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敬请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具一格的历史军事故事。
本文为全景式描述诺曼底战役的系列文章之三。

盟军指挥官在登陆日之前的合影:(从左到右,前排)特德、艾森豪 威尔、蒙哥马利
最大的一次军事冒险
诺曼底战役从来就不曾像英美盟国宣传的那样,是一次依靠出其不意而轻易赢得的重大胜利。在战役开始前,登陆法国无论怎么看都是一场十足的冒险:盟军必须在敌人占领了四年之久、用充裕的时间修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海滩和登陆点到处都是障碍和地雷的海岸强行登陆。
希特勒派出了58个师来保卫他的西线,其中有10个是精锐的装甲师,5个装甲师就驻守在距离英吉利海峡不远的地方,既可以向加莱发动攻击,也可以快速支援诺曼底,对立足不稳的盟军部队发起一次强有力的装甲反击。
1942年8月进攻迪耶普的惨败对于盟军来讲是一个“经验的宝库”,它用4000余人的伤亡告诉那些打算开辟第二战场的盟军将领们,向防守严密的港口发动的任何直接进攻,都不可能取得胜利。和登陆北非、西西里的战役不同,这次大规模进攻是无法一次性将所有作战部队和补给全都送上岸的。
和德军不同,盟军的作战师,特别是美国的作战部队的装备更好,重型装备更多,这也导致他们他们对于物资保障的要求极高——在弹药消耗保持中等标准的情况下,平均每日都需要向前线输送600-700吨物资。
制订“霸王”行动计划的盟军最高司令部也清楚地知道,英美盟军对欧洲的最后攻势,成败首先取决于能否集中并在德军防御部队反应过来前,在选定的地点投放优势的兵力和装备。登陆海滩其实只是一个代指,盟军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迅速占领的欧洲沿海地区,它可以是滩头、可以是港口,同样也可以是某个城镇。

1947年,曾经的美国陆军下士克雷林斯带着他的新婚妻子重返法国战场。
这样的地点必须能够让盟军集中足够的兵力,并在登陆后仍有足够的力量向东一路推进,而不是和德国人在登陆点打上一场没完没了的消耗战。正如拿破仑在波罗金诺会战前所说的那样:“战争是一种残酷的事业,在战争中,胜利属于懂得怎样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最大兵力的一方。”
在过去的战争中,某个将领选择这样的合适地点,要么依靠的是军事天才,要么依靠运气。而盟军最高司令部却将其拆分成了数千个彼此关联的计划方案,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清楚可能影响人员和物资投入速度的各种因素。
制定计划的参谋人员通过一切手段和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间谍、突击队员、航空照片,他们甚至还从英国居民手中收集战前的沿海风景明信片和旅行照片。同时,大量的专业数据开始汇集,这些数据包括了:
洋流、海风、潮汐、海滩的质地、海滩的出口和延伸向腹地的路线及地形,所有可能攻占的港口和海滩的优劣、附近的机场和适合建造野战机场的地点。而德军的沿海防御力量和工事分布,自然是重中之重。
制定进攻的总方案的工作过了几个月后,盟军的参谋们搞清楚了几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1、进攻日需要使用的登陆艇、掩护舰船、运输舰、货船、油轮和驳船的数量。特别是大型登陆舰更是决定了在一定时间里可以向岸上投放的兵力数量的上限。因为参加登陆行动的所有舰船都必须返回各个基地进行重新装载和补给,所以基地要求尽可能地靠近登陆地点。

