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照例有一张图总结)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今天我准备来聊聊
防疫政策调整后的投资策略
虽然说这两周还是得居家办公,不过有不少积极信号出现了。
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几个城市,也都调整优化了防疫措施。
本周又出台了加强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文件。
那么问题就来了——
咱们这是要「放开」了吗?「放开」后,经济一定会马上转好吗?后疫情时代,A股该怎么投?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Part 1 要「放开」了吗?先定义一下我们这里讨论的「放开」。
具体指的是,不再给新冠「乙类甲管」的特殊对待(隔离+封控+停工停课等大招),而是按照普通乙类传染病来管理。
目前不少国家/地区已经「放开」。
一方面是因为奥密克戎传播力太强,有点防不住。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毒性确实弱了很多。
像是美国、新加坡等疫苗接种率比较高的国家,在完全放开后,死亡率基本没啥波动,消费水平反而还得到了提升。
那咱们为啥一直不「放开」呢?
之前官方一直强调说,我们不是放开,不能躺平。
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奥密克戎杀伤力没那么强了,但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不一定能扛得住。
而我国这两类人的基数大,放开有可能会导致死亡人数不可控。
当然,针对病毒的变化,国家也做了不少调整优化。
不过,我的观点还是跟 之前 一样,优化不等于彻底放开躺平(反过来「动态清零」也不等于「清零」)。
不过因为信息茧房等缘故,社会(包括基层干部)的观点和做法过于极端。
所以预计防疫政策的纠偏,还会反复扯几个来回,才能找到合适的「中间点」。
Anyway,要想走向「放开」,还是要先解决老年人感染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最近也有看到政策在这方面的发力——
另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也提到说,要加强专业定点医院建设:除了安排好可以治疗新冠的医生,也会安排其他科室医生帮忙治疗新冠病人的基础性疾病。
最近刚好我司一个同事在陪家人看病,听说他们去的那家国内TOP专科医院,在新闻发布会后的第二天,就被征用为定点医院了。
如此看来,国家还是有在准备「放开」的,而且政策执行的速度也挺快。
Part 2「放开」后经济会转好吗?长期来看,当然。
但短期来看……
先别急着马上梭哈——
从海外经验来看,放宽疫情管控并不一定会马上带来宽基指数的反弹,还是需要经济基本面的支撑。
比如今年3月放开的英国和韩国都处在经济下行周期,在防疫放开后股市并没有怎么涨,韩国反而还跌了。
所以问题的关键,又回到了「经济能不能快速恢复」上。
而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的压力不小。
从反映宏观经济发展周期的OECD综合领先指标和PMI指标来看,我国经济同样处于下行周期。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
最近有留意海外市场的话,会发现不少人都在讨论欧美经济衰退的风险。
咱10月份的出口增速,按美元计价的话,也已经开始转负了。
内需方面也还没恢复:10月消费增速再度转负、投资也继续回落,如果「放开」后疫情反复,可能会进一步挫伤消费和投资的积极性。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
虽然放开管控有利于返工,但如果遭遇疫情反扑,可能会造成避险心理,从而冲击到岗率。
我们从郑州富士康事件就可以窥见一二:10月底,富士康实行了一项政策,只有阳性才会拉走隔离,剩下的工人继续正常上班;结果工人们害怕感染,集体提桶跑路了。
所以即便真的「放开」,立刻、马上普涨的可能性并不大。
这时候入场,还是得筛一筛结构性机会。
Part 3 A股的正确打开姿势是?指数层面前途未卜,我们还是得找找有没有结构性机会。
1. 受益于防疫放宽的方向
如果未来逐步放开,那出行链(机场航空、酒店、景区、OTA旅行社等)和餐饮链(餐饮连锁、餐饮供应链、休闲食品等)都是直接受益的。
这个判断符合我们的直觉,也有外部经验的支持——
比如中国台湾地区的餐饮行业,就在疫情防控放宽之后,实现了触底回升。
新加坡和韩国的社零指数,也随着防疫政策的减码,出现强势反弹。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出行链和餐饮链,一向是每次炒「放开」时,冲在最前面的急先锋。
可大A股的预期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最近没多长时间就来了波N重反转——
行业轮动分分钟转成电风扇,可能只适合国家一级短线大师,新手参与容易喜提「XXX,退钱」语音包。
不仅如此,从海外的情况来看,出行和餐饮等服务类消费复苏需要的周期很长,甚至可能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这部分消费反弹的空间,可能会低于不少乐观者的预期。
比如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直到今年二季度,交通运输、休闲文化和餐厅与酒店方面的家庭消费支出,依然低于2019年四季度。
这还没算消费意愿低迷+疫情反复可能带来的冲击。
所以真要参与消费行情的话,最好跟踪一下消费信心指数、电商销售数据和商圈人流量数据。
2. 受益于政府托底的方向
前面也说了,即使我们实现了「放开」,经济也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
所以要想稳定经济增长,还是离不开政府托底。
这几年地方政府发了一大堆专项债,借了好多钱。
2010年杠杆率甚至超过了中央,利息负担压力山大。
目前已经没有太大的加杠杆空间了。
压力自然就给到了中央这边,明年中央财政很可能会是「稳增长」的主力军。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思路,看看哪些行业最有可能会被pick。
历史上,中央加杠杆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和民生服务行业,以及部分国家支持的高技术制造行业。
方向1:重点攻关的「卡脖子」行业
为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已经祭出了新型举国体制,砸各种资源来解决。影响国计民生的「卡脖子」行业,大概率会成为中央投资中的C位,代表行业是芯片。
方向2:公共事业相关的国产设备
在逆全球化时代,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化产业供应链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家已经对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事业的设备国产化率提出要求——原则上高校应当采购国产仪器,采购进口仪器需要经过专家评估;公立医院137种医疗器械要求100%采购国产。
照例一张图总结一下——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 风险提示:放松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反复。
相关阅读:
《别吵了,各打五十大板》《防疫松动,牛市要来了?》《防疫政策会有变化吗?》本文分析师/ 波洛,狐狸
图片与编辑/ 狐狸,小居
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创/ 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资料/
《【长江策略】海外经验看,疫情放松如何影响经济和市场》《【长江宏观】中国台湾疫情放开进程及其影响》《疫情中的郑州富士康:返乡人员多为河南籍短期工》《新华社疫情防控三连评》《隧道的尽头》《【国君宏观】“中央加杠杆”的投资机会——结构复苏前瞻系列之一》《乙类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带您读懂国家卫健委2020年1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