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药补不如食补”。孩子脾胃比较弱,平时调理最好选药食两用的食材,性质温和,家长们用起来也放心。今天就来讲讲孩子调养时常用的一味药材——陈皮。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陈皮既是药材又是食材,日常可以用来泡水、煮粥、煮汤,既能单独用,也能和其他食材、药材搭配着用。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 3 种搭配方法。
1. 陈皮 + 太子参
有鼻炎的孩子,其实是肺脾气虚,平时一定要好好照顾脾胃。在鼻炎不发作的时候,孩子消化也没问题,就可以安排一些能补脾胃和肺的食疗。
太子参和陈皮煮水,加一点点冰糖调味,一周喝2-3次就行。

2、陈皮+山楂
陈皮、炒山楂洗净后加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15-20分钟。
陈皮理气健脾、消除胀满,山楂消食化积,二者搭配可以增强消食化积的效果,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积食、消化不好、腹胀这些问题。

3、陈皮+茯苓
把茯苓捣碎,和陈皮一起放到锅里,加水大火烧开,再小火慢慢煮 20 分钟。
这个组合祛湿健脾的效果特别好,茯苓能排水祛湿、健脾宁心,和陈皮搭配,能健脾养胃、排水祛湿,适合湿气重,不想吃饭、大便不成形的孩子。

在我平时看诊时,经常把陈皮和太子参、山楂等药材配伍,能帮孩子健脾养胃、消积化食、滋阴降火。孩子因为脾虚积热引起的发烧、咳嗽这些问题,也能一起解决。
举一个之前看过的医案。
去年看诊了一个4岁的孩子,典型的脾虚内热,又瘦又小,不长个子也不长肉。吃饭一点胃口都没有,还便秘,睡觉也不踏实,翻来覆去,还容易醒。妈妈说孩子从2岁时经常生病,扁桃体动不动就发炎,她甚至想过把扁桃体割掉,但爸爸不同意。
我看了看孩子的舌苔,舌质红,舌苔又黄又厚,口气也很重,一看就是积食内热很长时间了。

孩子吃饭少、睡不好,本质就是脾虚,吃进去的东西没办法消化吸收,就会产生积食,积食日久生热,就会引起便秘、睡不好、容易上火、扁桃体发炎等一系列问题,时间长了,自然就很难长个子、长肉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健脾胃、消积食、清内热。我给孩子开了一个健脾的方子,里面有陈皮、太子参、焦山楂、茯苓、白术、柏子仁、炒栀子、丹皮等,可以改善孩子胃口、排便、睡眠、体质差等问题。
吃了不到两周,孩子的舌苔就明显好多了,吃饭和睡觉都变好了,便秘也很少出现,反馈特别好。
坚持吃了3个月,孩子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扁桃体发炎很少出现,身高还长了2.8公分,妈妈可高兴了。
通过这个医案就能看出来,每个孩子的体质、年龄、症状、生活环境都不一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切不可擅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