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任弼时始终以强大的信念向前冲,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解放全国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任弼时和家人
但在这漫长的征途中,任弼时并不是一个人,他的妻子陈琮英一直坚定地跟随在他的身旁。他们伉俪情深、同甘共苦,携手并肩走过了几十年、
从“童养媳”到革命伴侣说起“童养媳”,相信很多人都能联系到旧时代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束缚,但陈琮英绝对是“童养媳”中鲜有的例外。
1896年,陈琮英的姑姑嫁到了湖南汨罗陈家,却不幸在嫁过去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虽然仅结婚一年多,两人也不曾有儿女,但夫妻情深,其丈夫任振声非常悲痛,还与妻弟立下约定:如果续弦将来能够生下男孩,就与亡妻的侄女结成“娃娃亲”。
任弼时和母亲朱氏
所以,当任振声和续弦朱氏生下儿子任弼时后,就与亡妻侄女陈琮英定了亲。
陈琮英12岁到任家,任弼时当时只有10岁。两个小孩对婚姻并无概念,就算知道对方将来是自己的伴侣,此时也只当对方是一个玩伴。
幸运的是,两人相差年龄不大,接受的教育又相似,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因此他们长大后也不曾因为“包办婚姻”而苦恼。
1915年,任弼时辞别家乡只身前往长沙读书,不久,陈琮英也来到了长沙,在袜厂当童工。在这段时间,陈琮英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照顾任弼时,还用自己打工挣来的钱供给任弼时念书。在这种互相帮助、互相包容的相处模式下,他们的感情迅速加深。
任弼时少年时期
陈琮英将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放在了任弼时身上,当任弼时要到莫斯科学习时,陈琮英虽然很不舍,但还是表示支持。
整整4年,陈琮英都是在思念中等待,幸而任弼时没有忘记她,在他学成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她接到身边。
当时任弼时在上海担任团中央的领导工作,身边人们的穿着打扮都非常的时髦。陈琮英是苦出身,第一次到如此繁华的城市生活,难免会因为“土气”被人嘲笑。任弼时担心她会自卑,于是安慰她说:“不要怕,我们是在这里斗争的,你也要学会斗争。”
任弼时在上海
1926年,他们十多年的感情终于结出了果实,任弼时和陈琮英在上海举办了婚礼,虽没有豪华的宴会和童话般的殿堂,但仍旧感到十分幸福。
婚后,陈琮英从一个妻子的身份转换成革命同志的身份,任弼时在外策划青年工人罢工,她则担任党的秘密交通,向组织传递消息。
地下工作危险重重,任弼时在被派到安徽巡视工作时,不幸被捕。他经过严酷的拷打,依旧隐藏自己的身份,国民党反动派也无能为力,只好将他暂时收押。
陈琮英闻讯后虽然难过,但十分冷静,她先是向组织汇报,然后带上刚出生的女儿爬上火车,装扮成“证人”,将任弼时救了出来。
任弼时和陈琮英
由于没有证据,反动派也没有办法,任弼时就这样被救了出来。然而,一家人还未从团聚的喜悦中走出来,他们的女儿不幸感染风寒去世了。
但斗争没有结束,任弼时和陈琮英的担子仍在肩上,他们又继续奔波在革命的洪流中,毫不害怕。
陈琮英与任弼时共生育了9个儿女,但4个都夭折了,还有1个失散,只有4个子女活了下来。
中年丧夫,晚年丧子1938年,中共中央决定让任弼时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陈琮英也由组织上安排陪伴任弼时,在异国他乡共同度过了两年。1940年,任弼时和陈琮英回国,恰逢赶上解放区开展大生产运动,任弼时又投入到了这场运动中。
任弼时
任弼时为解放全中国人民而殚精竭虑,再加上当时条件艰苦,医疗水平差,导致任弼时身体每况愈下。
抗战胜利后,陈琮英将4个孩子全都接到身边生活,一家人终于团聚,但不幸的是,任弼时的身体越来越差,新中国刚刚成立他就撒手人寰,享年46岁。
此时,他最小的儿子任远远只有10岁,其他三个孩子也没有成家立业,因此家中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了陈琮英一个人身上。
任弼时一家
陈琮英肝胆欲裂,悲痛万分,但她还是坚强地挺住了,她将孩子们一个个抚养成人,亲眼看着他们成家立业。任弼时去世后,陈琮英受到党组织的照顾,一家人住进了中南海。
陈琮英爱丈夫,更爱与丈夫一起拼搏的事业,因此,她将丈夫所留下的精神全部教授给了孩子们,由孩子们将任弼时的精神发扬光大。
继父亲之后,任远远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他极崇拜父亲,留着和父亲一样的小胡子,身体微胖、个子、长相,甚至是习惯都和任弼时如出一辙。
任远远和妻子娄惠平
有一次,文工团排练长征大型歌舞,任远远被借调出来当了一次特型演员,专门演任弼时,与扮演毛主席的古月同台演出。
为了纪念父亲,他采访了父亲许多老部下,研究了许多文献资料,撰写回忆录。八十年代,党中央成立任弼时研究小组,任远远由军队机关借调到了中央机关,和其他史学家们,对任弼时的生平进行了仔细研究。
任弼时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精神长存。
任远远
然而命运总是爱捉弄人,1995年11月,任远远因积劳成疾突然病逝,他和父亲任弼时一样都是英年早逝,离世时只有56岁。
这时陈琮英已经93岁,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再次受到打击。幸好,陈琮英还有孝顺的儿媳,和两个懂事的孙儿陪在身边。并且,孙女在几年前嫁人,生有一个孩子,让陈琮英有生之年看到了自己的第四代人——外重孙子。
儿媳娄惠平是一个十分利落、持家的人,在丈夫去世后,她坚强地接过了家中的担子,身上散发着和婆婆当年一样的坚强的气质。
陈琮英和儿媳
娄惠平不仅要照顾老人,还接替了对任弼时的研究工作。她从不了解到了解,从外行到内行,一切困难都在她的努力下变得简单多了。
1998年,湖南要新建一座大型的任弼时纪念馆,娄惠平马上将家中所有任弼时和陈琮英用过的文物和书画都捐给了纪念馆。在纪念馆筹备过程中,她也四处奔波,使得纪念馆得以早日建成。
在四代子孙的亲切关怀下,陈琮英幸福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几年。2003年,陈琮英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享年102岁。
陈琮英
陈琮英老人经历了沧桑的一百年,亲眼见证了中国从一个落后封建的国度走向了先进自由的美好社会;见证了中国人的顽强和亲情的美好,无数风雨都没能将她击倒,她身上具有着比男儿还要坚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