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有名的,关于他是怎么死的,众说纷纭,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刘文静嫉妒裴寂,把自己作死了。
刘文静是京兆武功人,隋朝末年刘韶战死沙场,刘文静就接替了父亲仪同三司一职,在出任晋阳县令时同宫监裴寂结交,两人均是形容俊秀,才学过人之辈,于是迅速结为至交好友,所以说,优秀的人都是和优秀的时候做朋友的。那时,岁月静好,你是县令,我是宫监,我们半斤对八两。
刘文静和裴寂经常同宿一屋,谈人生,谈理想。有一天,裴寂站在城头上,看着燃烧的烽火,想到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就问刘文静,在这样的乱世,他们该如何得以保全?刘文静却没有他那样的担忧,他认为现在二人处境尚好,况且乱世出英雄,这样的形势正是二人大展拳脚的好时机,根本不必太过担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两人性格上的不同,裴寂小心谨慎,具有忧患意识,而刘文静则认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相当洒脱大气。
后来李渊做了太原留守,刘文静认为他是一个胸中有沟壑的能人,于是起了结交的心思,随后又认识了李世民,见识过他的不凡,便对李世民极为推崇,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能辅佐他共谋大业,在刘文静为他策划了晋阳起兵以后,就更认定了这一点。他把刘文静收入麾下重用,在李渊阵营刘文静为李渊出谋划策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作为刘文静好友的裴寂,自然也结识了李渊,同刘文静一起为李渊效力。
李渊登基后,有从龙之功的刘文静和裴寂当然得到了丰厚的奖赏,但因李渊和裴寂的私交好过跟刘文静的,所以裴寂在朝堂上的待遇比刘文静还好一些。这都表现在,李渊每次上朝都会在身边留一个位置给裴寂,召见裴寂时也亲切地称他“裴监”,这样的差别待遇刘文静不干了,他认为自己文能修书,武能领兵,功绩卓著却屈居裴寂之下。
在李渊要求与裴寂同坐时,他也曾试图劝说过,毕竟君臣有别,但是,谁知李渊一下就否了他,李渊甚至觉得光武帝还同严子陵同睡一床呢,自己这算什么大事,虽然自己顺应天意登基为皇,却也不是那种会忘记朋友的人。刘文静被李渊这一番话说得更加不是滋味了,慢慢对裴寂生出了不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从那以后,只要是裴寂赞同的,刘文静想也不想就立刻反对,裴寂也不是那种宽宏大量的人,于是从朋友变为敌人,就是这么简单。可无论刘文静对裴寂有多不满,李渊对裴寂的信任和袒护还是始终如一。
刘文静对裴寂的不满只能压抑在心中。有一次刘文静和兄弟刘文起一起喝酒,喝多了,借着酒意开始宣泄对裴寂的不满,甚至拔出佩刀砍向大厅里的柱子,显然是把它当成了裴寂,并且扬言一定要杀了裴寂。恰逢家里最近发生了几起奇怪的事情,刘文起就让巫师来家里,在晚上披散头发衔着刀做法驱邪。
这件事被刘文静失宠的小妾知道了,就偷偷告诉自己的兄长,让他去告刘文静谋反。本来李渊也没真对刘文静起疑,既然有人告了,又是谋逆的大罪,那总要有个过场,于是就让人带刘文静来审问。可是李渊的这一举动 激怒了刘文静,刘文静仗着自己有功,把心里的不满一股脑地都说了出来。
刘文静的一顿吐槽惹怒了李渊,他心想:你小子敢有这样的怨言,还不就是仗着自己有功吗?这时裴寂又适时地添了一把火,他对李渊说:“虽然刘文静有才干,但是他心胸狭隘,常有过激举动,这次如果赦免他,他心怀怨恨,难保不会颠覆大唐的天下。”裴寂的这番话,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给了李渊一个名正言顺处置刘文静的理由,于是李渊就坡下驴,下旨处死了刘文静。
其实,刘文静也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他同李世民来往密切,又有如此才能,当然会碍了李渊的眼,毕竟李渊一直意属李建成继位,怎么可能会让李世民有这样一个助力呢?当然刘文静也确实是自己作死,如果他能够像裴寂那样,把不满压在心底,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对方致命一击,或许今天我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