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如何把自己玩废的(2):绕不开的黄老道

有二说四 2024-11-17 17:48:33

战国到秦汉那段时间,神仙方术特别流行,这也是道教的源头之一。神仙的说法到底是从啥时候开始的,现在很难弄清楚了。大概是从上古时候就开始口口相传,一直没断过的神话传说演变来的,和“天地人”的神祇系统关系不大。

好多这么美的神话都留在了《山海经》、楚骚、《淮南子》这些书里。马王堆汉墓挖出来的东西里有一幅嫦娥奔月的帛画,这就能说明这些神话那时候已经传得很广,大家也都喜欢;《庄子》、《列子》这两本书里对神仙的生活、仙家的世界也有好多让人特别向往的描写,像吃点啥养养气、能长生不老、大白天就能飞上天之类的,当时的人都特别羡慕,也喜欢谈论。

这所有的情况其实正好表明了那个时候的人对生命的赞美、对好生活的盼望,同时也能看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意还有批评。带着所谓“方术”的方士在这个时候特别活跃。《史记·封禅书》里讲:“从齐威、宣王的时候(公元前 356 到前 301 年),驺子(驺衍)这帮人写了关于终始五德之运的东西”,“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最后都是燕国人;搞方仙道,说能解体消失,依靠鬼神那些事”,还说:“驺衍靠着阴阳主运在诸侯里出名,可燕、齐海边的方士传他的学说,没传明白;这样一来,那些奇怪、谄媚、迎合的人从这时候就多起来了,数都数不过来。”

擅长方仙道、依靠鬼神之事的方士的出现和“仔细研究阴阳变化”的驺衍(后来写成“邹衍”)的学说有很大关系;而且“不死之药”也是帝王和方士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韩非子·说林上》里说:“有给荆王(陈奇猷《集释》注释:《楚策》里的顷襄王)献不死之药的,接待的人拿着药进去”,《史记·封禅书》里说:“从(齐)威、宣、燕昭让人去海里找蓬莱、方丈、瀛洲这三个神山,传说就在渤海里……那些仙人还有不死之药都在那里”等等这些记载,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秦朝吞并六国之后,始皇“召集了很多文学、方术士,想要让天下太平”(《史记·始皇本纪》);他好几次到各地巡视,寻找不死之药是主要目的,还不停地派方士,像齐人徐市、燕人卢生等人扬帆出海,去寻找“三神山”。在两汉的时候,方士也曾经特别风光。汉高祖刘邦的岳父吕公“喜欢给人看相”,自然是方术之士;文帝的时候,赵人新垣平因为擅长“望气”,官做到了上大夫,赏赐的财物累计有千金;汉武帝尤其喜欢神仙、渴望长生不老,方士李少君、少翁、公孙卿、栾大这些人都因为“祠灶丹砂”这类方术受到了大大的宠信,他们在宫廷里出入,尊贵地当上了列大夫、将军,栾大甚至还娶了公主、被封侯。

武帝也多次到东边的海滨巡视,不停地派方士到海里去探访药物、寻求神仙,多的时候能达到几千人。到了东汉,方术和方士又跟谶纬的说法合流了,范晔说:“汉朝从汉武帝开始就很喜欢方术,天下怀有道艺的人没有不拿着策略、拍着手,顺着风气来的。后来王莽假用符命,到光武的时候尤其相信谶言,那些迎合时宜的士人,都到处钻营,争着谈论这些。”(《后汉书·方术列传序》)统治者的喜好和追求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肯定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后来兴起的道教也从稀奇古怪的神仙方术里选取材料,补充了自己法术的成分。当时数量很多的方士,也可以看作是道士的前身。

道教形成的第三个源头,是在战国出现并且在西汉盛行的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从先秦道家分出来的一个变种,原本是讲究“君人南面之术”的政治哲学流派,比如法家早期的代表人物申不害“他的学问源于黄老之学,而且主张刑名”(《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齐宣王的时候,所说的“稷下先生”,像“慎列、田骈、接子,环渊都学习黄老道德的学问”,“各自写书谈论治理乱事来求见君主”(《史记·孟荀列传》)。

战国晚期,黄老之学已经非常流行,西汉开国的将相很多都受到了影响:曹参把“善于研究黄老学说”的胶西盖公当作老师,陈平“年轻的时候本来喜欢黄帝老子的学问”;萧何、张良的学问,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说,但是实际上肯定还是属于黄老之学。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皇帝和太子、各个窦家人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崇这种学说”。更让人感兴趣的是,武帝朝特别活跃的方术之士也尊崇黄帝,附和老子的学问来美化自己的说法,进而抬高自己的身价。这种现象,从方士这方面来说,当然是迎合君主的喜好,同时也是当时的风气造成的,而它带来的客观影响,让黄老之学从这以后渐渐有了宗教的色彩。于是,黄老之学最后成了后世道教的哲理基础。

前、后汉交替的时候,伊存授经、永平求法,佛教开始传到中国,在宫廷里流行。光武帝的儿子楚王英“年轻的时候喜欢游侠”,“晚年更喜欢黄老之学,为了佛教进行斋戒祭祀”(《后汉书》本传),而且不只是“诵读黄老的精妙言论,崇尚佛教的仁慈祠庙”,还“大量结交方士”(同上);可以看出佛教刚传来,就和中国本来就有的神仙方术混杂在一起,还表现出和黄老之学结合的趋势。

东汉末年,“桓帝信奉黄老道”(《后汉书·王涣传》),不仅多次派遣官吏到苦县(现在河南鹿邑)祭祀老聃,而且自己还亲自在“濯龙之宫设置华盖来祭祀佛塔、老子”(《后汉书·桓帝纪》,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聃被神化、宗教化,黄老之学的学术气息在这里几乎都没有了,变成了有宗教性质的黄老道。从上面引用的《王涣传》等来看,当时可能已经有“黄老道”这个说法在世上流传,而刚传到中国的佛教还被看作是黄老道的附属。不过,佛法向东传播,很可能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本土宗教的产生。

0 阅读:2

有二说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