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璀璨的皇帝不计其数。或是圣人慈悲,或是愚昧残忍,或是开拓疆域,或是寻欢作乐。他们的人生,都是精彩的,都是注定非凡的。曾经有一些皇上,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李世民,“天可汗”
在为这一代君王举行的丧礼上,这些狂妄的外邦人哀悼之余,更是自告奋勇,要求随行,以表对君王的感激之情。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皇帝之一,曾经和他的父亲一起打天下,赢得了大唐的江山。李世民在朝中,十分注重科举,注重人才,大力发展官学,广收天下英才,对于曾经为敌人服务过的人物,更是宽容有加,由衷欣赏,加以利用。据说唐太宗有一次违反了征兵的命令,从十六七岁的少年中挑选了一位十六到十八岁的少年参军,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军师魏征却是直截了当地说:"那该由谁耕种呢?"世人尚且有节操,君王何必如此呢?"唐太宗非但没有动怒,反倒称赞魏征明察秋毫,对于李世民这个异族,他们采用的是怀柔的策略。他宽容大度,准许洋人来朝求学、贸易、联姻、入仕。在征战的过程中,对于那些愿意臣服的人,他们都会手下留情。
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尊重,既没有将原统治者斩杀,也没能彻底消灭,反而编入了自己的管理系统,让其继续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对于子民,李世民还是非常照顾的。唐律是以百姓为中心的法律,所以很少会有太多的惩罚,所以对犯人的判决也很慎重。劳力和税赋也很少。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经济也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在这里经商,长安很快就变成了一座国际大都市。可惜,唐太宗登上皇位并非一件光荣的事情,他残害自己的亲兄弟,这一点是无可辩驳的。当时,王储对李世民很是忌惮,于是和幕僚们商量,要把他除去。没想到消息泄露了出去,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就主动出击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高宗,皇帝大吃一惊,立刻把自己的儿子叫了过来,然后李世民就在皇宫的道路上等着,等着太子出现,然后一箭射出,将他射杀,而李世民的心腹,也被李世民的人杀了个精光。唐玄宗知道这件事后,大失所望,无奈之下,只能将李世民封为皇位。这件事被称为“宣武门事件”。这也是为什么天可汗能够排在第五的原因。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中央政权,是我国统一天下的先驱,但其治国道路却是坎坷的。起初,秦国的王子,也就是先祖之父,是一个异族,被当作人质,长期居住在其他国家。秦始皇生于一片陌生的大地,当秦国动荡不安时,他的父王匆忙返回,但并未带着妻子儿女。没有了他的保护,秦始皇的日子过得很艰难。秦始皇一直到他去世后,他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时运仍是不如他,幼年的赢政终未能登上王座,而朝中则被吕不韦和王后把持着。不过,秦始皇的雄心壮志,比他的祖先还要强。他想要的,就是一家独大。解决了内乱后,他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外部。焚烧王宫,驱逐王族,迁徙民众,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得失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抉择和矛盾。在秦统治了之后,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国家最终诞生了。然而,秦始皇的动作却是没停下。他征服了各国,扩大了疆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他用语言将原本支离破碎的文明整合在一起,同时也增强了文化交流,第一次有了种族合一的迹象。他开辟了一条笔直的道路,还制定了一套马车的标准,让马车可以畅通无阻地行驶在帝国的各个角落。他以长城为纽带,堵住北方的牧民,让边疆人民得到了喘气之机,无意间建立起了最初的牧民和农业文明之间的交易集市。他确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并在当地设立了一个纵向的行政区域,突破了血脉和区域的限制,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但是,这一繁荣的背后却笼罩着一层乌云。连年的战乱,摧毁了许多的家庭,曾经让许多人痛苦不堪;大肆建设,剥削人民,民不聊生;残酷的统治,让许多人胆战心惊,反抗之声此起彼伏。就算是皇上,也有自己的难处。秦始皇在东巡之路上英年早逝,秦二王胡亥只执政了两年,就引起了众怒,令这个大国灰头土脸地收场。虽然是第一任君王,但碍于时局艰难,以及短暂的朝政和民不聊生,只能排在四位。
刘彻,“汉武帝”
古人说,‘武’字,代表着威严,智慧,仁义。汉代,北边的草原部落兴旺,经常入侵南方,于是,武王便派了两个著名的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出征,打败了这些部落,保卫了自己的国家。比之以前,足足扩张了一倍有余。刘彻登基的时候,正是朝野蒸蒸日上的时候,但老贵族对朝堂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各自为政,刘彻在继承董仲舒主张的基础上,采取了罢黜百家,强化意识形态的统治,同时借助孔孟之道,以达到强化中央权力的目的。对于权贵,他通过施舍的方式,压制仕族,并通过监察制度,削弱宰相的权力,让寒门的读书人,再次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应对各地的分裂,设立了郡守系统,十三郡的郡守都在各地巡行,向皇上汇报。
