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退出,数百万人往何处去?

才干王营评 2025-04-08 10:26:45

教师退出,数百万人往何处去?

原创 行者殷涛 行者殷涛

2025年04月07日 07:57 云南

近来,教师退出机制成了屡屡提及的字眼。

各地密集发布相关文件,紧锣密鼓,渐成趋势。

“教师退出”风雨满楼

近日,贵州省长顺县一纸“教师退出”文件在教育圈引发震动。

《长顺县教师退出机制暂行办法》规定,教师若考核不达标,将面临待岗、转岗、降级、解除岗位甚至辞退等措施。

教师退出方式包括:

待岗(暂停教学,接受培训)

转岗(调离教学一线)

降级(降低职称和待遇)

解除岗位(退出教师序列)

辞职、辞退(彻底离开教育系统)

全国来看,北京、浙江宁波、贵州贵阳、山东平阴县等地方,都已经开始试点教师退出机制。

虽然总体看还比较“温和”,教师不至于彻底失业,但大势已经定了。

教师退出,最大的推手就是人口变化。

2023年新生儿数量(902万)不及2016年(1883万)半数。

过去十年,中小学教师数量年均增长2.3%,但幼儿园、小学在校生数量正在萎缩。

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小学在校生人数较上年减少251.6万人,招生数更是锐减261.3万人。

北师大的研究显示: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我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

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削减教师数量以降低教育成本。

一些地区开始精简教师编制,通过自然减员、提前退休等方式,逐步缩小教师队伍规模。

一句话,教师——过——剩——了。

寻找“第二个讲台”

公认的铁饭碗已经摇摇欲坠,体制内的老师必须给自己找后路了。

教育系统内消化

比如从教学岗位转到教辅、后勤岗位;

比如初中教师转岗到小学,小学转岗到幼儿园;

比如普通中学文化课教师转岗到职业学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等。

进入社区教育

教师可以凭借教学经验,面向社区老年人、青少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课程;

利用专业技能策划文化宣传活动,组织志愿服务,调解居民矛盾等。

投身教育相关产业

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课程教学、学习辅导;

凭借对教育需求的了解,参与教育科技产品研发和推广。

自主创业

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创办教育类自媒体,整理教学资源,分享教育心得,通过广告投放、付费课程等形式实现商业变现。

开设教育书店,精选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书籍,提供阅读推荐服务。

体制是个双刃剑,一旦跨出教育“舒适圈”,说不定就开启了生命 “新旅程”。

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守护铁饭碗,而是永远保持重新出发的勇气。

一场“冰与火”的洗礼

教育是国本,教师去留影响甚大。

未来10年,涉及数百万人的何去何从,牵动人心。

要看到,这样的变局是提升教育品质的契机,比如精选良师、小班化教学等。

也要看到,政策指挥棒下出现了不和谐的旋律。

一些地方的“末位淘汰”“县管校聘”沦为权力的游戏,职称评定中的暗箱操作、绩效分配的倒挂乱象,伤害了教师情感,污染了教育生态。

资源错配冰火两重天,沿海地区的教师招聘公示栏挤满了清北博士,而中西部的学校还有不少代课教师。

随着新进教师规模减少,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偏大问题,甚至面临教师代际断层。

另外,随着“教师退出”从文件走进现实,教师维权也可能激化新的社会矛盾。

这场涉及数百万教师的生存变革,正在重塑教育生态。

教育不是一座围城,而应是一条奔涌的河。

“教师退出”的重点不在于打破“铁饭碗”,重心也不是“退出”,而是实现教师的“激活”和“优化”。

AI的强势到来,必定加速教师退出,也会让这个过程更加“惨烈”。

好老师永远稀缺,但混日子的“教书匠”,早该被时代洪流冲走了。

与其焦虑“数百万教师往哪去”,不如追问“中国教育要向何处去”。

0 阅读:240

评论列表

淡淡然

淡淡然

2
2025-04-08 20:30

提前退休是削减老师的最好途径!

安静的咸鸭蛋

安静的咸鸭蛋

2
2025-04-09 12:54

反正上课都用电脑和投影了,以后就都用机器人吧。

用户10xxx66

用户10xxx66

1
2025-04-09 18:14

考核是主观的.有关系后台的无关紧要.高枕无忧.无关系的年轻中年人做好离校准备!

才干王营评

才干王营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