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华下的休闲娱乐风潮:唐朝时期的老百姓有哪些娱乐项目?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能够称得上“帝国”的朝代寥寥无几。如果按照土地、人口、经济、外交等四大因素去考察。发现仅有两汉、唐朝、辽国,以及蒙、元、明、清等朝代,才符合或具备帝国标准。
笔者之所以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去甄别或搜寻古代“帝国”。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从,为数不多的几个帝国中,找到其发展特色与覆亡原因。进而去分析与探究生活在,这些帝国中的古人的日常生活。想看一下在帝国统治之下的民风与民俗。
大唐王朝作为公元七世纪时,国力最强盛、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帝国。不仅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频繁的外交活动;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以及900余万户合计约3000多万人口。
这些生活在唐朝统治时期的芸芸众生,是否能够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他们的幸福感到底有多高?假设在吃穿不愁的前提下,他们平时都有哪些娱乐项目?这些娱乐项目对生活质量是否有影响呢?笔者将会带上这几个问题,去探寻一下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盛唐风华掩映下的休闲娱乐风潮
公元七世纪的大唐盛世足以影响世界格局。当唐国公李渊在长安称帝之时,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统一王朝耀世而出。唐朝建立之后宣告隋末动荡局面彻底告终,一个神秘的东方古国,正以欣欣向荣的姿态茁壮成长。
唐朝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开明,经济与文化发展空前繁荣。所以生活在唐朝都城长安,以及其他城市中的黎民百姓,基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在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人们对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高涨。
所以在这个时期无论是诗歌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以如火如荼的态势迅猛发展。上至皇帝以及达官贵人,下至城市居民以及农民皆称,几乎都对唐诗产生了浓厚兴趣。但是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之下,源自文化层面的精神享受并未得到有效推广。
因为对于无法接受教育的人群来说,他们虽然知道诗歌文化是一种高雅享受,但由于自身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素养,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去欣赏,这种所谓的高雅艺术。但这并不代表生活在这个阶层的人,就没有精神享受可言。
1.饲养宠物成为一种风潮
在古代众多娱乐活动中,饲养宠物绝对是一种普及性超强的娱乐项目。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身居高位的公卿,还是属于唐朝社会中其他阶层的市民。几乎都以眷养宠物为乐趣。甚至还因此而产生了名目繁多的“比赛”项目。
(1)养鸟
养鸟在唐朝可谓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娱乐活动。身份地位比较尊贵的人群,可以饲养比较名贵的小鸟。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特别喜欢养“鹞”。所谓“鹞”其实是一种,腿长、尾长但身体叫瘦小的鸟类。这种小鸟叫声非常宛转、悠扬。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代开疆辟土的雄主,居然将养“鹞”作为日常娱乐项目,感觉听起来就是一件特别好笑的事情。但是饲养这种鸟的费用奇高,而且平时所需要花费的心思也特别多。所以唐太宗养“鹞”才会被魏征劝谏。
相传某一日唐太宗正在与“鹞”逗趣,被因有事而入宫的魏征撞个正着。为了避免与魏征发生口角,唐太宗只好将“鹞”藏于怀中。
但没有想到魏征早已心中有数,于是故意拖延时间直到“鹞”被憋死。虽然唐太宗很心痛但也无可奈何。
事实上在唐朝贵族养“鹞”是一种传统,因为这种小鸟不仅非常名贵,而且也是主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所以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很多李姓贵族以及其他朝臣都以养“鹞”为荣。并且将饲养这种小鸟的过程,当做一种习以为常的乐趣。
据记载我国历史上用笼子养鸟的习俗,就是从唐朝开始兴起并延续至后世的。笔者认为之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养鸟”是一种富人的娱乐活动。
主要原因就是买鸟、鸟笼与鸟食,都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而且平时对鸟的护理也需要格外精心。
这对于需要疲于奔命才能满足,一日三餐的人群来说,绝对是一件特别指挥娱乐活动。所以,很多后世人在批判封建制度的时候,也都会将“养鸟”这一爱好,当做必须要批判的对象。
(2)养猫
古代养猫的传统也起源于唐代,由于唐朝当时形成了,“万邦来朝”的国家局面。所以与很多国家都有外交往来,而猫最为一种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桥梁”。在唐朝时期经常被当做信物相互赠送。据日本文献曾记载唐朝曾向其赠送过黑猫。
生活在唐朝皇宫内的妃嫔们,由于平时很少能与皇帝见面,但是又苦于寂寞难耐,所以养猫就是最好的解闷选择。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朝宫殿内的猫大约有上千只。一时间养猫这种娱乐活动,也从宫内传至宫外并形成了一股风潮。