同时,他还利用了桑弘羊的权力,对盐、铁进行了国有化,以此来提高国家的财政和农业的发展水平。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其“罪己诏”。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认真地反省自己,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诫后人。可惜,这场战争,让很多人都损失了自己的家人,从巅峰状态,锐减了一半。抑制工商业,也就失去了其他的改善民生的手段,导致了后代的重农,抑制了商人,使得资本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刘彻在他的晚年,和很多人一样,都是怕死之辈,他选择相信道家,为的是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直到他寿元将尽,才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成吉思汗,“蒙古皇帝”
也许这是上天给他的重任,他必须要历经千辛万苦,方能成功。成吉思汗的幼年并不快乐,因为当时蒙古士族林立,各大氏族争斗不休,其父中毒而亡,他只能四处逃亡,苟延残喘,日子不好过。但这种艰难的日子,并没有让他失去斗志,反而让他的内心燃起了熊熊的战火。年轻的时候,他刻苦修炼武义,手中的长弓,早已磨得锃亮,弓身更是千锤百炼,长大后,他联络了自己的爷爷,还有父亲的老部下,将所有族人聚集在一起,准备为自己的父亲复仇。但复仇并非最终目的。成吉思汗留下的足迹远比一个小部族要多得多。
他征服了蒙古,让那些王公大臣们对他低头,最后,他被选为皇帝,被称为成吉思汗,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如一阵风,走过了整个世界。在此期间,他一往无前,连破辽,连破金,连破西,连破大夏,建国为元代,并在此基础上,顺利占领中原,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从东亚到欧洲,再到伊朗,几乎是现在的四个国家加起来的四个国家,覆盖了欧亚世界。成吉思汗在战争中因病去世,一代枭雄就此陨落。时至今日,他的事迹依然广为流传,其兵法思想更是被各国视为经典之作。
朱元璋被称为“草根皇帝”
朱元璋,淮右一介布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平民。幼年之时,天灾人祸,朱元璋举目无亲,为了生存,他替人牧羊,当木工,还当了和尚。他与其他皇帝不同,他没有贵族的血统,也没有贵族的先祖,更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就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朱元璋在25岁时加入了“红巾军”,与残暴的元人进行了斗争。他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聪慧,在军中崭露头角,成了一名将军,他的荣耀,也是在沙场上创造出来的。朱元璋的部队有条理,纪律严明,军中参谋众多,吸收各方意见,加上军中和农兵的配合,使其所需的粮草得以充分供应。由于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他们很受民众的欢迎,也就成了起义军的主力。一三五六年,朱元璋被信得过的下属奉为吴国王,并与其一起攻占了应天城。当时有不少人造反,都希望能在继位后,登上权力的巅峰。朱元璋以一己之力对抗各地的头目,并亲率大军。平定了江南,再北上,此时的元代已经是风雨飘摇,濒临灭亡。终于,十二年之后,朱元璋一统天下,成功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他崛起的起点。来自于人民之中的皇上,才是最了解人民所需的。朱元璋在任上,知道元朝贪腐不堪,这种局面很难维持下去,于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在这场战争中,民不聊生,许多青壮年因战事而死亡,导致了大量的农地被遗弃。朱元璋在控制僧侣和道士人数的同时,也防止了宗教力量的膨胀和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对耕地进行了重新丈量,对人口进行了普查,对百姓进行了分田,并对耕种进行了奖惩,减轻了劳力。这使农民得到了休息。在军队方面,实行了裁撤和退伍,实行了休息和恢复的办法,实行了大规模的屯兵和扩大农业生产的办法。经过水利工程的重建,棉花和水稻的产量都得到了恢复。他也怜悯弱势者,命令他们释放奴隶并减少赋税。在元代,废除了等级压制。对于政界中的贪腐官员,他又设置了御林军等谍报机关,监察朝廷,严惩掠夺民脂民膏的官员,深得民心。同时,他还采取了废除中书、夺军权等手段来加强对中央权力的集中。百姓们也树立了一个标准,奖励孝顺的儿子,守寡的妻子,并鼓励女人多生孩子。朱元璋这辈子过得很节俭,当了皇帝之后,也没有过多的花天酒地。传说中,朱元璋的宫中并没有什么名贵的花草,而是在地上挖出了一块空地,种植了许多普通的菜肴,作为他的后厨之用。朱元璋并没有穿什么锦衣华服,而是常年穿着朴素,除非遇到大事,否则就会穿得庄重庄重,因此他身边的妃嫔、宫中丫鬟,也都是简单朴素,一点也没有以前那种奢华的感觉。就连起居室内,也嫌那草垫过于奢侈,令人更换。历代君王,在他们的身上,都能看到华夏人的气魄,也能看到他们的艰辛和坚韧。
“用铜镜来整理自己的衣服,用历史来判断自己的得失”,当我们看到一个王朝的盛衰,评价一个君王的功绩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可以从这个时期得到些什么呢?”所有的过往都是历史,所有的过往都是前奏,现在的道路,就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看过之后,各位有何感想,请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