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敬请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些个正经或不那么正经的历史军事故事。

失物招领。猜猜这些脑袋的主人是谁啊?
在木桶里射鱼是门技巧
阿图岛战役前后历时1个多月,美日两军其实一直就在岛屿的东北角拉锯,山崎大佐率领2000多部下一头扎进了被浓雾和白雪覆盖的山地,而美国南北两支登陆部队则是一步步压缩日军的活动空间。
只要雾气稍微消散,停泊在南部登陆点附近的内华达号战列舰,北部的爱达荷号和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都会对日军阵地猛烈轰击,登陆舰队中的其他军舰和少量的野猫战机也会加入攻击的队伍。
虽然山崎乐善好施地把部队全都送进了美军舰炮的打击范围,但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让美军的炮击基本上没起什么作用,三架野猫战机还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而坠毁了。
战斗已经进行了三四天了,北部的部队在缓慢推进,而南部的主力则寸步难行,第32团对大屠杀峡谷隘口的多次进攻全被山脊上的日军击退,半冻结的苔藓荒原让美军的坦克深陷其中。指挥战斗的布朗少将一个劲地要求工兵赶快修建道路,而他手下的士兵因为没有橡胶靴子被大量冻伤。
预备部队第4步兵团和全部的坦克部队早在5月13日就已经投入战斗了,金凯德将军由此正确判断出,南部的登陆部队已经陷入苦战,而且战局至今仍然不明朗。而且金凯德也有他自己的担忧,护航舰队长时间游弋在日本千岛群岛的陆基飞机轰炸半径内,随时可能遭到日军航空兵和潜艇的袭击。而且“内华达”号和“爱达荷”号的356mm舰炮炮弹也在前几天的炮击中见底了,金凯德不得不通知布朗少将,护航舰队将于17日撤退。

行进中的美军部队
地面战场的进展实在是令人失望,所以金凯德随即解除了布朗少将的职务,阿达克岛防卫部队司令官尤金·兰德鲁姆少将接任了第七师师长。兰德鲁姆少将一登岛就命令被困在峡谷底部的美军沿着山坡进攻,他们和日军守卫在雪地、雾气和岩石堆里来回厮杀——但美军即将取得的突破实际上和临阵换将关系不大。
山崎大佐已经没法再坚守南部的隘口了,在他拼命阻挡美军登陆部队主力的时候,北部那支登陆部队缓慢而毫不停息地向前推进着。5月16日已经和日军北面的防御部队发生了接触。再不撤退,就变成日军被两面夹击了。
17日拂晓,日军开始向东部撤退,它们集结在了通向“热田港”(鬼子把阿图岛改名为热田岛)的克莱沃斯隘口处,这是美军通向岛屿东端的主要道路。
两支美军终于会师了,至此,岛上的日本守军已经全部被封锁在了岛屿东北角的山地峡谷之中,这些插翅难飞的鬼子唯一的希望,就是本土派出大军救援——问题是,救援部队真的会来吗?
古贺大提督的决断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附近基斯卡岛的峰木北海守备队司令官,他建议驻扎在札幌的北方军司令官,迅速用海军和反登陆部队对美军展开大规模的反击战:
用海军主力舰队消灭美国登陆舰队,动用潜艇和飞机向阿图岛守军投运武器弹药和他紧急军需品,情况允许的话,还要空投部分伞兵以增强守军实力。再派出6个步兵大队、2个炮兵大队,从阿图岛敌军背后实行反登陆,前后夹击并消灭敌人。
北方军司令部闻讯也没有拖延,一边集结部队,一边派出第5舰队和附近的潜艇部队攻击美军舰队。第五舰队司令官河濑于12日亲率旗舰摩耶号重巡洋舰和白云号驱逐舰从(千岛群岛的)幌筵出击,驶向阿图岛,准备和自横须贺出击的那智号、初霜号两舰联合作战。没跑出多远,新的情报送来了:
美军护航舰队实力强大,连久违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都出现了——河濑看着手下的大小两三只猫,陷入了长达三秒的沉思——“敌军势大,优势不在我,撤退。向联合舰队紧急求援!”
但是河濑忘记了,现在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已经不是前不久刚被美军打下来的山本五十六了,而是新上任的古贺峰一。司令长官椅子都没坐热的古贺大将,惊闻被太平洋居然先打起来了,马上就召集众将升堂讨论作战计划。

