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犯新生之路(45):签名,就签名

二哥雨二 2025-01-03 14:32:54

雪,终于停了下来,风,也小了许多,可天,依旧阴沉着,似乎在孕育着新的、更大的风雪。杨伯涛慢慢地觉得,自己似乎适应了这种生活,天亮的时候,大伙陆陆续续起床了,没有军号,也没有人喊叫,但并没有人偷懒。一日三餐,按时准点,细粮白面,菜疏豆腐,要比行军时美味可口得多,吃过早饭等午饭,吃过午饭等晚饭,吃过晚饭聊会天,然后上床睡大头觉。没有人让他们特意做什么,也没有人向他们灌输什么,更没有人审问他们。除了黄维偶尔惊吓他们一番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异常的事发生。

但,杨伯涛觉得,或许黄维说的,也有一定道理,这是共产党给他们预留的所谓“坦白从宽”的时间,等过了这几天,那便要动大刑了。杨伯涛内心里不相信黄维说的是真的,可又不得不这样想。因为,杨松青和吴干事已经有针对性地在喊人谈话了,回来的人都说,没什么,没什么,只是问了些极平常的问题,可越是这样,杨伯涛越是感觉到不放心,眼看着所有的人谈得都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只有黄维、侯吉珲、尹钟岳等少数几个人了。杨伯涛的脑海里,又不时地闪现出三个字“毒气弹”来,或许,他们正在落实此事,也或许,是在落实侯吉珲活埋被俘释放官兵的事,也或许……杨伯涛的内心翻腾着,如同又一场即将来临的风雪。

终于有人跳了出来,刚刚吃过早饭,第85军的参谋长陈振威已经把几张白纸放到了桌子上,又掏出自己的派克金笔,认认真真地誉写着那封自己感觉到脍炙人口的劝降书。杨伯涛能看出来,他是认真的,因为他手边的那份草稿,是经过来回修改过的。这其中肯定还有其他人的意见,比如吴绍周、张文心、梁岱,甚至还有西厢房住的那十来个人,因为陈振威不止一次到西厢房去过,梁岱也去过,好像吴绍周也去过一次。

很快,陈振威便写好了他的那封“致杜聿明、邱清泉、李弥诸将领的信”,不用看,杨伯涛也知道有哪些内容,无外乎正义、人民;不要再为蒋介石反动集团卖命,回到人民的一边,就是立功;天寒地冻,你们坚持不下去了;蒋介石没有援兵,你们还有什么希望吗?过来吧,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了,要争取共产党的宽大政策……

杨伯涛感觉到,自己的头都大了,他想起刚刚参加国民革命军时,那些参加了共产党的黄埔早期同学,不也是这样被同学们一个个从共产党阵营里劝过来的吗?然后发表声明,反对共产主义,然后校长接见、慰勉,重新任用,等等。可现在,杜聿明、邱清泉、李弥等人,会投降吗?会听第12兵团这些将领的呢?是不是陈振威他们在自作多情呢?

杨伯涛感觉到,自己的脑子马上快要爆炸了,他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房间内的,他甚至没有看到,覃道善就在自己的床前蹲着,有气无力地说道:“伯涛,我看还是签了吧,又不是死刑判决书?再硬杠下去,人家共产党又会给咱再记上一笔账的。”

尹钟岳叹了口气,说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吧。反正,又不是我们亲手写的。”

侯吉珲傻笑了起来,说道:“你们签不签,我不管,反正我是签定了,告诉徐州‘剿总’的弟兄们,我老侯还活着。或许他们真的接到了这封信,把我们告到蒋先生那里,蒋先生一怒,把我们的名字,登到报纸上,也好让侯某的家人们知道,我,侯吉珲,还活着吗!还活着,还活着,我这个共产党眼中的特务,还活着。”

侯吉珲说着,说着,竟然哭起来了,或许他想,怎么没有人找自己谈话,就开始写劝降信了呢?论文笔,这里面老侯百分之百是第一名,陈振威那小子,能写出什么东西来啊?

杨伯涛看了吴庭玺一眼,吴庭玺叹了口气,说了声:“我,听军长的。”

就在这时,对面的王岳和梁岱、周穆深三个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陈振威写好的“劝降信”,上面,西厢房里的人和吴绍周那个寝室里的人,早已密密麻麻地签上了各自的名字,也包括自己的部下王元直、张慕贤、李惠平、李果然、路羽飞等人。

杨伯涛无奈地看了覃道善一眼,说了声:“伯明兄,签了吧,签了吧。”说着,拿起王岳递过来的自来水笔,找了个不显眼的位置,草草地签上自己的大名:杨伯涛。

0 阅读:39
二哥雨二

二哥雨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