唐朝的贵夫人们都已养猫作为身份的象征,当时猫的种类、花色以及等级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就算是民间即使养不起品种名贵的猫咪,也会养一只本地猫用来抓仓廪之中的老鼠。当然一些家庭比较富裕的老百姓,也会购买名猫作为宠物。
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可以得知当时唐朝人养猫,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分贵贱的娱乐项目。因为小猫虽然性格孤傲,但相比较于其他宠物来说,性格不仅特别温顺而且也比较粘人。平时逗逗猫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3)养大鹅
相信很多人一听到唐朝人将养大鹅,当做娱乐活动一定会捧腹大笑。唐朝时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养鹅,甚至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也将养鹅当做一件正事去做,而且还会指定专人负责养鹅。普通人家养鹅就更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大鹅在唐朝时被称为“舒雁”,既然普通人家无法养鸟、养猫,养大鹅也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而且唐朝时还有一个风俗,那就是娶亲之时大鹅也可以当做聘礼。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唐朝人养鹅当宠物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打马球”是唐朝最为流行的娱乐活动
(1)“马球”的形成历史与发展轨迹
“马球”又名“击鞠”,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与马有关的球。“建安七子”中的曹植曾作《名都篇》,其中就有“连翩击鞠壤”之句。而“打马球”笼统一点说就是指,骑在马上然后使用可以击打马球的球杆,将马打入特定球门的体育活动。
“马球”是由汉朝人发明的体育项目,也可以称之为娱乐活动。这与古代中国文化及民俗都息息相关。因为古代时骑马是一种特别有身份的象征。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骑着高头大马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
所以一开始“打马球”这种娱乐活动,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参与。但是在当时社会中,“马球”并未得到广泛推广以及普及。直到唐宋时期才在贵族的推崇之下,才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关于“打马球”曹植在《名都篇》中也有介绍,“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大概意思就是骑着马快速游走于球场,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马球”击入球门。笔者认为通过诗句可以想象出,古人“打马球”激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2)唐朝时“打马球”盛行于世
从阶级属性上进行分析“打马球”,属于唐代贵族的一种普通娱乐活动。马球大小如拳头状,材质与制作流程类似于蹴鞠。只不过所用材料要比蹴鞠更结实。毕竟这种所谓的马球,需要用球杆击打才能完成游戏。
击打马球的球杆杖长数尺端如偃月,形状有点类似于冰球杆。球杆的杆体上会雕刻精美的图案。长度大约有1.6-1.8米左右,球杆头部略宽于球杆。使用的时候需要用球杆头部击打马球。
在进行“打马球”娱乐活动之前,一定要找一个宽敞的球场。毕竟至少需要6-10匹马,所以场地如果太小根本无法施展。游戏开始之前参与者需要先分成两组,每组人数最少3个但最多不能超过10人。
开球之前双方队员也会“争球”,来决定由哪一方先开始攻击。但是“打马球”时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规定,如果只剩下两个人时就只能“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者为胜,如果没进就需要换人重新开球。
据考古专家在唐章怀太子墓中,所发现的“打马球壁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唐朝人打马球时的情景。画中的人物大约有二十余人,他们都穿着窄袖袍、登黑靴、头戴幞头。这幅画充分表现出了唐朝时,人们“打马球”时的壮观场景。
实际上还有很多信息,可以体现出唐朝时“打马球”的热闹场景。比如,《便桥会盟图》中的“打马球”场面也十分宏大。唐大大诗人王维曾写过一首《寒食城东即事》,其中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两句诗,也写出了“马球”在唐朝时,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娱乐活动。
至于唐朝人“打马球”的方法或规则,马端临曾在《文献通考.乐考二十》中说:“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可以看出唐朝时的“马球”活动已经十分成熟。虽然它只是一种贵族娱乐活动,但是可以去看球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结 语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中的大一统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前提下,所衍生出来的一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爱好或者娱乐项目,其实都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因为古语有云“饱暖思淫欲”。
虽然唐朝人未必有“思淫欲”的想法,但是将养宠物或者打马球等当做娱乐活动,还是一件非常正常的现象。其实这些所谓的娱乐活动,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开明、政局稳定、人们思想开放。同时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