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无名将?这二十六位武将就在一般水准之上!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8-03 13:30:46

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由于赵匡胤得国太易以及重文抑武的国策,北宋并没有涌现像兵仙韩信、战神李靖一般的绝世名将,但一般水准以上的武将还是有不少的。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北宋二十六大武将:

一、狄青

谥“武襄”,大宋武曲星,被广泛认可的北宋第一名将,史上著名的“面涅将军”,曾平定侬智高之乱,夜袭昆仑大破西夏。

同时他还是两宋唯一一个任枢密正使的武人,也是受北宋文官政治迫害至深的典型。

二、曹彬

谥“武惠”,北宋唯一一位能与狄青争一争第一名将头衔的人,史称“宋良将第一”。

与王全斌攻北汉,降敌将王超、侯霸荣等一百多人,俘敌一万余人;灭蜀之战,任都监,以不滥杀著称;洞涡河之战,大败北汉军,斩首二千级;平南唐之战,以主帅身份攻克金陵,俘李煜。

可惜永熙北伐,作为东路军主将的曹彬却犯了孤军冒进的战略性失误,于岐沟关大败,致使已取得相当战果的中西路宋军全线溃退,杨业也因此而死。

如果没有此败,曹彬当为北宋第一名将。

三、潘美

北宋开国功臣,谥“武惠”,也有大宋第一名将的美誉。

潘美比赵匡胤大两岁,老成持重,在北宋初期即参与了众多重要战事,比如以副手身份助石守信平定李重进之乱;以监军身份助曹彬攻灭南唐等等。

但他最主要的战绩还是体现在两次御辽之战,以及永熙北伐上。

太平兴国五年,辽十万大军南下,潘美与杨业两面夹击,在雁门关以北大败辽军,斩辽军统帅、驸马萧咄李,生俘都指挥使李重海;七年,辽三万铁骑入侵雁门,潘美再次大败辽军,连破二十五营寨,斩首三千,俘万人,一直追击至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

雍熙北伐,潘美出任西路军主帅,连续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不过在陈家谷口一役中,对监军王侁陷害杨业未做有力制止,导致后者战死,潘美也因此被黑了千年。

四、李继隆

字霸图,赵光义之妻兄,宋初最被低估的名将,谥“忠武”。曾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之役,是辽朝第一名将耶律休哥的最大克星。

第一次幽州之战,与郭守文领先锋军两次大破辽军,败耶律休哥;满城之战时,身为监军拍板不以太宗阵图列阵,始有满城大捷;后随潘美于雁门再次大败辽军,追击至灵丘;永熙三年北伐,作为东路军先锋官,取固安、克涿州,并在宋军溃败后全师而还;端拱元年至二年,又接连在唐河之战、徐河之战中两次击败耶律休哥,使辽朝十年不敢再大举攻宋。

此外,他在对西夏的作战中也有突出表现:雍熙二年,大破党项首领李继迁;淳化五年,再次破李继迁,并生擒夏州刺史李继捧。

五、王韶

北宋文臣转武将的典型,熙河开边的主要将领,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的“三奇副使”,其战略眼光之高堪称北宋武将之最。

熙宁元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被神宗采纳。后率军击溃羌人和西夏联军,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拓地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了战略包围。史称:熙河之胜是宋立国80年来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

六、曹玮

曹彬第四子,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史上谥“武穆”的七名将之一,北宋难得的智将,史称其“平居甚闲暇,及师出,多奇计,出入神速不可测。”

曹玮为将四十载,戍边三十年,从无败绩。曾在西北多次大破李继迁,后又压制李德明,使定难军不敢妄动。再之后,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陇山诸族皆来献地。

他最大的功绩是破吐蕃,三都谷之战,以精骑六千大破李立遵部三万余众,可谓是一战定西北,之后十年宋蕃再无大战。曹玮也自此“威震四海”,唃厮啰每闻其名,即以手加额致以吐蕃最高礼。

