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人们眼中只是贪财,不知道他的聪明才智,我们看看他有多厉害

小王说说 2023-05-20 09:28:55

这是马未都对和珅的看法。诚然,在我们的记忆中,和珅就像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一部电影,王刚扮演的那个人,经常在乾隆面前和纪晓岚斗嘴。谁知道,在真正的史书中,和珅并不是这么一个“喜欢玩弄权术”的人。他可不像电视上那么“好糊弄”,和珅是个精明干练的人,否则怎么可能“哄”住乾隆,还把他当宝贝一样供着?

乾隆的贴身奉承,拥有智慧获取好感

平时,这位人人喊打的奸佞之臣,又是如何奉承乾隆的?从接下来的事情中,我们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拍马屁功夫,甚至能让我们“刮目相看”,让我们满意。

有一回,正巧赶上乾隆70大寿,乾隆陛下接过纸条,一脸的莫名其妙,这是什么“鬼画符”?上面竟然全是藏语!有人不由得问道:“满汉蒙古族不是清代的官话吗?身为一代皇帝,你连藏语都不会看吗?其实从清代开始,到现在为止,也有几百多年的时间了,那个时候的满洲人,只会说汉语,别说藏语了,就是满洲人都不会说满洲人的语言。

其时彼刻,正是和珅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他慢悠悠地来到乾隆面前,接过纸条,扫了一眼,用藏语将纸条上的汉语念了一遍,然后对着乾隆念了一遍。

“你能有这样的本事,可不多见,呵呵呵!”乾隆陛下听到西藏的贺词,也是因为和珅的解释,心情大好,高兴得不得了。乾隆更加信任自己的爱将和珅,给了他起草诏书的权利,这个权利实在是太大了!这岂不是等于和珅能为皇上做主?如此一来,和珅就掌握了整个朝廷的大权,再也没有人敢跟他作对了。

另外一则是"和珅替乾隆学书"。

乾隆陛下经常学习儒学,因为当时的朝政环境,清朝统治的是少数族裔,为了方便统治,就用儒学来安抚这些汉族。相比于那些对他们进行残酷的打压,这样的手段才能够获得更多的人心。

在任命大臣的时候也是这样,熟悉儒学的大臣往往能得到重用,和珅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对这方面很有研究。他见乾隆年纪大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便将文章全部记在了心里,并且为乾隆讲解,这种体贴的态度,让乾隆大加赞赏。而和珅的事业,也像往常一样,一路高歌猛进,为他的贪欲打下了坚实的靠山。但我们也从以上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和珅不是庸碌之辈,他是一个有高学识的有才华之人。史书上说,和顺博览群书,博览群书,善作诗,善画书法,善骑,善射。

少年丧失家人,努力进取终于受用

与大部分升迁的官员一样,出生在福建,父亲是一位掌管满洲人生活生产的官员,是一位位高权重的官员。

不过与那些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相比,和珅从小就经历了太多的世态炎凉,日子过得并不滋润。他的妈妈在他哥哥三岁的时候,在他出生后,就死了。在和珅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了,没有父母的宠儿,和家人因为家产而大打出手,想要将和珅与他的哥哥逐出家族。好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贪婪的坏人,也有善良的人,一位老丁和他的一个侍女看他们可怜,便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出手相助,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被赶出来的原因。可就算是这样,他兄弟二人也没少被家里的人鄙视。这让从小就很固执的他,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汉、满、蒙、藏四种语言都融会贯通,更是将儒家的文化融会贯通。

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愿意努力的人。

十八岁那年,他在各个领域都有过人之处,迎娶了直隶总督冯英连的外孙冯氏,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以及妻子家人的帮助,他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打下了在宫中的根基。二十二岁那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宫中,尽管当时他的职位不高,但好歹也有了接近皇上的可能,于是他便借着这个契机,努力向皇上献殷勤。

怎么才能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这要追溯到乾隆皇帝的一次打猎,当时乾隆皇帝正在打猎,突然被一份突然送到他面前的折子打断。“陛下,你看看这份折子。”官员们的不合时宜,让乾隆皱起了眉头,很是失望,不过作为一个皇帝,他必须要对朝堂忠心耿耿,免得被人说闲话。

那封信里说的应该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越狱,乾隆看到这封信后勃然大怒,但他还是不忘记展现自己的学识,和珅抓住机会,谨慎地说道:“你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皇帝陛下顿时笑了起来,他很意外,居然还有人能回答出来,对这位文武双全的护卫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快就将他提升到了自己的身边。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就像是一帆风顺一般,年年高升,不到三十岁就成了一名侍郎!

