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邓逸凡作为军事顾问团成员奔赴越南,临行前与妻子周志中依依惜别。在越南期间,他身处恶劣环境,鲜少与家书往来。1951年周志中赴越探亲,却感丈夫“冷漠”。1953年邓逸凡回国,面临的是妻子的离婚协议。事业与家庭,他该如何抉择?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邓逸凡
1912年5月,邓逸凡降生于广东省兴宁县的一个贫寒农家。年仅14岁,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兴宁县中学。在校期间他深受一些进步学生的熏陶,心中燃起了对革命的热情。1927年初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肩负起兴宁县委机关报《红旗》的印刷重任,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让邓逸凡的生活陷入了危机。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国民党政权的通缉名单上,不得不被迫离乡背井,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谋生,他当过学徒,做过小贩无数次在生死边缘徘徊,但始终未能与组织取得联系。
韦国清
在绝望与困境中,邓逸凡灵光一闪,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化名邓惠民,混入了粤军徐景堂部,成为了粤军第5军独立团的一名普通士兵。在军中他隐姓埋名,默默耕耘,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1934年初,陈光又派邓逸凡到一军团二师参谋处任文书,专门负责军事统计工作。这项工作虽然繁琐复杂,但邓逸凡却做得井井有条。不久后,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长征途中,参谋处人手紧张,邓逸凡除了背负自己的枪支和生活物资外,还得背负着全师的统计资料。这些资料沉重而繁琐,让身材瘦弱的邓逸凡不堪重负。他多次向上级申请将步枪交给其他人来背,但那位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的上级却坚决不同意。他不仅批评邓逸凡“想丢掉武器放弃革命”,还给他扣上了“动摇分子”的帽子,撤了他的职,并派人日夜监视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受了这不白之冤,邓逸凡内心十分苦闷。但他并没有因此丧失信仰和斗志,而是默默地忍受着委屈和误解。他依然尽心尽力地做好各种统计工作,每天仔细记录掉队、失踪的战友人数,丢失的物资数量,以及下一步需要补充的物资清单。
每晚到了宿营地,当大家都已疲惫不堪地休息时,邓逸凡却还得挑灯夜战,甚至通宵达旦地整理数据。他总希望能在天亮前将最新的数据交给首长,为红军的行军打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就这样,邓逸凡在长征的艰难历程中,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书写了一段不朽的革命传奇。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邓逸凡调任一一五师政治部组织科长,毅然踏上了华北抗日前线。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将日本赶出中国,保卫祖国山河。行至黄河,恰逢雨季,大雨如注,黄河汹涌澎湃。
毛主席
战士们肩并肩,在冰冷的河水中艰难跋涉,每一步都充满危险。邓逸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断鼓励战士们,用坚定的话语为他们打气:“兄弟们,坚持住!我们是为了打鬼子,为了家园!”战士们听后,士气大振,最终全部安全渡河。
1944年一架美军轰炸机在盐阜地区坠毁,5名飞行员幸存。邓逸凡得知后,立即安排部队救援,将自己的房子让给飞行员住,还把八路军种的蔬菜水果留给他们吃。飞行员们感动不已,领航员赛伏爱紧握着邓逸凡的手说:“你们太好了,从没受过这样的待遇!”
邓逸凡的善举传为佳话,也增进了两军友谊。日本投降,他因出色表现调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协助韦国清指挥战役。邓逸凡思想觉悟高,军事才能出众,韦国清对他赞不绝口:“有邓逸凡在,我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洪学智
淮海战役中,邓逸凡更是身先士卒,带领政治干部直赴前线。他们冒着枪林弹雨,随时准备牺牲,为军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邓逸凡的英勇和坚定,激励着战士们奋勇杀敌。
1949年5月,邓逸凡接到了新的调令,他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大学第3总队政委,前往南京赴任,与梅嘉生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搭档,他的妻子周志中也从上海军管会调到了南京,夫妻二人终于结束了长期的分居生活,得以团聚。
周志中满心欢喜地计划着,想把寄居在上海的两个女儿接到南京来,一家四口共享天伦之乐。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邓逸凡又接到了出国征战的命令。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调动,邓逸凡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怨言。
韦国清
他深知作为一名军人,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使命。在向妻子周志中告别时,他深情地望着妻子,眼中满是不舍,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然。他紧紧握住妻子的手,轻声说道:“志中,等我回来。”然后他转身踏上了前往越南前线的征程。
邓逸凡一去就是一两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援越事业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机会给妻子写信,这让周志中在家中倍感思念和担忧。
邓逸凡去越南工作的第二年,周志中终于等来了一个探望丈夫的机会。她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西南边境的旅程。为了尽快见到丈夫,她选择乘坐运输货物的列车。
