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白的性描写成了王小波的枷锁,刘心武慧眼识人告诉他:我看行!

尖锋讲识堂 2020-11-05 08:41:03

在中国近现代文坛上,涌现出过很多优秀的作者,有人一生笔耕不辍,到头来黯然离场,也有人经过岁月积淀,最终名垂史册。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王小波绝对是其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个。

有人有智,有人有趣,有人有性,三者皆有者,非王小波莫属,王小波的特殊在于至今再没有人活成过王小波。

1997年4月11日,正值创作壮年的王小波意外离世,令他有趣的一生戛然而止,有人惋惜他的英年早逝,但更多的人通过他的遗留作品继续沉浸在他的精神领地。

说起王小波,还要从李银河说起。

一、你好哇,李银河!

王小波是北京人,父亲是人民大学教师,他从小在学校大院里长大,小时候王小波体弱多病,总是呆呆地蹲墙角,人们都叫他“傻波子”。

可就是这个傻波子,二十出头的时候找了个白富美的媳妇——李银河。

王小波平时傻里傻气,其实他这个人骨子里是个“顽主”,因为从小看的书多,知识面非常广泛,所以王小波属于典型的“丑陋的皮囊,聪明的灵魂”。

1977年的时候,李银河已经是《光明日报》的编辑,而王小波却只是从云南下乡返京的普通工人。

因为爱好文学创作,王小波闲来无事就爱写点东西,写了几部小说,在朋友圈内小有名气。

兜兜转转,王小波写的《绿毛水怪》就落到了李银河手里,李银河看了作品,深深的被吸引,就想见见作者,谁知道,见面以后,李银河吓了一跳:王小波太丑了!

好在王小波有三寸不烂之舌,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白李银河,才让李银河逐渐接纳和认可了“自己的丑脸”和有趣的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你有男朋友吗?”

“你看我怎么样!”

“一想到你,我的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李银河的出现是王小波创作生涯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李银河是研究社会学的,所以王小波很多素材来源、人物性格塑造、故事设计,都无形之中受到了李银河的影响。

甚至说,没有李银河,可能王小波早就饿死在留学路上了。

“他那么聪明的头脑,我舍不得让他干粗活。”

当年他们两人在匹兹堡大学留学,多亏了李银河大力支持王小波坚持创作,否则王小波能不能创作出《黄金时代》都要打个问号。

二、故事很精彩,我们不敢发!

1988年,王小波和李银河完成学业,在国外构思成稿的《黄金时代》一书,经导师许倬云的推荐,意外获得了《联合报》文学大奖,还获得了25万台币的奖金。

这次获奖,对王小波影响很大,当时他正在人民大学任教,获奖以后就觉得自己当专职作家没问题,于是毅然辞职回家了,专心搞创作。

家人、朋友们都反对他,李银河却非常支持:“我就觉得他写小说行!”

果不其然,没过3年,王小波就凭借小说《未来世界》再一次得了《联合报》文学奖,这让他对自己倾注了20年心血的《黄金时代》信心大增。

可现实给了王小波一记沉重的闷棍!

《黄金时代》在内地根本就没有出版社敢接手。

其实,这个结局,王小波早有预料,之前在HK发行《黄金时代》时,因为小说中有大量的性描写,商家就给搞成了《王二风流史》,在内地肯定是更难以被接受。

很多编辑朋友说他的小说“不够积极,三观不正”、“与主流不合”、“故事是很精彩,可我们不敢发”,还有人在退稿信里当众辱骂王小波。

可王小波总是看完就拉倒,从来不放在心上,他说:“他的文学中的性描写都是为情节服务的”,坚决不对书中的任何一个字进行修改。

因为这个分歧,王小波的书一直没多少人能看到。

不过出版社不敢发不代表不想发,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刘心武无意间看到了《黄金时代》,顺手一读就欲罢不能,一口气就给看完了。

看完书以后,54岁的刘心武打了一圈电话,终于找到王小波这个人,还专门约他吃饭。

两人说话很投机,一人半斤白酒,喝完已经夜里十一点了,走的时候两人呼呼大睡,还是被饭店厨师叫醒的。

这次相识,让刘心武对王小波好感倍增,“他的幽默诠释冷的软的,我忍不住笑”,而刘心武也对王小波的未来充满期望,认为他必将大有作为。

三、世界上少了一个有趣的人

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多亏了华夏出版社的赵洁平编辑,趁着总编外出的间隙,擅自做主才得以让《黄金时代》出版。

《黄金时代》作为王小波自诩的“宠儿”,被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作品主要以王小波16岁去云南下乡的所见所闻为创作来源,虚构了北京知青王二和女医生陈清扬的爱情故事。

全书篇幅精短,立意深刻,王小波把自己幽默的标签赋予了王二,令书中的人物形象也真实而幽默。

书中因描写了王二和陈清扬之间大量的的男女之事,成为了这部作品争议最大的部分,但抛开性描写的内容,实际上小说的精神内核才是最值得考究的。

王小波在书中运用反讽和黑色幽默的叙事方式,变相地批判了时代的弊病,并针对王二和陈清扬搞“破鞋”这件事情中不同人物的看法和眼光,揭露了人性的黑暗面。

王小波是个斗士,他没有被时代所同化,反而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意识认知的抨击,或许这也是很多人甘愿做其“门下走狗”的原因之一。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在北京郊区的写作间中意外离世,年仅45岁,李银河听到这个消息瞬间泪奔。

王小波死后,他生前的作品被集合成《时代三部曲》公开出版发行,在这套书的序言中,编者无比痛心的写到:

“这部书经历了漫长的流浪之旅,可当它处于发排阶段时,他的作者却被夺走了年轻的生命”。

刘瑜说:“他代表的精神中国很缺乏,他那种举重若轻的叙事方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一向以傲慢自居的王朔更是直言道:“小波比我更牛!”

高晓松也在不止一个场合公开表态说王小波是“白话文第一人”。

时至今日,王小波的墓前还经常有人留下鲜花、烟酒等祭奠物品,以此纪念王小波有趣而又短暂的一生。

而《黄金时代》这部优秀的作品,也注定将被人们永远铭记,奉为经典。

0 阅读:228

尖锋讲识堂

简介:热门事件点拨,网罗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