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追随汉高祖平定天下,在白登之围中解救刘邦脱困;在吕后去世后,联合周勃平定吕氏家族的叛乱;在高祖后裔中慧眼选中代王刘恒,在汉文帝统治时期担任丞相,辅佐汉文帝开启“文景之治”,让汉朝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今天,我们不谈陈平对汉朝的贡献度,而是选择分享陈平的婚姻故事。
陈平可以在楚汉战争中游刃有余,可以在吕后当政时期屹立不倒,但是鲜有人知的是,陈平在相亲娶妻上却遇到重重阻碍。
据史料记载,陈平出生在战国晚期,还是名副其实的贫农家庭,不仅如此,年少时期的陈平“游手好闲”,不喜欢耕地种田。
陈平的行为与农民身份格格不入,他喜欢读书,尤其痴迷黄老学说,除此之外,陈平经常游历四方结交朋友。陈平家中的农活全部是哥哥陈伯负担,时间久了,这种情形让嫂子对陈平非常不满。
“少时家贫,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史记·陈丞相世家》
有一次,邻居故意打趣陈平,问道“你家里这么穷,为什么还能吃的白白胖胖?”
陈平的嫂子抓住机会,对着众人便抒发压抑已经的不满,抢着回答说“穷得只能吃些糟糠烂菜而已,有这样的小叔子,家里还不如没有这个人。”
没想到,陈平的哥哥陈伯听到妻子的话,感到非常生气,竟然直接将妻子赶回娘家并写一封休书。
“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史记·陈丞相世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平到了娶妻的年纪,但是陈平面临尴尬的择偶局面,哪个富裕家庭会将女儿嫁给“好吃懒做”的陈平,如果是穷苦人家女孩,陈平又不愿意娶。
陈平当时所处的境遇是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就这样,陈平成为当地有名的大龄“剩男”,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史记·陈丞相世家》
后来,有位名叫张负的当地富人,他向家人宣布决定:将孙女嫁给陈平。
陈平的哥哥劝他不要迎娶张负孙女,因为她已经嫁了5次人,她的丈夫全部去世了,大家都说她是不详之人。
陈平听后笑着安慰哥哥,表示自己对这位女子非常有兴趣,非她不娶。
与此同时,张负的儿子劝说父亲,陈平是出名的“懒汉”,不但家境贫寒,而且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田地的农活一窍不通,从来不会种地,乡邻百姓都嘲笑他头脑有问题。
然而,张负心意已决,仍然决定将孙女嫁给陈平。
汉朝时期,娶亲需要给女方聘礼,然而陈平“裤袋比脸还干净”,张负就借钱给陈平,让他用这笔钱给孙女下聘礼,剩下的那部分用来摆酒宴请宾客。
“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史记》
不仅如此,张负还特意嘱咐孙女,不要嫌弃陈平家贫,要小心侍奉,对待家中兄长要像父亲一样。
在陈平娶了张负孙女后,他家中的生活真的越来越好,家中财产逐渐富裕,陈平的交友范围也越来越大。
那么,张负当初为什么愿意“屈嫁孙女又送钱”呢?
实际上是张负认定陈平将来必定能够成大器,因为张负悄悄到陈平家附近探查,发现陈平家中虽然贫困,连大门都是用一张破席代替,但是陈平家门外的路上留有很多车轮,很显然,这是富贵人物与陈平来往的痕迹。
正是因此,张负才毅然决然地要将孙女嫁给陈平,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张负看人的眼光是很准的,陈平成为西汉王朝的“定海神针”。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赞美陈平“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
班固也称赞陈平充满智慧,“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
从史学大咖司马迁、班固的高度评价中可以发现,陈平是非常睿智的人,他虽然身处饥寒交迫的贫民阶层,但是他的思想境界却是高远深邃的,是能够安天下、定朝野的能臣,在外人看来“奇葩”的娶妻经历,也算是陈平一次“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