1944年5月,一队准备参加登陆作战的美国官兵。
2、海滩的大小、数量和坡度——这是为了让所有舰船尽可能地直接靠岸装卸,避免复杂而脆弱的转运途径——后者必然会造成导致严重的阻塞。
3、距离海滩的合适范围内有没有大吞吐量的深水港口,因为按照当时的运输条件和手段,没有深水港口,盟军向欧洲内陆推进的补给就无法保证——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后来盟军的补给果然因为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夺下安特卫普而被严重影响。
4、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空中战术支援,这决定着盟军部队能否尽可能地阻挡迟滞敌军援兵的到来——没有完全的制空权,就不要指望在海滩上能够建立一个稳固的立足点了。
明确了重要而关键的原则后,英美联合特别计划参谋部参谋长弗雷德里克•摩根中将就带领着手下的一大帮人开始在地图上查找合适的地点。这些英国和美国的参谋们没有预先定下几个“理想目标”再去多方论证其合理性,而是严格按照最重要的制约条件进行筛选。
然后他们发现,“理想的”登陆地点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方案中的各种制约条件总是自相矛盾。比如加莱地区的某些地点,海滩坡度挺合适,但高大的沙丘挡住了通向内陆的道路。比斯开湾有很多不错的优良海港,却又远远脱离了战斗机的支援航程。
研究了希特勒统治下长达5000公里的海岸线后,人们不得不降低了门槛,把必须满足的条件减少到了两个,这样一来,就把登陆点的选择范围一下子缩小了90%:
1、发起进攻的位置必须离英国的主要基地不太远,才能保证登陆艇和其他舰船迅速往返。仅这一个要求就已经把丘吉尔不断鼓吹的地中海和挪威排除在外了,可以考虑的只剩下了法国西海岸;
2、登陆的地点必须在以英国为基地的战斗机的有效航程之内,登陆地点距离英国越远,战斗机在返回英国加油前能够在海滩上空停留的时间就会越短——这意味着登陆区域只能从法国瑟堡到荷兰(西南部)的弗利辛恩之间的海岸线选择。
如果再加上对于海港的要求,满足条件的就只剩下两个地点了:加莱海岸和诺曼底海滩的卡昂地区。
只有诺曼底才能满足所有的制约条件
比起诺曼底,加莱各方面的条件看上去都要强上太多:它和英国的距离最近,多佛海峡水面较窄,有利于横渡,而且船只往返和运兵船的调动比较迅速,空中支援也可以保持连续不断。更重要的是,从战略高度来看,登陆加莱为盟军提供了一条最短,也是最直接的攻入德国的路线——登陆部队只要通过向巴黎及其以东地区实施大胆的穿插,就可以切断塞纳河以南全部德军的退路。
但是这些优点德国人同样知道。这里是德军设防最为严密的地方,大量的步兵师被集中在了多佛海峡东部的索姆河口到斯凯尔特河口一带,加莱—布洛涅战区还部署了强大的重型火炮群。同时,这一地区还拥有发达的公路网和铁路网,十分方便德军增援部队的到来。

在英国的集结点吃午餐的美国战斗工兵部队。
盟军参谋部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加莱地区其实并不适合实施大规模的登陆行动:这里的海滩地形易守难攻,高高的沙丘之间只有少数几条被严密防守的道路可以通往内陆;海滩狭窄,无法展开大批装卸作业,这就逼迫登陆部队必须在第一时间攻占一个港口,而当地的加莱港和布伦港的容量都距离盟军要求甚远,最近的满足条件的港口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法国的勒阿弗尔——这无异于宣判了登陆部队的死刑。
最后,加莱对岸的英国港口本身容量也很有限,根本容纳不下登陆舰队主力。
而诺曼底就没有以上这些缺点了:德军的防御薄弱,防守兵力稀疏,长达50公里,利于登陆的海滩只有一个二流步兵师防守,其他的海岸线上距离很远才设有一个观察哨,而且每个观察哨的侧面和后方都没有设防。
英美联合特别计划参谋部在报告中写道:“。。。卡昂的防守虚弱,海滩有很大的容纳量,而且(布列塔尼地区的)科唐坦半岛可以为盟军舰船挡住恼人的西风。。。内陆的地形也很适合建造飞机场和桥头堡。”
而最近的港口瑟堡也足够大,可以迅速装卸大批的物资——盟军总司令部最终确定,诺曼底就是唯一满足所有条件的登陆地点。
诺曼底海滩当然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比如从地理形态上看,科唐坦半岛向西深入大西洋,虽然在战役最初阶段利于将它和法国其他部分切断,但反过来看,当盟军需要进一步向内陆推进时,德国人同样利于部署防线。

