子公司高管团队管控采用这种策略。

02 薪酬水平策略

很多企业都以薪酬水平作为薪酬策略的核心,这个理解是不对的。

薪酬水平策略只能应用在这一个方向,是和其他五个共同作用,主要制定企业相对于当地市场薪酬行情、竞争对手薪酬水平的企业自身薪酬水平策略。

供企业选择的薪酬水平策略有:

1、领先型

定位高于市场薪酬中位水平的策略,俗称“高薪”。

领先型薪酬策略不仅能获得大量的精英人才,而在人才竞争中,能起到与对手抗衡和领先的作用。华为的毕业生起薪一直是领先型薪酬水平策略,目的就是留存每年最优秀的人才。

2、跟随型

与市场薪酬中位水平基本持平的策略。

是多数企业采取的策略,这样一方面不会因薪酬水平过低而吸引不到、留不住员工,另一方面也不用支付过高的薪酬水平而增加成本。

3、滞后型

定位低于市场薪酬中位水平的。有很高风险,一方面是招不到人,另一方面离职率会加大,员工满意度会降低。最主要的影响是员工质量,较低的一个薪酬水平,会吸引不到高级人才。

但是,滞后型薪酬水平策略并非一无是处。很多初创企业或者企业某个特殊发展阶段是采用滞后型策略的,配合着是股权激励、更多的培训、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多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更多的带薪假期等。

比如,格兰仕就是长期使用滞后型薪酬水平策略,之所以能,主要是外部人才选择余地大,上岗培训成本低时间短,同行业薪酬水平差异不是很大。

还有很多人认为还有一项是混合型薪酬水平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中针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才,采用不同的薪酬水平策略。

03 薪酬架构策略

薪酬架构有两方面维度,横向架构和纵向架构。

横向架构就是日常所说的薪酬结构或薪酬组合,指薪酬由哪些部分构成,各占什么比例。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绩效薪酬、基本薪酬各占一定的比例。当两者比例不断调和变化时,这种薪酬模型可以演变为以激励为主的模型,也可以演变为以稳定为主的薪酬模型。

纵向架构是指薪酬分为多少层级,层级之间的关系如何。主要有三个可监测的变量:幅宽、级差和重叠度。

04 薪酬差别策略

一般来说,薪酬差别策略包含三个方面:职类差别策略、人员差别策略和平均策略(无差别)。

在传统企业里,职类分类并不明显,一般都分为机关和工厂,二者差别是工种区别,薪酬体现也不是很大。但在新兴企业里,随着新兴职位的出现,创造力较高的职位也越来越多,职类分类也会越来越细,对薪酬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也要求越来越高。

职类不同,薪酬策略肯定是不同的。如果仍然“一刀切”,势必导致平均,也就是分配不均。

在很多小型企业的工作很难区分得很细,经常是一岗多职,也是常见的。

对于薪酬差别策略的应用就要体现员工之间的差别,厘定出核心人员和继任者,对此进行相应的分析,进行差别策略使用,有一定必要。

不仅仅是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以职位和能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人才盘点和人力素质的应用,薪酬差别策略也是必要的一环。

05 薪酬增长策略

薪酬增长在现代薪酬管理中的功能也是越来越普遍,很多员工离职率高不是薪酬水平低,而且薪酬增长受到限制。

关于企业主常见的“一步到位”和“小步快跑”说法,本质都属于“高度薪酬增长策略”,和薪酬支付策略进行结合,周期不同,人的感知也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

心理学中对于心理预期有一定的研究,结论是:在薪酬增长7%以上,人的心理能够感知到增长。现实调研也的确如此,当薪酬涨幅较低时,往往回馈的是员工更多的谩骂和抱怨。

06 薪酬支付策略

薪酬支付策略中,时间的把控是有一定的艺术性操作,月薪层面操作不大,浮动的薪酬发放时间和时机很值得思考。

比如年终奖的发放,很多企业是在年前,但是发现年后离职潮较大时,又把年终奖滞后,但是员工对此不满意较多。

年终奖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健和激励作用,但毕竟是与公司利润与个人业绩挂钩相关的,一个财年核算出来后,就应该及时发放。过于延迟,反而适得其反。

很多高管薪酬设计里面都采用延迟发放,这本身也是一种策略。这没有一定的准则,员工的需求当然是“越早发越好”,而从企业的角度上就需要一定的平衡性。

天创观点Ticoheyday's advise

充分理解薪酬、充分学习激励理论的人,能合理运用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设计薪酬策略,留住人才,高效增长。

1 阅读:3
盛天创

盛天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