七、郭守文

北宋初年名将,谥号“忠武”。早年参与多次对南唐、北汉的军事行动,后参与灭南汉、后蜀、南唐等役,特别是在灭北汉之役中厥功至伟:石岭关之战,一战大败刘继文,再战克代州,雁门关之南尽归于宋。后屯驻定州,与辽军激战于满城,大破之。

雍熙二年,郭守文还进击党项,先败夏州十四部联兵,杀敌数千,俘上万,又大败咩嵬族兵众,坑杀之,银、夏、麟三州一百二十五个部族、一万六千余户因惧而降。

另外,他在治军、治政方面也很有一套。太平兴国八年,滑州黄河决口,就是他率兵挖掘河道,整治田渠,修筑衙舍,使百姓免受黄河决难之危。后辽国趁机南下兵困雄州,郭守文撤出河役,奉命北援,辽军闻讯,惊惧而退。

八、宗泽

北宋末年抗金名将,与岳飞齐名的“宗爷爷”,曾多次击败金军,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时联络各方抗金力量,启用岳飞等,多次上书赵构还都开封并制定收复中原方略。

九、杨业

原北汉将领,北宋立国19年后降宋,有“杨无敌”之称。

主要成就一是曾在雁门关之战中大破辽军,二就是陈家口率部力战,绝食3日而死。

十、田重进

北宋初年名将。曾随军攻灭北汉,治理黄河决口。永熙北伐时为中路军统帅,在飞狐南口、北口两次大败辽军,逼降蔚州。

曹彬于岐沟关大败后,宋军全线溃退,只有田重进及李继隆所部全军而还。不久,他又率军进入辽境,攻克岐沟关,杀守军一千多人,获大批牛马辎重而归。

十一、种师道

种家将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老种”,谥“忠宪”。

种师道长期戍边西北,抵御西夏入侵,多有战功。童贯联金伐辽时任都统制,在白沟以钝器抵御辽骑兵,收效显著。后因反对助金灭辽被童贯弹劾致仕。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种师道与兄弟种师中(小种相公)成了北宋的擎天巨柱。种师道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是除李纲外,第一次开封保卫战的最大功臣。种师中则率西军东下勤王,后奉命救援太原,力战而亡。

十二、荆嗣

宋初猛将,田重进部将,一生大小150余战,未尝一败。

荆嗣作战及其勇猛,杨业都险些载于其手。赵匡胤伐北汉时,他独领一军进兵薄汾河,杨业率军扼桥阻击,荆嗣率部奋战,杀敌数千,并射中杨业坐骑,差点生俘杨业。

后又随赵光义北伐幽云,皆率先陷阵。曾麾兵薄山崖,与辽短兵相接,手斩百余级,力挽狂澜。可惜,赵二在幽州城下上演驴车漂移,收回幽云功亏一篑。

永熙北伐时,他为中路军大将,当时中路军受到的抵抗不小,但好在荆嗣采取了适当的战术,逼辽军投崖而下,斩杀甚多。后又以疑兵之计,使辽军退去并乘势追击,生擒辽将大鹏翼,这才顺利拿下了飞狐口,夺取了蔚州。

十三、折克行

折家将前后一共延续了八代,从唐末折宗本开始至北宋末折彦质止,延续近二百年,堪称中国第一将门世家。

折克行是折家第五代,折御卿重孙,曾与西夏大战于葭芦川,斩首数千,降一千多户。宋廷讨伐西夏,折克行多次率部为先驱,曾与万骑西夏军接战,以奇袭计大破之,阵斩敌酋咩保吴良。

折克行守边30余年,爱护士兵,出奇制胜,战功最多,人呼“折家兵”。

十四、种谔

种世衡之子,“西北三种”中的老大,也是最出名的一个,曾以计迫降西夏名将嵬名山,得其军万人,归途中又击溃敌军围袭,收复绥州并筑绥州城;后兵克米脂城,大败十万西夏军于无定川;再后青唐之乱,于铁城击杀唃厮啰大将青宜结鬼章,收复洮州。