邓逸凡
列车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挤得连站脚的地方也没有。周志中只能一路趴在货物上,随着列车的颠簸而摇晃。她的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和期待,这份情感支撑着她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旅程。
终于列车抵达了南宁。周志中顾不得休息,立刻搭乘一辆前往越南的军车。军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得异常厉害。她紧紧抓住车座,生怕自己会被甩出去。沿途是人迹罕至的深林,里面到处是蚂蟥,让人不寒而栗。但周志中却毫无惧色,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见到丈夫。
经过一路的艰辛,周志中终于来到了丈夫的驻地。当邓逸凡看到全身湿透、疲惫不堪的妻子站在面前时,他的心中充满了难过和愧疚。他赶紧找了一套干净的衣服给妻子换上,还拿出了一盒从法军那里缴获的巧克力给她吃。那盒巧克力在当时可是稀罕物,邓逸凡一直舍不得吃,就等着妻子来的时候给她一个惊喜。
刘少奇
刚来的那几天,邓逸凡还会抽空陪陪周志中,带她熟悉一下驻地的环境,给她讲讲这里的故事,过了几天周志中发现几乎看不到丈夫的人影了。每天天不亮邓逸凡就起床开始工作,一直到深夜才回来。他忙着与越南方面沟通、制定计划、处理各种事务,忙得不可开交。周志中虽然理解丈夫的工作,但心中还是难免有些失落。
在周志中离开越南的那天,邓逸凡依然没能抽出时间来送她。他站在窗口,望着妻子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愧疚和不舍。周志中虽然心中有些遗憾,但她也明白丈夫的职责和使命,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期待着下一次的团聚。
回国后的周志中,内心十分苦闷。她一个人在家中,孤独地守护着这个家,思念着远在越南前线的丈夫。她是一个感情细腻的女性,渴望有丈夫的陪伴和关爱。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默默地流泪,思念着丈夫的音容笑貌。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2年7月,邓逸凡终于有机会回国汇报工作。他顺道回家中看望妻女,一家人团聚的喜悦溢于言表,当周志中得知丈夫还要回到越南前线时,她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和不安。她害怕丈夫再次离开她,害怕这个家再次变得空荡荡。
于是周志中鼓起勇气,对邓逸凡说道:“你要是再去越南,我们就离婚!”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决绝和无奈。邓逸凡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妻子的苦衷和思念,也明白自己作为国家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面对心爱的妻子和家庭,以及国家大事和军人的职责,邓逸凡陷入了深深的挣扎和抉择,从大局考虑,他知道自己不能因私废公。于是,他忍痛同意了妻子的离婚请求。他深情地望着妻子,眼中满是愧疚和不舍。然后,他带着离婚书,再次踏上了前往越南前线的征程。
邓逸凡在越南
1954年,经人介绍,邓逸凡与一名医务工作者结了婚。新婚的妻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给予了他很多温暖和关怀。婚后,他们的生活美好幸福,彼此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1955年,越南战场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邓逸凡和他的战友们,带着满身的硝烟和疲惫,却也满怀着胜利的喜悦,圆满完成了援越抗法的神圣使命。越南人民政府为了表彰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卓越贡献,特意在首都举行了一场隆重而庄严的授勋仪式。
胡志明主席亲自为邓逸凡佩戴上了越南人民共和国二级军功勋章,在授勋仪式上,胡志明主席用深情而激昂的话语,高度赞扬了中国顾问团的无私援助,称他们是越南人民心中的英雄,是中越友谊的桥梁。
邓逸凡夫妻及子女
越南的山林中,还清晰地留着邓逸凡和战友们的足迹。他们穿梭在密林深处,与越南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他们不仅帮助越南人民军建立了完善的训练体系,还倾囊相授,培养了大批军事指挥人才。那些曾经青涩的年轻战士,在邓逸凡和战友们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
回国后,组织对邓逸凡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军委郑重地授予他中将军衔,以表彰他在援越期间的卓越表现。这个来自湖南农村的贫苦孩子,经过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于站在了军队高级将领的行列中。他的成长历程,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
邓逸凡旧照
除了中将军衔,组织还授予邓逸凡二级八一勋章,这是对他军事指挥才能的最高认可。在历次重大战役中他总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善于分析敌情,制定战术,总能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为革命事业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也相继挂在了邓逸凡的胸前。这些勋章背后,是他参与指挥的一次次战斗,是他出生入死的一个个战场。每一枚勋章都凝聚着他的汗水和鲜血,都见证了他的英勇和忠诚。
邓逸凡抗战时期旧照
在军队的岗位上,邓逸凡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他将在越南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一代革命军人。他深知培养年轻军官是军队未来的希望,因此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许多年轻军官在邓逸凡的指导下成长起来。他们亲切地称呼这位老将军为“邓老”,对他充满了敬仰和感激之情。
和风细雨
一时广东兴宁,一时湖南农村,乱七八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