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打工人请注意,基层体制内职场大型魔幻连续剧《清退倒计时》正在热播中!
主角小王最近摊上件尴尬事:隔壁工位劳务派遣的同事老李收到清退通知,下个月才正式离岗,这个月却直接开启了"人形立牌"模式。
当小王拿着新任务单走过去时,老李正戴着降噪耳机刷BOSS直聘,眼皮都没抬一下。
第一问:您这是演"消失的她"职场版?
老李此刻的心理活动堪称当代职场行为艺术:工资条已经瘦成闪电,绩效与我何干?
电脑桌面壁纸都换成了"摸鱼者,人恒摸之"的表情包。
茶水间偶遇时,那哀怨的小眼神仿佛在说:"都要拜拜了,还派活?你是魔鬼吗?"
但换个角度想,假如你是项目负责人,这个月不安排工作,其他同事会不会觉得"清退就能躺赢"?
某事业单位的真实案例显示,有位被清退员工最后一个月摸鱼摸到领导桌上,结果当月部门效率暴跌30%。
毕竟,咸鱼气息真的会传染。
第二问:职场人情VS职场规则,你站哪边?
这出戏码本质上是场微妙的心理博弈。
劳务派遣就像谈了个注定分手的恋爱,被清退方常有"真情错付"的委屈。
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67%的派遣员工离职前1个月会出现"职场自闭症",而82%的直属领导会陷入"派不派活"的纠结。
但职场不是情感直播间。
某500强HR总监透露,他们处理类似情况会启动"缓冲期工作包":安排交接文档整理、带教新人等过渡性工作。毕竟职场礼仪的精髓是——分手也要体面。
第三问:这事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
处理这种职场灰色地带,关键要掌握"三明治沟通法"。
1. 第一层共情:"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潜台词:我知道你委屈)。
2. 中间夹干货:"需要您帮忙整理下项目资料"(潜台词:该干的还得干)。
3. 最后一颗糖:"回头请您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潜台词:给个面子呗)。
要是遇上真躺平宗师,不妨化身"捧场王":"您这《职场隐身术》修炼得真到位!不过这份文件..."
(递上文件夹的速度请控制在0.5秒内)
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参考《劳动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在离职通知期内仍需遵守劳动纪律。
但实际操作时,建议搭配适量人情味使用。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小王到底该不该继续派活?欢迎在评论区站队。
A. 派!职场没有免死金牌。B. 不派!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C. 派点轻松的活,面子里子都照顾。D. 已开启吃瓜模式。
(偷偷告诉选C的朋友,某大厂员工用这招成功让离职同事整理了十年项目资料,堪称教科书级操作)
职场如戏,全靠演技。
但记住:专业素养才是永不NG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