对西夏的拉锯战,种谔主张在横山筑城,徐禧和沈括却定议迁移银州,修筑永乐城,种谔因而被留守延州。后永乐城遭西夏军围困,种谔因前事观望不救。

十五、郭逵

北宋中期名将,早年镇守西北,讨平溪蛮,为范仲淹所器重;后来多次平定叛乱,如征剿彭仕羲,平定湖北等;神宗年间率军三十万征交阯李乾德,于富良江之战大破其军,后因军粮耗尽,班师回朝。

十六、姚兕

姚宝之子,北宋神射手。曾与夏人战,一矢毙其酋,破兰浪城;熙宁三年,夏人举国入寇,有悍酋临阵甚武,姚兕一箭射其目,斩首还,次日夏人攻势甚急,姚兕乘马而射,凡三百余发,敌皆应弦而毙。又派子姚雄率骑突击,夏兵不敌,退而攻大顺城。姚兕又亲往援之,转斗三日,斩首数千,保全二城。神宗闻之,试以骑射,姚兕骑马射箭,百步穿杨,神宗御赐银枪袍带,授之环庆路都监。

后青塘吐蕃围攻河州,姚兕巧以“围魏救赵”,解河州之围。后又随郭逵攻交趾,于富良江大捷。

哲宗继位后,吐蕃与西夏联军会攻河州,姚兕与种谊出兵讨之,姚兕破伦布宗城,斩首千级,又夜断黄河浮桥,绝吐蕃西援之路,种谊亦破洮州,擒鬼章及其大酋九人。两人并力取得青塘大捷。

十七、折可适

折克行之子,年仅十六即随父作战,被上将军郭逵赞为“真将种也!”后随种谔出塞,遇敌将,独取其首级;米脂之役亲手斩敌数十;无定川之战,折克行先是在尾丁涂大破敌军,又伏击西夏国母于山间小道,敌跳崖死者不计其数。其后又奇袭西夏最凶暴之两酋长,获其族属三千余人,一举攻下天都山。

折可适十六从军,征战四十多年,与夏军几百战,其墓志铭曰:“每一日不在兵间,每战必克,屡立奇功,恩威并行,诸将无复居其右。”

十八、杨延昭

本名杨延朗,因避讳宋圣祖赵玄朗而改名杨延昭,杨业长子或次子(宋廷为杨业诸子加官时都是延昭领头,按照当时赠官长幼有序的原则,其应为长子,但由于战死的杨延玉排行不清楚,不排除他为次子的可能)。

杨业确有七子,但堪称良将的也就只有杨延昭,杨业生前就多次称赞“此儿类我”,每次大仗都带在身边。雍熙北伐时,杨延昭任先锋官攻打朔州和应州,流矢中臂仍奋战不止。

咸平二年,他任保州都巡检使,驻兵遂城,萧太后率大军猛攻,他命士兵汲水浇灌外城,一夜之间凝为冰城,辽兵无奈撤退,他又乘机追击,大获全胜。

澶渊之盟时,他建议,趁契丹去国千里、人马俱乏之际,部署驻军,扼其路,不仅屯驻澶渊的敌军可歼灭,幽、易数州也可袭取。这虽然不是万全之策,但也比不交一兵城下之盟要好得多。可惜早已被辽兵吓破胆的真宗却不同意这一建议,杨延昭就自己率兵“抵辽境,破古城,斩获颇多”。然而真宗闻奏后,立即派人前往监视,不许他闯下乱子。

最终,杨延昭英雄无用武之地,死在高阳关副都部署的任上。

十九、种世衡

北宋名将、种家将的开山人。受范仲淹提拔镇守西北,官至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曾招抚羌人,筑城安边,并巧施离间计,除去西夏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兄弟。

二十、王舜臣

古今第一神射,曾创造千矢射千人的神迹。

元符二年,种朴率军攻打吐蕃,时为兰州知州的王舜臣随同出征。

种朴到达前线后,认为宋军新败,不能贸然出击,但熙河经略使胡宗回不懂军事,几次催促出兵。种朴只能领军前往,结果误入伏击圈,血战至死,宋军溃逃,又被山隘所阻,死伤甚众。