左上角就是科唐坦半岛
但是盟军指挥部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详细的预计和组织,这支奉命向纳粹德国发起猛烈进攻的庞大军队可以自由选择进攻的时间,对作战中的每一个行动都在长达两年的准备期间里作出了详细的计划。
这支军队的指挥者相信,他们完全可以凭借周密的计划工作来弥补和完善登陆时遇到的自然条件限制。为此,盟军部队不但以空前的规模来选择、设计、研制、实地试验并大批制造出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器材和设备。还制订出了保证从登陆作战开始后90天的无所不包的后勤保障计划。
这个细致到恐怖的后勤补给和保障计划不但精确规定了部队登陆的数量、地点、时间和方式,排空和管理海滩的程序,物资堆积点的位置和进出通道,变换卸载方式的时间,甚至还有变换包装方式的时间!(D+15日开始将桶装燃料改为散装)
为了确保几十万种补给品都能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卸载,计划部门严格规定了先后顺序,制定了各种物资(细致到了每一个零件和每一桶油料)的储存、请领、包装、前送和分配的详细程序。除了计划攻占的几个大型港口,盟军还打算夺取一系列小型港口来用于军队的登陆和补给品的卸载——计划中不但制订出了所有港口的修复计划,连进行港口修复工作何时开始,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都做出了预估和安排。(注1)

为登陆准备的燃料罐
为诺曼底登陆做出的计划工作的周密程度可谓空前绝后,每一项最终被确定实施的计划背后,都是至少20项被废弃的计划。后来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围绕着三个会直接影响登陆战成败的关键目标进行的:
1、要保证一支拥有18个师的大军(陆续会增加到80多个师)持续战斗2-3个月的补给,直到它们夺下瑟堡港,然后是圣纳泽尔和南特;
2、进攻必须保证最大程度的突然袭击,而且在进攻前还必须把登陆点周围的德国空军力量削弱到最低程度;
3、在巩固滩头阵地的最初阶段,必须保证登陆部队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这就需要做到两点:尽可能地送上去更多的部队,尽可能地阻挠和延缓敌人的增援。
当登陆地点被最终确定后,盟军总司令部就要做出第二个关键决定了——何时登陆?
短暂的登陆窗口期
早在1943年的1月,英美两国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就已经可以预定登陆法国的大致日期了。当时北非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这并不能加速登陆行动的实施——因为大西洋的恶劣天气导致登陆行动只能在夏季前后的5个月内进行,而当时盟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做好登陆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首先是船只,更精确的表述是登陆舰和各种小型登陆艇,最初计划用3个师和两个空降旅实施登陆,但后来在丘吉尔和蒙哥马利的要求下登陆兵力不断增加,最终确定为5个师和两个空降师——如果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运输机,盟军本来还打算再扔一个空降师到滩头的。
光是运送这样多的登陆部队就需要至少4000艘登陆艇,数百艘军舰护航和提供掩护火力,还需要至少200多艘扫雷艇来保证航道安全。登陆后的物资补给才是大头:光是为了把一个装甲师送上岸,就需要45艘货轮和坦克登陆舰。而一旦巩固了滩头阵地,每天都要运送至少12500吨物资和2500辆满载的大小车辆上岸——这还不包括陆续登陆的增援部队。
而盟军最为缺乏的,就是各个登陆战场上的中流砥柱——坦克登陆舰(LST)。这种长度超过100米,最高航速不过10节的笨拙舰艇,凭借其无与伦比的装载量和浅海性能,能够胜任登陆场的任何任务:无论是运输人员还是车辆,或者是充当浮动仓库,对于它来讲都完全不是问题。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LST的数量严重不足。
尽管美国的工业产能惊人,但具体到这种军舰的产量方面,还是无法令人满意:1942年,刚刚参战、还没有经受过轴心国部队毒打的美国曾经把坦克登陆舰的建造列为了第一优先。但当他们意识到1943年无法登陆法国,而且不打赢大西洋之战就休想顺利地把数百万部队和装备运到英国后,护航驱逐舰的建造跃升成了第一位,而坦克登陆舰则跌到了第12位——屈居于扫雷艇的后面。。。
这在当时是个正确决定,但是到了1943年春天,德国潜艇不再构成主要威胁后,坦克登陆舰的生产不仅面临重建产业链的影响,那些被送往太平洋的“埃塞克斯”级和“独立”级航母也和它争夺起零部件和钢板了。
虽然美国当时的工业生产能力独步蓝星,但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每个月平均24艘的产量,是远远无法满足太平洋(这个战场上还有两条齐头并进的战线)、地中海和英吉利海峡的需要的。按照估算,实施“霸王行动”至少需要230艘坦克登陆舰,而直到1944年初,大部分的LST还远在天边的生产线上排队呢。。。

