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郭维城谈起赵四小姐,于凤至称赞:赵绮霞对张家是有大功的

奇葩历史观点 2023-12-18 09:14:15
前言:

郭维城,新中国开国少将,两次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张学良机要秘书,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5年,郭维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在其长达83年的生命中,有60年都是为两件事奔波。一个是期盼张学良能够重新获得自由,一个是期盼祖国能够统一。但这六十年的企盼,却是他奉献了一生都未达成的事。

他曾做最坏准备,解救张学良

1912年,郭维城出生在辽宁省一个富裕的家庭,他自幼聪慧,15岁初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到沈阳东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

在高中,郭维城也曾受先进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与中共地下党有很亲密的接触。后来,郭维城转入复旦大学,加入了共青团,其间,他转为了中共党员。

只可惜,郭维城几次被国民党抓入狱中,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后在东北大学秘书王卓然的推荐下,到张学良身边当机要秘书。这就是他与张学良最开始的接触。

刚进入东北军领导机关时,郭维城负责给张学良摘译英文报刊杂志,他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对古文的精通,吸引了张学良的视线。

张学良见郭维城是个好料子,有意将其培养成自己的帮手,便破格把郭维城提升为少校秘书,负责发布新闻的工作。

那段时间,张学良因为“不抵抗将军”的名声每天郁闷不已,他缓解心情的唯一方式就是打网球。每当这个时候,张学良总是能想起郭维城,一来二去,郭维城就成了张学良的知己和好友。

在西安事之前,郭维城就已经取得了与党组织的联系,但他无法证明自己已是共产党员,因此暂且无法重新入党。不过,郭维城在暗中为促进共同抗日做了不少工作。

而此时,郭维城也注意到,张学良由于与中共接触,政治主张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先攘外后安内”还是“先安内后攘外”的观点上与蒋介石争论不休。直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在张学良身边工作多年,通过这件事变,郭维城认为张学良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人,心里很是敬佩,因此,在张学良被监禁之后,郭维城曾想过要营救张学良。

但郭维城考虑到自己是张学良的机要秘书,又是目前东北军总部张学良唯一的亲信,担心一到重庆就会被当作人质。出发前,他做了最坏和准备,疏散了家属,毅然踏上了去往重庆的道路。

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郭维城终于来到了重庆。他站在蒋介石面前,想要从蒋介石口中试探出张学良的下落。可惜蒋介石太狡猾,始终刻意回避这个话题,还试图笼络郭维城。

之后,郭维城与众多东北元老频繁接触,商议如何解救张学良,但始终没有结果,也更不知张学良的下落,只好失望而归。

后来郭维城才知,东北军内少数野心分子发生了内斗,蒋介石趁机瓦解了东北军,唯一一个拯救张学良的可能也不复存在。

“赵绮霞对张家是有大功的”

郭维城见营救张学良无望,担心张学良与中共中央来往的密电和密码本被蒋介石利用,便和赵绮霞(赵四小姐)一起销毁了。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写过遗嘱,郭维城将遗嘱和蒋一些重要电报手稿,如有关历次对日重要交涉的指示,承认广田三原则的指示等,装了两个皮箱准备带走,可惜受人阻拦未能成功。

虽然未能帮助张学良逃出困境,但郭维城一直在寻找机会。

1942年,郭维城在东北军中共特别党员常恩多师长的号召下,率领部队起义成功,回归到组织的怀抱中。

抗战胜利后,全国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张学良兴奋地在一幅红绸子上写下“东山再起”四个大字,并通过关系送给原东北军高级将领。但没想到,戴笠听闻此事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恼羞成怒,秘密将张学良送到了台湾。

郭维城和中共方面极力营救,但已无力回天。

多年来,郭维城都没有放弃寻找解救张学良的办法,这件事在他心中始终是一个结。直到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缓和,再加上蒋家势力的淡出,台湾当局对张学良放松了监管。

1988年,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全美华人等群众团体,决定在美国召开“西安事变25周年纪念”,为解救张学良制造舆论。郭维城是唯一一个被邀请的大陆共产党人士,也要到美国参加。

当时,郭维城的女儿在纽约念书,得知父亲也要来纽约时很是兴奋,高兴地为父亲设计了在美的游览计划,但被郭维城拒绝了。郭维城告诉女儿,他此次的目的只是为了争取张学良的全面自由。

在接下来20多天中,郭维城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工作,试图通过人际关系找到突破口。参加完会议之后,郭维城又到了洛杉矶,去看望了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

西安事变之前,于凤至正在英国陪伴子女留学读书,当她得知张学良策划事变后,就立刻打电话给宋子文,拜托他尽力保护张学良的生命安全,并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中国。

于凤至陪伴在张学良身边4年时间,被四处转移,长期的担惊受怕和颠沛流离摧残着她的身体,1940年时于凤至被医生确诊为乳腺癌。

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于凤至感觉自己时日无多非常伤心,在宋美龄的劝说下,她准备到美国治疗。可于凤至没有想到,她这一走,便再也没能回来。

到美国之后,于凤至积极治疗战胜了病魔,但随着“西安事变”的发酵,蒋介石逼迫张学良向于凤至提出离婚。于凤至无可奈何,只能同意。

于凤至说:“汉卿的事情,我是无条件支持的,只要对汉卿有好处,要我做什么都行。”

于凤至晚年独自一人住在洛杉矶郊区一座小山上的白色别墅中,室内布置整齐典雅,书桌台上放着一副张学良年轻时候的照片。

已经是90岁高龄的于凤至身体虚弱,只有一个菲律宾女佣照顾着她。听说郭维城来看她,高兴高兴地说:“祖国的亲人啊,我总算把你们盼来了。”

虽然离开张学良已经有很长时间,但于凤至仍然记得郭维城,她仔细端详着郭维城的脸说:“我记得你是少帅的秘书。”接着,他们聊起了许多过往,当谈起赵四小姐时,于凤至不乏宽容地说:“哪料到转眼50年了!赵绮霞对张家是有大功的,真不容易啊!”

回国前,郭维城有一次去看了于凤至,并向她提起回国的事,于凤至干脆地说:“回,我要和汉卿一起回去。”

然而,于凤至于1990年去世,再没能见到张学良,也没能重返祖国的土地。

就在于凤至去世的这一年,被软禁了半个世纪的张学良终于利用赴美探亲的机会,获得了暂时的自由。刚到美国,张学良就亲自点名,特请郭维城等人赴美参加祝寿活动,只可惜,郭维城未能参加。

1995年,郭维城带着未能完成的心愿离开了人世。

2 阅读:800
奇葩历史观点

奇葩历史观点

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