贪婪的扩张财富,皇上视而不见。

乾隆陛下之所以赏识和珅,一是因为他善于奉承,二是因为他的英俊。这让他想起了《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王刚,脑袋和脑袋都很漂亮,但要说漂亮,未免也太夸张了一些。事实上,与现实中的“和珅”相比,现实中的和他与电影中的“和珅”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有着一张儒雅的脸庞,身材修长,用“英俊有加”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不过,要说那皇上“看中”了和珅的容颜,那就太诡异了。乾隆陛下喜欢和珅,是因为他和雍正皇帝的侧妃马佳氏有几分神似。马佳氏虽然是他父亲的妃子,龄和乾隆相仿,乾隆皇帝很喜欢她,两人经常在一起谈笑风生,后来乾隆皇帝的生母觉得马佳氏出轨,背叛了皇帝,身为皇帝的妃子,马佳氏就被秘密杀害了。这让幼年的乾隆很是难过,对他也很是歉意,因此看到和珅与马佳氏长得很像,就对他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个出色的人物,自然对他另眼相看。按理说,那时候的和珅,家境殷实,怎么会被冠上贪污受贿的帽子?

但实际上,和珅从一开始就抱着成为一个“清廉之人”的想法,他曾经因为李侍尧的迂腐而被判处了死刑,这也是为了给其他心怀不轨的人一个警告。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的和珅只是一个小官,有人让他推荐一个小官,并且带着一份礼物,和珅没有接受,

一开始和珅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后来事情就闹大了,原来是大臣冯生发现了这件事,一厢情愿的以为他收受贿赂,于是勾结其他眼红他的人,在皇帝面前诬陷他。那时候,和珅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乾隆对他信任有加,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所以,他才能侥幸“保”住。

但是贵族们却不甘心,心想:“好一个和珅,有皇上给你做靠山,你竟然还让皇上对我们如此冷漠!”虽然没有明说,但两人已经在心中埋下了梁子。和珅是个精明的人,他知道自己把这些人都给惹毛了,也明白了权势和财富的重要性。“既然他们一口咬定我是个贪官污吏,那么我还不如趁机多赚点钱,壮大自己的力量,到了关键时刻才能保护自己。”想到这里,他的动作就变了。于是,他便向乾隆求和,借着皇上喜欢到江南来的机会,大肆搜罗钱财。他每次去江南,都要带上一些银两,不可能每次都从皇城的宝藏中取,否则很容易被人举报。于是,和珅开始用收买来的钱财来“理财”,用这些钱财来换取更多的钱财,以供皇上取悦。

和珅将钱投资到生意上,做起了房产生意,还开了几个钱庄,从中获利颇丰,渐渐充实了自己的“财库”。乾隆皇帝陛下不知道这一点吗?当然不是,但那时候他已经老了,觉得自己的余生都应该在酒色财气上度过,所以也没时间去调查和珅的事情。而且和珅为了逛江南,已经花了不少银子,我也没必要跟他过不去。

乾隆落马,和珅终于自食其果。

乾隆的愚蠢让他更加放任了和珅,当他得势之后,便对所有曾经被他指责过的人进行了反击,在皇帝的授意下,他制造了一场“文狱”,将所有他讨厌的官员全部处死或者监禁。另外,还设立了一套荒谬的“议罪银”,要求有罪之人可以以金钱抵罪,表面上上交朝廷,实际上大多数都落入了和珅自己的口袋;而且,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力,提拔自己的兄弟和亲人,成为一方豪强。

乾隆陛下将皇位交给嘉庆帝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垂帘听政”的事情,这让嘉庆这个做皇帝的提心吊胆,因为他知道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跟和珅有关,那个时候,和珅的权力已经超过了乾隆陛下!乾隆陛下死后,嘉庆以为是时候为自己与皇族报仇了,便下令查封了和珅的府邸,缴获了八千万两银子,这是整个清王朝十五年来的总和!可想而知,这是一笔多大的数目!

逼得国家财政空虚的和珅,最后还是被嘉庆皇帝赐死,一位位高权重的贪官污吏一命呜呼,民众们当然欢呼雀跃。

昔日英明神武,雄心壮志的和珅,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也不知道他临死前会不会后悔?可是,他已经没有办法挽回局面了,而就在这时,大清王朝开始衰落,政权开始衰落。如果乾隆知道了,一定会为大清的祖先感到羞愧!

和珅的经历也将人类的贪婪之情无限地扩大,在各种名利的诱惑下,有的人会选择沉沦,有的人会选择退出,有的人会慢慢失去自己的善良,就像和珅一样,他们会变成一个被金钱控制的奴隶,最后会吃到自己的苦头。他完全可以恪守自己的廉洁之道,对这些流言蜚语置之度外,又有乾隆陛下罩着,哪里还会怕有人陷害他?一尘不染,谁又能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他受贿呢?

就像明朝和清朝时期的于正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在他的尸体上寻找迂腐的证据,最后也只能找到他的一件破烂衣服,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正确的生活观念,让自己不要变成一个受钱摆布的木偶,也不要做一个受钱支配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到心安理得,每天都过得舒舒服服,而不是被贪婪蒙蔽了双眼,最后后悔都来不及了。

0 阅读:2

小王说说

简介:原创解说,喜欢的话,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