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国最强,当时魏国到底该往哪里扩张,才是最佳方向?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03-21 01:58:17

作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魏国最好的扩张方向就是西进,灭秦,然后控制中原。

而为什么灭秦是最好的扩张方向?这就要从魏国的历史开始说了。

公元前403年,魏,赵,韩脱离晋国,正式独立。 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也是战国史的开端。作为此时魏国的君主,魏文侯首先进行了改革,发展经济,积累了大量的力量。

而吴起听闻魏文侯对待下属很好,然后投靠了魏国 ,进行军事改革,采取武卒制,使魏国的军事实力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在魏武侯时期,因为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魏国和赵国,韩国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了以魏国为核心的联盟,史称“三晋联盟”。

这就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天胡开局,但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

首先就是魏国较差的地理位置,虽然在三家分晋中分得了富庶的地区,但是魏国的领地分散。

魏国的领地被韩国分成了两个部分,甚至在赵国的领土中还有一块飞地。如此破碎的领土使得各个城市之间的贸易交流十分不顺,城市的秘密也容易被其他国家窃听。

不仅如此,古代王朝对于城市控制力有限,而魏国控制不到的飞地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是,尽管魏国的位置易守难攻,但位于诸国的中间,魏国很容易被封锁针对,如果多个诸侯国围攻魏国,那魏国是绝对没有反抗的力量的,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这种条件之下,魏文侯确定了魏国的战略方向,就是稳固自己的地盘,积极扩张,以战养战,然后称霸中原。

而如何稳住自己的地盘,一方面要巩固魏国和赵国,韩国的关系,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把秦国变成自己的战略大后方。

在维持与赵国,魏国关系方面,魏文侯利用赵王,韩王互相猜忌,想要借用魏国力量的野心,他劝二王:如果我们三个互相攻伐,就谁都没法发展,只能被他国击败。

二王听从了魏文侯的建议,进一步巩固了三晋联盟。由韩国防御楚国,赵国则可以对付齐国,有了两国的帮助,魏国可以专心对付秦国了。

但历史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魏国并没有称霸天下,原因就在于,魏文侯设计的称霸路线,早在进攻秦国这一步就已经失败了。

在战国早期,也就是魏文侯和魏武侯时期,魏国的军队兵强马壮,再加上赵国韩国的力量,三晋联盟势不可挡。

联盟北伐匈奴,建立了上郡,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榆林市。

向东打入了齐国的长城,使得妫姓田氏对当时齐国的统治者姜姓吕氏不满,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事件“田氏代齐”。

向南与楚国开战,接连攻下襄陵地区八座城市,逼迫楚宣王割地向魏国求和。

对于秦国,魏文侯自然作为主攻方向。

魏军先是跨过黄河,在沿岸修筑堡垒,虽然秦兵也进行了反抗,但始终拿不下魏军的堡垒,就这样魏国开始一点点蚕食秦国。

而在魏文侯的安排下,吴起为主将,西征秦国西河地区。

在作战中,吴起展现了高超的作战素养,士兵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士兵们睡哪里,他就睡哪里。

就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军拿下数千里土地,攻克许多城市,随着西河正面防线的崩溃,魏国有了一个攻克郑国的机会,如果郑国被攻克,那么秦国的重要粮仓和兵源基地,渭河平原,将落入魏国手里。

渭河平原一马平川,不存在可以抵挡魏军的天然工事,而且临近秦国首都,所以说,只要郑国失守,秦国就会有灭亡的风险。

秦王在郑国安排大军,打算与吴起决战,但是魏国太子趁机偷袭秦军后方,攻下重镇繁庞,至此,秦国的西河防线彻底崩溃。

秦兵被迫退到洛水,仓促修建防御工事,防止更多魏军过河。

占领了西河区域后,吴起发现西河地区的百姓都不喜欢秦国的腐败制度,反而更欢迎魏国的军队,于是他把魏国的便民政策搬到西河地区,得到了西河百姓的拥护,彻底稳定了对西河地区的统治。

除此之外,魏国还占领了函谷关,切断了秦国与中原进行贸易的渠道,并从中取得大量利益。

吴起还派出许多西河人去秦国首都,宣扬秦军战败,动摇人心,使得本就不得民心的秦国更加动荡。

至此,秦国在军事和经济上被魏国严重削弱,而魏国则凭借着函谷关和郑国获得了巨大利益,魏武侯在位的25年里,魏国几乎已经达成了它的战略目标,真的是这样吗?