这是基斯卡岛,不是阿图岛
一群人连夜在“武藏号”上开讨论会,茶水喝了好几桶,宵夜、汽水、香烟也没有少糟蹋,七嘴八舌总结出了一堆问题,这个说:日本海军现在空有几艘航母,老练的飞行员早在瓜岛战役和后来的“伊号”作战中被祸祸的差不多了,新召集来的飞行员连舰上降落都能把自己摔死一半。这种水平去阿图岛的浓雾天气里作战,估计能够回来个位数都是胜利了啊!
古贺点头,觉得言之有理。
那个又接着说:日军在阿留申群岛没有机场,而美军附近的机场有好几个,日本海军主力主动,在美军航母和陆基机场的联合攻击下,估计讨不到什么好处啊!
古贺再点头,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斟酌再三,下令“北海地区作战应持谨慎态度”,主力舰队暂缓出击。
北方军司令部倒是给阿图岛的守军发去了一份“计划”:我部拟和海军联合采取行动,最迟将于6月中旬在阿留申西部展开大规模作战——唯一问题,阿图岛守军是否善战?——能否坚持到6月底?
山崎大佐的回复挺不客气的,一点都没有日本人惯有的“美德”,下克上的传统倒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还守到6月,我们这里连5月底都撑不下去了。小规模增援就是送死,等你们集结好“强有力”的联合部队,都可以直接来给我们收尸了!
东京大本营获知后,彻底放下了心中的包袱:阿留申群岛俺们大日本帝国不要了,别说阿图岛,基斯卡岛都不用救了。通知岛上官兵,坚持战斗,找机会就坐潜艇撤退吧!
于是,就在阿图岛望眼欲穿的守军注视下,增援的潜艇部队赶到了!这些日本潜艇出发时接到的命令是充当后继大部队的侦察兵,并伺机攻击美军舰队,没想到自己最后变成了唯一的增援部队。

13日,“伊-31”号潜艇率先抵达战场,它向“宾夕法尼亚”号发射了两枚鱼雷,一无所获的同时还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在两艘美军驱逐舰的夹击下,这艘日本潜艇负伤后浮出水面,艇员居然试图操控甲板炮和美军军舰对射——结局自然毫无悬念。但目睹了这场“英勇战斗”的阿图岛守军随即向本土发出电报:“我军潜艇在沉没之前,重创敌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一艘!”
其余6艘潜艇也先后抵达战场并发动攻击,并以被击沉3艘的代价,击伤5艘敌舰,还“迫使1艘敌舰触礁搁浅”。至于具体是哪几艘美国军舰这么倒霉,美国人表示自己不知道,日本人也表示不知道。
那个被上帝保佑的傻瓜是谁?
岛上的美军终于在17日顺利会师了,三个步兵团的兵力合在一起,从18日开始对克莱沃斯隘口发起了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三天。主要的战斗发生在隘口两端制高点(冷山和艾伯角)的争夺战上,只要拿下任何一个,日军的防线就会不攻自破:
第17团负责进攻冷山高地,他们缺乏近距离的重武器支援,两军都用轻型武器和手榴弹作战,5月20日,两个连终于缓缓爬上了山坡,几天的激烈战斗,日军的弹药所剩无几,沿着山坡滚下来的手榴弹也没有几个了。
快要接近山顶时,日军突然站起来猛烈开火,一名走在最前面的士兵的身体瞬间就被撕破了,他的残躯顺着陡峭的山坡向下滚落了100多米才被岩石挡住。他的同伴们用雨点般的手榴弹和子弹清空了高地上的日本人。
进攻艾伯角的第32团也不顺利,发起的多次冲锋都被居高临下的日本兵打退了,美军每次被击退后,都会听见一个操着蹩脚英语的日本兵的辱骂和挑衅。连续4天毫无进展后,美军无奈学起了日军的夜战——两个排的士兵在21日拂晓前悄悄摸上了峰顶。狭小的峰顶密布着壕沟,美国佬用冲锋枪和刺刀逐一清除了日军:25名日军被打死,最后一个机枪手在击倒两名美军士兵后,尖叫着跳下了悬崖。
克莱沃斯隘口的失守意味着阿图岛上日本人末路的开始,美国军队已经将他们封锁在了岛屿狭窄的东端,而且通向齐恰果夫湾(又译奇恰戈夫港湾)的道路上没有了任何制高点和险要之处了。

