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塑料颗粒对健康有害吗?如何去除?

一起健康长寿吧 2024-01-25 21:02:49

今年,

国际顶级期刊杂志PNAS发表一项研究提示,

一升瓶装水中可检出约有24万个塑料颗粒,

是以前预估的10-100倍[1]。

那么,这些塑料颗粒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来降低其危害呢?

一起来看看吧!

01

瓶装水中有哪些种类的塑料?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3种瓶装水,结果发现,在每升水中含有11-37万个塑料颗粒,其中,约90%的塑料颗粒为纳米塑料,其余10%为微塑料。

微塑料是直径从1微米到5毫米不等的小塑料块[2]。而纳米塑料则更小,其直径从1纳米到1微米不等。

“微米”是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人类头发的直径约50-120微米,意味着1微米就是头发丝直径的几十分之一,相当小啦!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瓶装水中发现了其他常见的塑料,比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

02

这些塑料对健康有害吗?

目前,研究人员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这些塑料颗粒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的。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塑料本身会导致毒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不会。

早有研究表明,水中常见的两种化学物质PFOA和PFO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剂量分别为0.004和0.02万亿分之一[3]。这些“永久的化学物质”因其耐用性和不粘的特性而存在于许多商业制造的产品中。

同样,双酚A(BPA),一种用于制造许多塑料水瓶的工业化学品,每天每公斤体重2微克的剂量就会对生殖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化学物质非常有害,因为它们是干扰内分泌的化学物质。由于我们内分泌系统的工作方式,即使是这些化学物质的一个分子也可以进入我们的血液,模仿激素,附着在激素受体上,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破坏。许多人怀疑,经常饮用PET塑料瓶中的饮料可能会引起生殖毒性[4-5]。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健康的潜在影响还包括生殖毒性、神经毒性、氧化应激、致癌性、代谢改变、生殖异常、胃肠道功能障碍、死亡率增加等等[6-8]。

03

你能过滤掉水中的塑料颗粒吗?

显然,这些塑料颗粒并不是微生物,你无法通过煮沸消毒来去除它们!

但是,过滤是有帮助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过滤器都能去除微塑料,只有少数过滤器能去除纳米塑料。

过滤器通常根据它们能去除的颗粒大小会有不同的型号。例如,一个5微米的过滤器可以去除5微米或更大的微塑料,但不能去除更小的。

像吸附剂这种能够与纳米塑料结合的工具也可以提供帮助。

04

哪些因素会影响瓶装水中的塑料颗粒?

一般来说,瓶装水放置的时间越长,塑料颗粒扩散到瓶子里的时间就越多,水中含有的塑料颗粒就越多。

温度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瓶装水中塑料颗粒的数量。通常,大块塑料经过加热、光化学反应、氧化等过程会分解成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因此,在炎热的天气里,放在车里的瓶装水可能比放在商店货架上、温度受控、没有暴露在阳光下的水瓶里的水含有更多的塑料颗粒。

05

如何减少与塑料颗粒的接触?

虽然你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塑料,但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减少与塑料的接触,包括:

换成玻璃,铝或不锈钢制品。不要把食物储存在塑料制品里,也不要用塑料瓶喝水,考虑使用玻璃、铝或不锈钢的替代品。改用一次性铝制水瓶或使用金属或玻璃制成的可重复使用的水瓶。一定要定期清洗,避免细菌滋生。

使用过滤器。在家里,考虑使用活性炭过滤器,它可以帮助去除自来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其他更昂贵的选择包括反渗透过滤器,它可能能够去除PFAS和其他类似塑料的污染物。

选择可重复使用的物品。丢弃塑料袋、吸管、餐具和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携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避免使用塑料包装袋,尽可能避免使用塑料器皿和吸管。

避免将塑料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塑料容器中的食物或饮料,因为加热会导致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盐等塑料化学物质释放到食物中。

参考资料:

[1]Qian N, Gao X, Lang X, et al.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24;121(3):e2300582121. doi:10.1073/pnas.2300582121

[2]National Ocean Service.What are microplastics?

[3]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Questions and answers: drinking water health advisories for PFOA, PFOS, GenX chemicals and PFBS.

[4]Geng Y, Liu Z, Hu R, et al.Toxicity 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visible killers of female fertility and offspring health. Front Physiol. 2023;14:1254886. doi:10.3389/fphys.2023.1254886

[5]Lai H, Liu X, Qu M.Nanoplastics and human health: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biointerface. Nanomaterials (Basel). 2022;12(8):1298. doi:10.3390/nano12081298

[6]Lee Y, Cho J, Sohn J, Kim C.Health effects of microplastic exposures: current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in South Korea. Yonsei Med J. 2023;64(5):301-308. doi:10.3349/ymj.2023.0048

[7]Campanale C, Massarelli C, Savino I, Locaputo V, Uricchio VF.A detailed review study on potential effects of microplastics and additives of concern on human health.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17(4):1212. doi:10.3390/ijerph17041212

[8]Alqahtani S, Alqahtani S, Saquib Q, Mohiddin F.Toxicological impact 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on humans: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tic aspect of the interaction. Front Toxicol. 2023;5:1193386. doi:10.3389/ftox.2023.1193386

#仅供参考、图自网络、侵删

0 阅读:10
一起健康长寿吧

一起健康长寿吧

过健康生活,享长寿人生~为您提供健康长寿知识,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