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科举复科举,朱元璋吃错药了?

杠杆地产 2018-11-20 21:33:30

摘要:没有考试,穷人孩子会更无出路!

撰文|黄大拿

只可能有最不坏的选才制度,不会有最好的选才制度。

又到高考时间。又见高考存废争论。

作为一种选拔制度,高考存在着许多弊病,这似乎给废除高考论者提供了最好的弹药。

但是,如果真的废除了高考,有没有人敢打包票,他能设计出一种完美无缺的选拔制度?

绝无可能。因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完美无缺的制度。

总有人义正辞严地表示,之所以必须废除高考,是因为这个制度越来越变得对穷人的孩子不利。

这个说辞看上去很漂亮,可惜纯属忽悠。一旦没有了高考,穷人孩子的出路只会更加狭窄!

朱元璋的废科举复科举可以提供一点启示。

废除科举调门很高,却收获了“一地鸡毛”

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大而言之,无非三类:一是地方推荐,二是朝廷征召,三是科举考试。

虽然今人对科举制度常常大加挞伐,但平心而论,当历史发展到一个人能不能做官需要由公开的考试来决定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所以,从唐代开始直至清季,科举一直得到了延续,被朝野视为“抡才大典”,享尽了尊荣。

不过,科举程式化的毛病显而易见,对科举“不能选拔真才”的非议,就是在古人那儿,也颇为时髦。

而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对当时社会影响最大的,其实还不是人们所熟知的那些落第后满腹牢骚的文人,而是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他对科举的不满,直接导致在洪武年间科举的停办,时间长达十年。

废除科举,大明王朝又回到了唐以前靠地方推荐选拔人才的旧路。

上报的人才要达到哪些条件?日理万机的朱元璋亲自拟定了标准,下令地方政府严格遵照执行。

科举制弊病很多,荐举制怎么样?

其实毛病一样不少。

在荐举制里,地方官员自由裁量权很大。推荐甲而非乙,往往决定于官员一己之私心,这样就很容易有上下其手徇私舞弊的机会。

荐举制中没有固定的、可操作性强的硬性标准。朱元璋要纠正过去科举只重文才的偏向,希望选拔上来的官员德才兼备。但“德”这东西,是不太好如三斤白菜四两盐那样清晰估量的,更何况,一个表面有德的人,还很可能是个伪君子呢。

更要命的是,所有人才被地方推荐上来之后,能否得到任用最后都需要朱元璋个人亲自裁定。

明太祖固然英明神武,但毕竟是人,他非火眼金睛,也不可能精通所有学问和事务,而且精力总是有限,个人再励精图治也常有打马虎眼的时候。

有一年主管祭祀的机构太常寺缺官,朱元璋召集儒生,准备从中挑选几名去太常寺任职。应诏而来的儒生很多,朱元璋感到很为难,如果逐个交谈,得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况且就算交谈一次,也未必就能对其德才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判断。

结果如何呢?《明史》上说,“面选者多”,即只凭朱元璋瞥一眼的印象,以貌取才。

这样选人怎能保证不出纰漏?一个叫高炳的人,因面貌雍容儒雅,像个忠厚长者,朱元璋认为“外貌若此,心必亦然”,就选入了太常寺为官,结果不久就因行为不检被罢官回乡。

朱元璋废除科举,决心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调门很高,但落到实处收获的却是“一地鸡毛”,真是一个讽刺。

经过了一个循环,在荐举制度推行十年之后,朱元璋又下令恢复科举,从此成为明朝选拔人才的定制。

二 完美主义的破产

废除科举,又恢复科举,朱元璋到底想干嘛?

阅读朱元璋的史料,大拿有一个感觉,此公虽然是从腥风血雨中实打实一步步拼出来,但当他登上帝位以后,却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

从朱元璋对历朝历代帝王的议论和批评看,他意欲恢复“先王之治”,是想做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的。

理想主义者最大的特点是追求完美。

私人生活,追求完美,大到寻觅一个完美的配偶,小到想找一份最符合理想的工作,虽然最后往往都要落空,但是倒也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问题。

治国可就不一样了。容不得任何缺陷,绞尽脑汁地设计一种看似完美的制度,并不顾客观实际地强令执行,最后毫无例外地都会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以失败收场。

朱元璋就经常为这个怪圈所困扰。他设计的一些制度,常常都有尽善尽美的初衷,但由于对自己期许过高,又忽视现实的巨大束缚力,实行起来往往事与愿违。

废除科举又恢复科举,在朱元璋治国理政一生中,不过是其中一例而已。

在选拔人才的问题上,追求完美主义只能是一厢情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制度,能够保证所有人才都脱颖而出,保证不压制一个真才。

只可能有最不坏的选才制度,不会有最好的选才制度。无论科举还是高考,因为设置了一个众所共见的标杆,如果能确保跳杆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哪怕这个杠杆有僵化之嫌,哪怕我们使用这样的杠杆十分无奈,但这也是一种“次优选择”,除此之外,人们很难找出更好的代替办法。

不仅需要一个众所共见的标杆,选才制度还应该相对稳定,不能全凭在上者的意志,朝令夕改。如果一个地方,今天说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明天说要唯学历是举,后天又说要把道德品行放在第一位,那只会让人无所适从,并带来更大的不公正。

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朱元璋无可奈何地又恢复了科举。如此折腾,这位自诩英明神武的皇帝吃错药了吗?

没有!

朱元璋的妥协恰恰是对的,证明他终于从理想主义回到了现实主义。

古代有科举,今天有高考,尽管实行过程中有着数不清的毛病,但毫不夸张地说,它们不仅长期存在、还总能够发生作用,这真是穷人孩子的福份!

2 阅读:10

杠杆地产

简介:读懂地产圈的各种隐秘杠杆(“杠杆游戏”系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