1944年6月,杂志散布在诺曼底被炸成废墟的小镇的瓦砾堆里。
第二个卡脖子的问题就是登陆时间了,横渡英吉利海峡和太平洋上的登陆战完全是两回事,从北冰洋刮来的风暴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天北大西洋和欧洲大陆的天气,而海况复杂的英吉利海峡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还是天气。
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过:“如果坏天气一直持续的话,纳粹军队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守住诺曼底的海滩了”。这是因为大型的舰队和登陆部队需要精密的协同作战:
盟军舰队必须在夜间出航以隐藏它们的规模和航线;但同时盟军又需要满月夜来让他们的空降部队准确降落到目标区域附近。登陆部队必须在涨潮前3小时登陆,这样才能看清楚并摧毁德军在滩头部署的障碍物和地雷。但是又不能在最低潮时登陆,因为这样会让登陆部队长时间暴露在德军的火力打击下。
同时,登陆部队也需要及时的涨潮,这样登陆艇才不会搁浅在浅滩上。这样的退潮和涨潮条件必须在黎明后40分钟左右出现,以便让海空军部队能够在破晓后几小时内可以用直瞄射击消灭德军防线上的支撑点和炮兵连。
因为涨潮和退潮的时间每天都在变动,所以,只有在6月5日、6日或者7日,所有这些相互制约的条件才能够全部满足。
另外,各个滩头的登陆还不能同时开始登陆,因为各处的涨潮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三天的天气条件过于恶劣,要么就放弃空降所需要的满月之夜,把登陆时间推迟14天。如果空降作战不能被取消,那么就得延迟整整四个星期。
1944年的6月3日,在所有的部队都登上舰船后,天气开始恶化,一股连续不断的低气压流从西穿过海峡。而当时确定的D日正是6月5日,但6月4日凌晨的天气预报为第二天多云,空军无法有效地采取作战行动。
因此,艾森豪威尔将军决定推迟二十四小时开始战斗。星期日的晚上(6月4日),气象预报人员估计雨锋已通过英吉利海峡,天气很快就会转晴,直到星期二(6月6日)上午以前,天气情况均尚可,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讲,这段天气间隔已经足够了——6月6日黎明前的黑暗时分,进攻欧洲的战斗打响了。

一群美国人在芝加哥的报栏阅读登陆法国的新闻。
注1:盟军的确对登陆后的补给工作做出了极为细致的方案和计划,甚至精确到了小时——但是嘛,他们没有听说过一句话“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周密的计划在登陆战打响后就被滔天的巨浪打了个稀巴烂。。。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