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6年年末之际,吕不韦彼时已被罢相达一年有余。彼时他正在河南,忽然收到了秦王嬴政寄来的一封信。望着那封信,吕不韦好长时间都不敢将其拆开,因为他心里明白,这封信将会决定他日后的命运走向,要么得以重新被启用,从而返回咸阳;要么就会陷入比当下更为艰难的处境当中。
以他对秦王的认知来看,秦王虽年仅24岁,可其强悍程度比曾祖父秦昭襄王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一来,那种他所设想的第一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极低,至于另一种情况嘛……他心里竟有些发怵,都不太敢去面对了。
于是,他拿着信,许久都不敢开启。可他心里明白,这信是非看不可的,毕竟一切都已不由他掌控。最终,他还是双手颤抖着打开了信,只见信的内容十分简短,仅仅只有30个字。
你对秦国有何功劳呢?秦国把河南之地封给你,让你享有十万户的食邑。你和秦国有什么亲属关系?居然还号称仲父。现在,你就和你的家属一起迁徙到蜀地去居住吧!
吕不韦收到一封信,信的内容甚是简短,然而就是这寥寥数语,竟让他惊得冷汗直冒。他一直以来最为忧心之事终究还是来临了,仅仅简简单单的30个字,便将他往昔所建立的那些功绩全然给抹消掉了。
没错,即便他已然被罢去相位,可秦王心里仍旧不踏实,始终觉得他担不起,担不起享有食十万户的待遇,担不起秦王仲父这一称谓。如此情形,这不就是在全盘否定他曾经所立下的那些功绩吗?
我们都清楚,吕不韦于秦国而言,那可是有着极大功绩的。暂且不提他担任相国期间所做的诸多事宜,就单说他对先王的功劳便十分巨大。要是没有吕不韦的话,又哪会有后来的秦王嬴政呢?
需晓得,在嬴政的祖父秦孝文王嬴柱身为太子之时,嬴政的父亲嬴异人全然就是个边缘角色。要知道嬴柱可有诸多儿子呢,而嬴异人是由不受宠的小妾所生,就因为这样,他压根得不到嬴柱的欢心,年纪尚轻便被打发到赵国去做质子了。
处在远离秦国政治中心的位置,如此一来,便沦为了最没可能登上王位的那类人。
嬴异人倒还挺有运气的。赵国的吕不韦,这位商人觉得嬴异人是那种可当作奇货来经营的人物。随后,吕不韦便全力以赴,将自己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投入其中,一门心思地对嬴异人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打造。
吕不韦不仅出资助力嬴异人在赵国广结宾客,还亲自奔赴秦国,全力为嬴异人谋求优渥出身。他成功说服华阳夫人与嬴异人携手合作,又在嬴柱跟前为嬴异人争取嫡子之位。最终嬴柱确立嬴异人为继承人,随后嬴柱与嬴异人还反过来拜托吕不韦对嬴异人加以教导。
在吕不韦一番运作之下,嬴异人于嬴柱众多儿子里迅速崭露头角,最终成为胜出者,并且在诸侯间也博得了不错的声誉。不仅如此,吕不韦还把小妾赵姬献给了嬴异人,而嬴异人与赵姬婚后便生下了嬴政。
完全能够这样讲,吕不韦的出现,让嬴异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嬴柱登上王位之后,此前就已在吕不韦的协助下成功逃回秦国的嬴异人,旋即被册立为太子。与此同时,身处赵国的赵姬与嬴政也得以返回秦国。
最终的结果是嬴柱在继位仅仅三日之后便离世了。而后,嬴异人得以继承王位,也就是秦庄襄王。吕不韦凭借自身功劳获封文信侯,其食邑为河南洛阳的十万户之多,并且还被委以丞相重任,地位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吕不韦所做的这一番投资,那可真是获利颇丰。不过呢,要说他最为耀眼、最具高光的时刻,并非是在秦庄襄王当政的那段时期,而是等到嬴政继承王位之后才真正到来呢。
公元前247年的时候,秦庄襄王离世了,随后年仅13岁的嬴政登上了王位得以继位。在那时,吕不韦备受尊崇,被尊称为仲父,还担任着相国一职。由于嬴政年纪尚幼,整个国家的政务实际上都掌控在吕不韦的手中,这般情形差不多可算是文臣所能达到的权势顶点了。
这在秦国王室而言,无疑是极为严重的一桩丑闻。可又能怎样呢?毕竟那时嬴政年纪尚幼,而吕不韦又牢牢把控着朝政大权,所以才致使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然而,随着嬴政逐渐长大成人,吕不韦慢慢察觉到嬴政绝非是那种他能够轻易掌控的国君。于是,吕不韦便开始有所收敛,不敢再像以往那般与赵姬继续偷情了。之后,他干脆将嫪毐进献给了赵姬。
