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时的舍友,事业心比较强,在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上班了。
有一天一早起来看到她半夜在舍友群里发的信息:
“突然觉得我这个妈妈当得很失败,孩子一点都不和我亲。
晚上特意早早地回来,想陪他睡觉,却哭着闹着不让我进卧室门。”
这种情况我家彤宝也发生过,睡觉时只要我不要其他任何人,这代表着孩子和谁的亲近度更高。
同学上班后,她的妈妈心疼女儿工作辛苦,一直帮忙带孩子,晚上孩子也是和姥姥睡。
有句老话说:“孩子和谁睡,就和谁亲”,这是很有道理的。
之前看过李玫瑾老师的一个视频,她说了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不论你白天多忙,晚上一定要和孩子睡,人们睡觉的时候是散发气味最浓的时候,孩子对长期和他睡觉的人的气味很熟悉,也会觉得亲近。”
在成人的交际里有亲疏远近之别,孩子也有自己的人际交往顺序。这种顺序代表了他与别人的亲近程度,即亲子关系>玩伴关系>群体关系。
我们这里只说亲子关系和玩伴关系,因为群体关系一般在孩子上幼儿园后才会出现的。
一、为什么我同学家孩子可以和妈妈玩得很开心,睡觉时却不愿意和她谁呢?
这是因为同学在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缺位了,而这个关键期大概就在孩子1岁前。
1岁前的孩子一般会通过人体气味、体肤接触、感情宣泄对象等来确认其依恋的对象。
这种依恋关系会决定孩子和谁亲近的程度,而且这种依恋程度并不是不会变的。
同学家孩子在三个月后就是姥姥一直在照顾,依恋关系从妈妈身上转移到了姥姥身上,孩子和姥姥的关系属于了“亲子”范围。
孩子睡觉时是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候,能带给孩子安全感的当然是他依恋的那个人。
二、在孩子的心里妈妈只是玩伴关系。
从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玩伴就是可以一起玩的对象。
就像我同学的例子,她家孩子除了晚上睡觉不要她,其它时间是可以和她玩得很开心的。
不要让“隔代帮忙”变成“隔代抚养”。
父母们要明白一件事情,父辈们是帮你们照顾孩子,而不是帮你们抚养孩子。
抚养孩子的过程是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
今年暑假的时候很多“抖音”里的妈妈感叹,孩子放假回家三、两天就急匆匆地回老家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了,因为孩子从小是跟着他们长大的。
而抚养过程中建立的亲密关系,决定了在教育的过程中能不能有效地和孩子沟通。
彤宝妈心语小结: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大了自然会和自己变得亲近,如果真这么想就错了。
孩子可能会忘记小时候的事情,但依恋对象带给孩子的安全感、亲近感是会伴随孩子一生的。
如果想让孩子把你当成亲子关系的第一人,请从陪孩子睡觉开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