基斯卡岛上的某个日军工事。
美国人起初以为剩下的战斗就是顺着山坡冲到海湾,但日军可不打算让敌人这么轻松地扫尾。这里是日军防御阵地的核心位置,他们早已挖好了战壕,利用岩石搭建了无数个迫击炮位、防空壕和散兵坑——这也是未来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将要遇到的日军工事群的原始版本。
美军凭借雄厚的兵力开始扫荡日军的外围工事,幸好阿图岛上自然环境恶劣,日军既没法在冰冷的泥沼里挖掘工事,也没有树木让他们搭建掩体,许多日军被打死在了岩石堆砌的战壕里,身边堆放着没有来得及使用的手榴弹、空空如也的补给箱和没有开封的枪支。
这些第一次上战场的美军头次见识到了让他们震惊的一幕:失去战斗力的日军呆坐在山洞或者战壕里,既不投降也不动弹,懂日语的美军喊话让他们举手投降,但没有人理会。当美军试图靠近俘虏他们时,日军却向他们开枪射击。
美国人很快学会了一项战场技能,他们把手榴弹扔进了每一个发现有日军的山洞,阿图岛上的美国陆军这会儿还没有发现,其实火焰喷射器效率更高。
偶尔美军也会碰上硬骨头。当约翰•芬兰中校指挥4个步兵连向海边推进时,距离他们大约100米外的一个山头上射来了密集的子弹。美军当即用数挺重机枪和迫击炮开始压制敌人火力,两个连的士兵费力地冲下山坡,再像群“乱爬的螃蟹”(美军记录)一样向山脊行进。
日军就像消失了一样,直到美军部队快要抵达山脊,压制火力不得不停下后,一排人影从山脊冒了出来,冒着烟的手榴弹“咝咝”地滚进美军队列,两名士兵被炸得飞了起来,头下脚上地倒在山坡上,剩下的人连滚带爬地跑到了山脚。
脸色发青的指挥官罗伯特•约翰逊上尉命令这群丢人现眼的家伙马上再次冲锋,然后又和第一次一样,随着手榴弹在队伍中爆炸,美军又溃败了。

某个被打死的日军的尸体。
但这次有一个人留在了山脊线附近,他在雪地上匐前进了一段,然后从山脊处探出身子,用步枪对着反斜面的日军不断射击。在山下的士兵眼中,这个家伙仿佛在跳舞一样,在日军射来的子弹中不断前进,后退闪躲,有时候横向移动几步。
这名士兵向下方不断射击、装弹,有时候拽下手榴弹扔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似乎在整理步枪。犹豫了一下,他拔出刺刀,但很快将步枪调了个头,抓住枪管用枪托猛砸什么东西。随后他又跑到一边,装作射击的样子。。。
在另外一座山头目睹了一切的芬兰中校气喘吁吁地跑上了高地——这会儿美军已经占领了日军的阵地了。中校抓住的肩膀:
“那个被上帝保佑的傻瓜是谁?”
“就是他,”约翰逊上尉指着坐在旁边一块石头上的士兵说道,“他叫莫里斯,乔治•莫里斯。他的左臂挨了三枪,如果不是子弹全打光了,刺刀也卡在鬼子身上了,他是不会用枪托打那些家伙的。”
“哦,幸运的家伙,你现在是中士了。”芬兰中校对莫里斯说,“赶紧去包扎伤口吧。”
万岁冲锋和“玉碎”
战斗进行到5月29日晚上时,困守岛屿一角的日军只剩下大约150-200人还有战斗力了,最后一道防线的大部分重要阵地都被美军占领。守备队长山崎大佐利用海军的通讯系统向北方军司令官报告了战况:
“29日,地区队的全部剩余兵力结成一体,准备向敌集中地点断然进行最后一次突击,以期歼灭敌人,发挥皇军的本色。伤病员决心一死解决自己。非战斗人员决心同攻击队一起突进,决不生受被俘的耻辱。”
到了晚上九点半,北方军司令部收到了来自阿图岛的最后一封电报:“深谢从前的深情厚谊,祝愿阁下健康。”

