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一样。
不过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一些家长较早认识到孩子的平凡和普通,一些家长还是认为孩子有天赋,坚定地认为孩子只要愿意努力,一定是不平凡的。
前段时间看张雪峰的直播,有一个家长就表示“孩子成绩不好,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张雪峰老师问“成绩不好,是考不上一本,还是考不上本科”,家长表示“考不上本科”,张雪峰老师继续问“孩子是很努力但是学不会,还是贪玩不好好学”,家长表示孩子很聪明只是不好好学习。
家长多次提到孩子聪明,是有天赋的,张雪峰老师小声嘟囔着:这样的孩子一抓一把,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聪明。
家长认为孩子聪明的“理论”越来越多如果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并且认为自己的孩子其实挺聪明的,那么一定被大数据推送过类似的文章:哈佛大学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有这些“不良习惯”说明孩子很聪明。
实话说,我曾经也写过这类的文章,一直到自己有了孩子,对孩子的成长的纵向和横向进行了对比,同时也关注了其他孩子的成长,才彻底否定了这个说法。
先来说说这个“理论”吧,让家长看完不由得拍手称快,认定自己的孩子很聪明的“理论”:1、话多;2、喜欢模仿;3、不听话,独立性强;4、专注力强,沉迷游戏、玩具;5、动手能力强,拆东西搞破坏有一套。
这是让很多家长都觉得兴奋的一个“理论”,因为这几点根本就不是个别孩子的行为,几乎是所有正常适龄儿童的行为。
首先看话多,孩子在语言启蒙期,就是话多,还喜欢自言自语,可以确定地说,大多数孩子都话多。
再看,喜欢模仿,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非常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因为孩子就是靠模仿行为来充实自己的行为空白的,不模仿要靠创造吗?整个人类进化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来的。
还有“不听话”,两三岁的孩子,有几个是听话的?现在的孩子独立性意识都较强,也就是不听话,看起来很有自己的主观性,因为孩子从小就被父母给予了充分的空间,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各种限制,孩子自然听话,孩子不听话很正常,不代表孩子有天赋。
还有沉迷游戏,请问有几个三岁的孩子不会沉迷于个别玩具或者是游戏呢?
最后看动手能力强,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阶段,喜欢拆家,家里被搞到乱七八糟,这就说明孩子聪明了吗?
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这是孩子的正常发育阶段而已。
正视孩子的行为表现在信息茧房时代,大数据推送是有针对性的,只要你看过几条信息,划掉过几条信息,大数据就能精准推算出你感兴趣的。
说白了就是,你喜欢彩虹屁,就给你推彩虹屁。
什么哈佛研究,什么心理学家长认定,通过孩子的普遍性表现认定孩子聪明,这就是现在的很多家长最喜欢看的东西。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普通人,一些家长依然认定孩子有天赋,会把孩子表现平平转到“不用功、不走心”上面,这样来形成一套理论,继续自欺欺人。
这些被牵出来的条条点点,其实都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每天看这些东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一样,容易影响了培育孩子的正常进度,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来调整育儿方法。
良好习惯是基础不管孩子天赋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催动孩子的内驱力,在孩子由内而外自发向上的前提下,为了目标努力,学习问题就不大。
知识摆在那里,不管是难度低的小学,还是稍微有点难度的中学,或者是难度突然增加的高中,只要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孩子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就不会太差。
别去关注孩子的天赋,多关注孩子的习惯、内驱力和主动性,多称赞“努力”,多肯定努力,少点去讲“聪明”。
天才是少数,普通人是大多数,当我们把孩子定位为普通人的时候,孩子表现优秀,那是额外的惊喜,孩子表现一般,我们也不会失望,不会失望就没有落差,就不会因此用个人情绪影响到孩子。
还是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