吕不韦做出那样的举动,本意是想摆脱赵姬,没料到赵姬与嫪毐行事极为放肆毫不收敛。更过分的是,赵姬居然怀上了嫪毐的孩子,因怕被人察觉,她便找了个借口,同嫪毐搬到雍县的离宫居住,堂而皇之地过起了夫妻生活,还生下了两个儿子。
在赵姬的助力之下,嫪毐获封长信侯,于雍县发展起了颇为可观的势力。他张狂至极,竟自称是秦王的家父,家中奴仆多达数千,门客数量亦超千人,在雍县可谓横行无忌。赵姬对此一直持纵容态度,然而嬴政却绝不可能容忍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嬴政亲政之后,旋即对作乱的嫪毐展开处置行动。嫪毐最终被处以死刑,且被夷灭三族。赵姬所生的两个儿子也未能幸免,皆被打死。至于嫪毐的诸多门客,全都被流放到了蜀地。
嫪毐之事牵连到了吕不韦,嬴政原本是打算将吕不韦处死的。然而,吕不韦侍奉先王功绩卓著,若没有他,便不会有秦庄襄王,更不会有后来成为秦王的嬴政。况且,还有众多宾客纷纷站出来替吕不韦讲情说好话呢。
嬴政其实也可以直接将吕不韦处死,可要是这么做的话,极有可能在世人眼中落下刻薄寡恩的形象,这对他本人以及秦国图谋的霸业而言,并无益处。因而,嬴政只是罢去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随后把他迁徙到河南的封地去了。
吕不韦若是能安安分分地在河南待着,或许还能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可他在秦国以及列国之中名气实在太大了,即便他想就此安稳下来,也根本由不得他,毕竟名气在那摆着,注定是会遭遇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状况。
吕不韦在河南生活了一年有余后,那里逐渐热闹起来。各诸侯国的宾客接二连三地赶往河南去拜会吕不韦,这般情形使得嬴政心中很是不安。
毕竟在那时,诸多政客并非终生只效力于一个诸侯国。甚至不乏一些才能出众之人,同时身佩好几国的相印呢。要是在一个诸侯国未获重用,他们便会跑到其他诸侯国去谋求职位,这类情况在当时是极为常见的。
吕不韦那里宾客纷至沓来,由此可见其在列国间的影响力着实不小。嬴政对此颇为担忧,他害怕吕不韦会借着这些宾客动什么歪脑筋,要么是在秦国境内蓄意作乱,要么是跑到其他国家再度出任相国一职,从而引发诸多不利状况。
嬴政并不希望看到那些情况出现,于是在公元前236年年末的时候,他给吕不韦写下了一封仅三十个字的书信。在这封信里,嬴政将吕不韦的功绩予以全面否定,还责令吕不韦携同家人一同迁居到蜀地去。
这封信表面看来只是宣告吕不韦被流放罢了,可吕不韦心里明白,事情远没那么简单。他心里十分清楚,秦王对自己早已没了容忍之意,留给他的,唯有被驱逐这一条路可走了。
在嫪毐死去之后,嬴政便对吕不韦难以容忍了。不过,鉴于吕不韦往昔所立的功绩,再加上其众多宾客从中进行阻拦,嬴政最终只是暂时饶过了他,仅仅是免去了他相国的职务,随后将他迁徙到了其封地之中。
仅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嬴政便全然否定了他的功绩,而且还打算把他以及他的家人都迁徙到蜀地去。可到了蜀地之后又会怎样呢?是不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将他处死,甚至对其家族进行夷族的惩处呢?
他心里越发觉得恐惧,因为他清楚嬴政正一步步地对他紧逼。倘若他就这样始终处于被动的态势,那极有可能落得和嫪毐相同的下场。到时候,别说是自己性命难保,恐怕连三族都会被牵连,遭受那灭族的厄运啊。
即便他横竖都是个死路,可要是他能主动选择赴死的话,嬴政说不定还会看在他往日功绩的份上,放过他的家人呢。总归他自己是没法活下去了,但好歹他的家人由此还能存有那么一线生机。
公元前235年年初,吕不韦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后,最终作出了抉择,那便是喝下鸩酒自行了断性命。在其死后,他的家人悄悄地将他予以掩埋。
嬴政获悉相关情况后,总算松了口气。他并未去牵连吕不韦的家人与门客,不过却规定不允许他们为吕不韦进行哭丧活动。一旦有人参与了哭丧,便会被一律驱逐出秦国。与此同时,嬴政还下达了相应的命令:
从今往后,凡是像嫪毐、吕不韦那样操持国家事务却不遵循正道的人,就要没收其家族的全部财产,就以他们的事例作为警示来看待!
嬴政以其果决的手段解决了吕不韦,至此,吕不韦的时代彻底落幕。而嬴政呢,得以全面掌控朝政,开启了属于他的逐鹿天下、成就王图霸业的征程,自此在历史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书写着属于他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