自杀的日军尸体
日军的残余部队打算孤注一掷,向美军发起二战中的第一次“万岁冲锋”。山崎大佐仍旧幻想着能够绝地翻盘,他纠集了大约1000人,打算冲破美军防线,占领敌人的弹药库,然后带着这些重新补充了给养的部队进山打游击,并一直撑到救援部队来临。
所有能够行走的战斗和非战斗人员都将加入自杀性冲锋的队伍,而那些无法行动的伤员只有两个选择:自己对脑袋上来一枪或者让医务兵注射大剂量的吗啡。
剩下的装备已经无法保证每个人都有枪支弹药了,不少非战斗人员只能用木棍或者石块来武装自己。这群乌合之众在30日凌晨3点,利用夜色的掩护摸进了美军防线。首当其冲的就是第32团的B连和第17团的L连,因为美军打算在第二天发起最后的进攻,许多士兵都缩在睡袋里熟睡着,悄悄靠近的日本兵用刺刀干掉了不少人。突然之间,激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彻四周。
B连和L连的幸存者惊慌失措地四散奔逃,有些人光着脚在冰冻的地面上狂奔。行踪败露后的日军驱赶着美军冲向防线,山脚下的一个战地救护站被日本人屠戮一空,他们杀死了所有的医护兵和伤员,随即这群疯狂的家伙陷入了歇斯底里的混乱。
日军在黑夜中尖叫着分成许多十来人的小队向着四周胡乱冲击,在第一次屠杀中幸存下来的美军官兵觉得这些家伙全都喝醉了。有些日本兵从美军尸体上搜出给养后,就坐在尸体旁边开始狼吞虎咽。
山崎好不容易把这些乱跑乱杀的士兵再次纠集在了一起,继续向克莱沃斯隘口发起冲锋,挡在他们前面的是500名负责维修车辆、修建道路的工兵,这些人被枪声惊醒后,所有人,包括厨师和推土机驾驶员都拿起了枪支,利用推土机的掩护,工兵们将冲过来的日军打得尸横遍地。
发现偷袭失去效果后,山崎大佐命令剩下的所有人发起自杀冲锋。一群群衣衫褴褛,脸色冻得发青的日本人踩着残雪,从浓雾中像鬼魂一样走出来。山崎冲在了队伍的最前方,他右手拿着一把军刀,左手举一面太阳旗。日本人没有奔跑,而是大踏步朝美军走来,嘴里吼着一些不太连贯的音节。
毛骨悚然的美军开始猛烈扫射,炮弹也雨点般落在日军的队伍当中,日本人一片一片地倒下,一名美军击中了山崎,他倒在地上打了个滚,然后又站了起来。一发子弹随即击中他的左臂,山崎就将旗子和军刀都拿在右手上,这也让他变成了吸引子弹的磁铁,山崎倒下的位置,就是日本人能够冲到的最远距离。
在猛烈的火力打击下,日本人开始努力自杀,许多人把手榴弹放在额头、胸口或者腹部,高喊“我们死,你们也得死”,“日本人喝血如饮酒”之类的口号拉响了手榴弹,这些临死前的豪言壮语在美军听来就是一片嘈杂的尖叫声——天亮的时候,山谷和坡地上躺满了无头的、缺胳膊少腿的、肠穿肚烂的日本人尸体。

发动自杀式冲锋被美军干掉的遍地日军尸体。
日军的大规模自杀比它们的万岁冲锋更令美国人惊愕。但是美军很快就欣喜若狂:“我们很乐意看到死掉的日本兵,我们真的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去山洞里把它们挖出来了。”
阿图岛的战役就这样突然地结束了,岛上2300多名守军只有29人被俘,其余的人全都死了。美军阵亡549人,1148人负伤。还有多达2100名士兵因为战壕足、冻伤和惊吓过度也被列入伤员名单——救命的橡胶靴子在战役快结束时才送到官兵手中。
这个时候的美军还没有掌握两栖作战的能力,阿图岛战役暴露出来了各种不足,部队不但没有充分准备好御寒的制服和装备,也没有足够的 应变措施来应对恶劣天气和低能见度。
10个星期后,超过34000名地面部队(其中有5500名加拿大官兵)参加的基斯卡岛登陆变成了二战中最为扫兴和难堪的战役:美国军舰和飞机对这个岛屿进行了长达10余天的狂轰滥炸,共计发动了106次空袭和15次舰炮轰击。
登陆部队小心翼翼地登上了基斯卡岛,却没有发现半个敌人的影子,当然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唯一预见的还活着的生物是几条欢快地跑过来乞食的小狗,这都是日本兵遗弃的宠物。而狗狗们曾经的主人,早在美军开始轰击基斯卡岛的前两天,就在大雾的掩护下,乘坐军舰一个不剩地逃之夭夭了。
基斯卡岛登陆行动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最具实战气氛的登陆演习。”
始于1942年6月8日的阿留申群岛之战,历经了13个月的各种波折后,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基斯卡岛上的日军工事,墙上的涂鸦内容是丑化丘吉尔的漫画。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觉得文章还能入眼的话,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