但在魏国强大的同时,它的两位盟友,赵国和韩国却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直到公元前343年,此时魏武侯的儿子魏惠王会见周天子,正式宣布魏国成为中原霸主,但是魏国的盟友,韩国不同意这个结果,于是魏国向自己曾经的盟友开战。

在骁勇善战的魏军面前,韩军五战五败,不得已向齐国求救,齐国感觉此时魏国和韩国都元气大伤,打算再上演一次“围魏救赵”,只不过这次要救的是韩国。

面对熟悉的计划,魏国放弃与韩国的争斗,决定与齐国决战。

齐国的军师孙膑献计,准备将魏军勾引到马陵,以庞涓为首的魏军果然上当,进入齐军的全套,最终魏军打败,将领庞涓也死在了马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

经此一战,魏军十万多人战死,魏国遭到了极大削弱,沦为了战国七雄中的二流国家,也无法继续称霸中原。

而秦国也没有闲着,秦军持续向西河区域发起冲锋,此时的秦军经过了商鞅的改革后,战斗力大增,而十分了解秦军的吴起也早已西去,一来二去之下,西河,上郡等地居然重回秦国之手。

秦国的强大是魏国没有注意到的,当意识到这个老对手已经脱胎换骨的时候,魏国感觉仅凭自己是没法挡住秦国的进攻的,于是打算故技重施联合他国对抗秦国。

此时魏国的国相张仪却在暗地里效忠秦国,于是多次挑动魏国的联盟政策,但收效甚微。

直到公孙衍代替张仪担任相位,联合赵,韩,燕,楚四国及一些匈奴人,合力进攻秦国,但秦国的战斗力超乎联盟想象,秦军斩首八万二千人,打败联军。

魏国只能听取张仪的建议,与秦国短暂结盟,张仪也展露了自己的身份,秦朝国相。

只是不到短短几年,魏国就又一次背叛了秦国,加入了六国盟约,没错,秦国展示出的力量远超想象,其余六国都尽自己最大可能集结部队,组织六国联军,打算一举歼灭秦国。

秦国得知魏国背叛之后,第一时间派兵夺取了曲沃,随后便利用六国联军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大破六国联军,斩杀八万余人,六国合围失败。

此时的魏国在经历多年战争后,人民怨声载道,但秦人并没有罢手,秦国为了打开向中原的通道,派秦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迎战韩魏联军。

随后,白起在各地征伐,多次击败楚,赵,韩等国,立下了“杀神”的威名。

韩国和魏国都害怕秦军的实力,谁都不敢先发起进攻,白起利用了这一特点,猛攻魏军,没有准备的魏军仓促应战,被秦军击败,韩魏联军顺势瓦解,白起斩杀联军二十四万人,攻占伊阙,夺取魏国,韩国大量土地。

此时,魏国多年以来积攒的家底已经基本上被打空了,魏军精锐几乎全灭,已经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称霸中原的计划事实上已经失败了,相反,秦国却获得了山东地区的主动权,开辟了一条直通中原的道路。

回望历史,魏文侯制定的称霸中原计划其实并没有问题,在计划初期也进行的非常顺利,但魏国的傲慢最后招致了失败。

在兵临秦国首都的情况下没有“追穷寇”,而是放任秦国变法图强,发展自己的实力,等到魏国终于要认真对付秦国时,魏军就已经再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了。

还有是对盟友的不忠,数次背叛自己的盟友,在和盟友的对抗战争中进行了大量无意义的战争。魏惠公时期就不断挥霍自己的家底,同时也为秦国留下了足够的喘息时间。

最后,魏国在秦,赵,齐,楚国的轮流攻击下逐渐衰弱,逐步走向灭亡。

但当魏王假开始反思历朝国君的对错是,历史没有给他机会让他再一次使魏国兴盛,因为此时的秦国统治者叫嬴政,后人一般叫他秦始皇。

嬴政的策略与魏文侯的策略如出一辙,巩固后方,以战养战,最后入主中原。

公元前255年,秦军包围了魏国首都大梁,把黄河水灌进城中,魏王不得已出来投降,魏国灭亡。

魏国最终没有实现魏文侯的愿景,不过魏文侯计划中的垫脚石,秦国,在公园前221年,灭掉齐国,建立帝制,缔造了中国的大一统。

0 阅读:0

北国历史爱好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