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百亿背后的顶层架构:资本与创作的精妙平衡

盛天创 2025-02-19 10:50:55

破50亿的时候,哪吒2就只是一部电影。

破70亿的时候,莫名点燃了中国人的好胜心。

破90亿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让他破100亿,就像在升国旗。

2月1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突破120亿元的电影,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TOP10。

光线传媒股价大涨,市值创造历史新高,实现了人力与资本的共赢,借此机会,我们剖析一下背后的股权架构博弈和利益分配。

01.

资本棋局与中国动画产业的升级之路

首先,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

1. 导演杨宇团队持股56%的可可豆动画,制作成本约2.8亿元,预计净利润将超过15亿元。

2. 光线传媒以30%的持股比例,撬动市值单日暴涨130亿元,投资回报率超过10倍。阿里系在股价暴涨前精准减持的资本运作,折射出成熟的市场预判。

可以看出,无论是导演团队还是投资方,都实现了名利双收。

然而,这并非偶然,而是一场历时5年的股权实验。当中国动画迈入百亿时代时,控制权与收益权的精密切割,或许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密码。

在霍尔果斯可可豆动画的股权架构中,杨宇(饺子)持股56%,刘文章持股14%,两人拥有70%的绝对控制权,光线传媒则以参股30%成为资源支点。

实际上,控股权的本质是时间定价权——杨宇团队用56%的股权,确保了创意团队在公司决策中的主导地位,使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不受外部资本的随意摆布。

最终,光线财报中67%的动画电影毛利率成为资本与创作良性互补的明证。

这场交易的精妙之处在于,资本的控制力并未碾压创作的火种,反而通过三重制度设计构建了共生范式。

首先,组织重构。饺子持股56%执掌创意中枢,刘文章实现管理。

其次,物理屏障。可可豆维持独立运作,将创新机制完整保留。

最后,利益共振。核心团队能获得股权激励,IP衍生收益共享机制让作品既能斩获巨额票房,又可以撬动数十亿的长尾效应。

从出租屋到百亿票房,刘和杨用15年验证了一个公式:

艺术纯粹性=股权稳定性×管理专业性。

当顶层架构成为新的创作工具,动画人正在改写“资本雇佣艺术家”的行业规则。

02.

收益重构IP生态的税务密码

另外,霍尔果斯可可豆的资本架构,是一套融合财税规划与IP运营的战略棋局。

在影视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税务成本往往占据较大比重。因此,提前制定税务优化方案对于提高项目盈利能力和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制作层(成都可可豆)上,依托成都文创产业扶持政策,既实现了制作风险隔离,又通过“地方补贴+税收洼地”的双重机制完成政策套利。公司实际制作成本中约15%来自成都高新区文化产业基金。

在IP层(自在境界)上,通过"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将税收成本压缩42%;并借助光线传媒的发行网络,牢牢锁定IP衍生品开发权。

在衍生品上,泡泡玛特联名盲盒瞬间售罄,隐藏款在二手平台被炒至10倍。

2021年,杨宇团队闪电注销四家壳公司,同步将霍尔果斯彩条屋的控股权平移至北京主体,完成从“政策套利”到“架构合规”的惊险跳跃。

最终,霍尔果斯保留优惠资质,成都承接制作补贴,北京统筹IP运营,使光线传媒企业所得税率始终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天创观点Ticoheyday's advise

《哪吒2》的商业成功证明,优秀的股权架构设计能够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在影视行业步入“内容+资本”双轮驱动的新阶段,建立符合行业特性的法律架构体系,将成为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企业可借鉴“可可豆模式”,构建兼顾创作自由、资本效率、税务优化和合规安全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0 阅读:0
盛天创

盛天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