这时,王舜臣挺身而出,他飞马奔驰,射出七箭,连杀吐蕃七员大将,敌军一时不敢向前。

他趁机整顿军伍,待敌军再攻。史载,“自申及酉,舜臣抽矢千余发,无虚者。指裂,血流至肘。”坚持到天黑,宋军才得以越过山隘,撤军回还。

王舜臣一战成名,成为史书上唯一一位靠一己之力,扭转战场局势的神射手,但也仅限于史书,此后,王舜臣再未有出战的记录。

二十一、章楶

北宋后期名将,在镇守西北时,于洪德城之战、平夏城之战中两次重创西夏,使西夏自此不敢轻易犯宋。

二十二、石守信

北宋也有开国功臣,即被称作“翊戴六功臣”的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张光翰和赵彦徽,但他们凭的并不是战功,而是在陈桥兵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赵匡胤关系的深厚。

真若论起战功来,也就石守信和高怀德值得一说。

石守信,赵匡胤最信赖的部属兼亲信,曾随柴荣伐辽征唐,累功至殿前都指挥使,在殿前司仅次于都检点赵匡胤和副都检点慕容延钊。

陈桥兵变前夕,他奉命留京,策应赵匡胤进城,发挥了重要作用,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成为侍卫司事实上的一号人物(都指挥使韩令坤被赵匡胤长期派驻外地)。

北宋立国后,李筠、李重进叛乱,石守信和高怀德联手平之。之后就是杯酒释兵权,石守信改任天平军节度使,虽保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军职,但“实兵权已不在也”。他也深知赵匡胤心意,出任节度使十七年间不问军事,一意敛财,史载,他大兴土木,从来不给工钱,最后竟“敛财巨万”。不知里面有没有“自污”的意思。

二十三、高怀德

赵匡胤妹夫兼发小,翊戴六功臣排名第二,谥号“武穆”。

高怀德的履历与石守信差不多,随柴荣南征北战累功至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陈桥兵变时随侍赵匡胤左右,第一个响应黄袍加身,立国后升任殿前司副都检点,成为实际上的殿前司一号人物(都检点慕容延钊也被派驻外地)。

后李筠在上党反叛,他与石守信联手攻破上党。杯酒释兵权后,改任归德军节度,很少参与军事行动。979年,随赵光义灭掉北汉,封冀国公。

观石、高二人的战绩以及排名就知道为何北宋无名将了,赵匡胤钦定的翊戴六功臣都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战绩,不过如此。

二十四、呼延赞

因呼家将在历史上大大有名,其实他并非帅才,只是冲锋陷阵比较生猛,打仗不要命而已,史书说他:“有胆勇,鸷悍轻率,常言愿死于敌。”

呼延赞既非帅才,又无统御之才,在任保州刺史期间,还因治政无方,被降为都军头。

二十五、张琼

初为赵匡胤侍卫队长,“有勇力,善射”,滩砦之战时,赵匡胤为战舰所围,敌有一将持盾鼓噪而前,众莫敢当,张琼一发而中,敌人遂却。后攻寿春,赵匡胤乘皮船入城壕,城上车弩突发,张琼以身蔽之,如椽之矢射中其股,入骨数寸,坚不可拔。张琼醒后索酒满饮,破骨拔之,血流数升,神色自若。

如此许褚式猛将,赵匡胤自然深爱之,杯酒释兵权后将其提拔为殿前司都虞侯,事实上的殿前司二号人物。

后被人诬告畜养部曲,被赵匡胤赐死。

二十六、杨文广

戏文里说杨文广是宗保之子,杨延昭之孙,实际上史书中根本没有杨宗保其人,《宋史·杨文广》明确记载,文广是延昭之子。

杨文广曾任秦凤路副都总管,筑筚巢城,长期抗击过西夏。熙宁七年,辽朝遣使与宋争代州地,杨文广献上攻取幽燕的计划,但不久即离世。

在抗击契丹的问题上,杨文广是继承父祖遗志的,但他战功虽有却不显著。

0 阅读:42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