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与三桥派
文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彭乃南宋丞相文天祥之玄孙,文徵明长子,家学渊源深厚,工书画,尤精篆刻,出身于士家的他也曾和别的士子一样,想要考取功名,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但事与愿违,屡试不中,直到他花甲之年时才以岁贡生的身份被荐举入京,经廷试获第一,授嘉兴府学训导一职。于晚年在南京担任国子监博士一职,故而也被称为“文国博”,而文彭在南京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也彻底改变了后来的印坛,文彭也因此被后人称之为明清篆刻流派之开山鼻祖。
文徵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清初著名印学家周亮工《印人传》记载:有一次文彭路过市场,看到一位担着两筐石头的老汉与一位商人争论不休,老汉还有一头驴,驴也驮着两筐石头。文彭经过二人时上前询问,才知道双方争吵的原因是价格没有谈拢,于是文彭以两倍的价钱从老人手中买下四筐石头。买了四筐石头的文彭想着物尽其用,便尝试用来刻印章。而且他观看石头之后亲自动手尝试了一番,大获成功。
文彭的这一创举使得文人刻印不必求助于专门的工匠。
据《印人传》载:“吾之先是,公所为印皆牙章,自落墨而命金陵人李文甫镌之。李善雕箑边,其所镌花卉,皆玲珑有致。公以印属之,辄能不失公笔意,故公牙章半出李手。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谼中乃索其石满百去,半以属公,半浼公落墨,而使何主臣镌之。于是,冻石之名,始见于世,艳传四方矣。”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在文彭之前,文人的印章通常都不是自己篆刻的,而是寻找技艺高超的工匠去篆刻,虽不失笔意,当总归心中有些遗憾,文彭的一次奇思妙想改变了整个印坛,极大的推动力好印的文人迈进印坛之中,明代文人篆刻之风便由此兴起。
文彭 “七十二峰深处”上海博物藏
文彭 “七十二峰深处”上海博物藏
现今文彭传世印章颇为稀少,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七十二峰深处”乃为其公认的牙章精品,其所作篆法清丽灵动,章法工致严谨,线条细劲秀挺,雕刻精美绝伦,完美继承了元代圆朱文秀雅流美、平和醇正的韵味,并略带有圆朱文初创期的一些生涩特征,显示出一股古拙、质朴的气息。此印不愧为文人与印工、艺术与工艺珠联璧合的绝代佳作。
文彭“画隐”.梁袠“东山草堂珍玩”上海博物馆 藏
文彭“画隐”.梁袠“东山草堂珍玩”上海博物馆 藏
另一方也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文彭“画隐”.梁袠“东山草堂珍玩”两面石章同样展现了文彭精彩的篆刻技艺。印材为青田石,且为两面印,一面是文彭所刻“画隐”,线条浑厚,笔画中可见刀意。另一面则是梁袠所刻的“东山草堂珍玩”。梁袠事后记道:“文寿承氏篆刻“画隐”二字,胡可复得于江阴之贾肆中。刀文遒劲,古雅直逼两汉。乃复命予作“东山草堂”于其一面,予惭手腕远不及寿承,而与之并列,不几东施愁乎。然想游刃之时,距今且四十载,而使予得学步后尘,亦奇遘也。丙申秋日,千秋梁袠记事。”不仅梁袠这样称赞文彭,时人亦对文彭赋予极高的评价。
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赞道:“国朝文太史父子,风流照映宇内,而寿承篆刻特为一代宗师。”文彭的篆刻风流,也影响到周边及后期的众多篆刻家,形成了明代篆刻流派中最早的派系——“三桥派”。
据明代名印人朱简《印经》中言:“德、靖之间,吴郡文博士寿承氏崛起,树帜坫坛,而许高阳、王玉唯诸君相与先后周旋,遂尔名倾天下……乃若璩元玙、陈居一、李长蘅、徐仲和、归文休暨三吴诸名士所习,三桥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