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之后,时常会前往赵普的家中。到了那儿呢,就和赵普一同饮酒作乐,还一起吃着烧烤,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两人尽情地畅谈天下大势。赵匡胤那可是真心把赵普当作自家兄弟一般看待,对他极为信任,不仅如此,还把诸多重要的职责都交付给了赵普。可谁能想到呢,即便赵匡胤如此厚待赵普,赵普最后却还是辜负了赵匡胤的这份信任。
赵普啊,有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呢。这人其实没读过太多的书,可别小瞧他,他的谋略水平那是相当高的,厉害到被称作古代十大谋士之一呢。要知道,宋朝能有三百多年的基业,赵普在其中那可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功劳。可以说,他对宋朝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在宋朝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这么一个人物呐。
公元960年的时候,赵匡胤成功建立了宋朝,他也因此被后世称作宋太祖。赵匡胤这人呢,有个喜好,就是常常会去大臣们的家里喝酒。在这些大臣当中,赵普可以说是他重点“关照”的对象啦。为啥这么说呢?原来,赵普每次总能给出一些让赵匡胤意想不到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对于治理国家、安定邦国方面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呢。
话说有那么一天,外面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就在这个时候,赵匡胤来到了赵普的家门口,抬手轻轻叩打着门。没过多久,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也赶了过来。随后呢,这三个人就围坐在暖烘烘的炭火旁,一边美滋滋地吃着烧烤,一边惬意地喝着米酒,那场景,倒也显得格外温馨又特别呢。
赵匡胤对待赵普那可是相当客气,并且对赵普极为尊重呢。每当赵普的夫人出来为大家斟酒的时候,赵匡胤都会亲切地称呼她为“嫂子”。你瞧这氛围,就好像他们本就是一家人似的,大家相处得和和美美,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话说赵匡胤特意来到赵普的家中,他此行可并非仅仅是为了和赵普一同喝酒作乐这般简单哦。实际上,赵匡胤心里有着极为重要的盘算,那就是来向赵普“问计”呢。当时的局势下,赵匡胤一心想要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可同时呢,又特别担心会重蹈唐朝末年那种天下大乱的覆辙。面对赵匡胤的询问,赵普那也是有问必答。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学见识以及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一条一条地给出了自己的良策。而赵匡胤呢,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赵普所提出的这些计策确实很不错,于是便一一采纳了下来,为后续的行动做好了谋划准备呢。
话说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事件叫“太祖雪夜访普”。在那次雪夜的会面中,赵普可是提出了好几项极为重要的方案呢,这些方案后来都成了宋朝的国策,并且影响长达数百年之久。这些方案具体都有啥呢?其中有“先南后北”的策略,这其实是继承了柴荣的做法;还有“重文轻武”,就是格外重视文官,相对降低武将的地位和权力;再有“分化事权”,把权力分散开来,不让某一方权力过于集中;以及“强干弱枝”,强化中央的力量,削弱地方的势力。除了“先南后北”是延续前人的,其他几项可都是赵普自己的独特创见哦。
赵普那可是功劳相当显赫,而赵匡胤给他的回报呢,也是极为丰厚的哦。怎么个丰厚法呢?就是让他长期处在丞相这样的高位之上呢。在太祖赵匡胤当政的这一朝,赵普那可真是厉害,独霸宰相之位长达十年之久。这还没完呢,之后,他又先后两次出任丞相呢。到了太宗时期呢,他更是势头强劲,表现得更加突出啦。
赵匡胤对待赵普那可是相当不错,给了他诸多的优厚待遇和信任呢。然而呢,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赵普最终却还是辜负了太祖赵匡胤。这其中关键就在于“金匮之盟”这件事儿上,就因为它,使得太祖赵匡胤的后裔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而且还牵连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呢,这一系列的变故实在是令人惋惜又感慨。
公元976年的时候,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两人坐到了一块儿,一同喝着酒呢,而他们所谈论的事儿,正是关于如何对“北汉”展开作战的相关方案。可谁能想到呢,就在当天夜里,赵匡胤,这个平日里向来都是身强力壮的人,竟然驾崩离世了。随后,皇位就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而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烛影斧声”,一直流传了下来,引得后人诸多猜测。
赵光义虽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可实际上呢,当时的情况是人心惶惶,并不安稳。而且他自己心里也没什么底气,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有个很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很难去解释清楚太祖的“遗诏”这件事儿。要知道,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还有赵德芳都已经长大了呢。特别是赵德昭,都已经成年了,并且还颇具英明远略的特质。这时候人们就不禁会疑惑了,既然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还有很不错的才能,那太祖赵匡胤为啥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倒让赵光义当上了皇帝呢?这其中的缘由可真让人捉摸不透。
当儿子已经成年的时候,按常理来说,皇位一般是会传给儿子的。可赵匡胤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这种类似“兄终弟及”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实在是有些糟糕呢。大家都觉得,就赵匡胤而言,他应该是不会这么做的,而且其他人也都对此表示怀疑,不太相信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那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赵光义来说,可就有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摆在眼前啦,那就是得想办法去解释赵匡胤的“遗诏”,只有把这个“遗诏”解释得通,才能证明自己继承皇位是合法合理的。好在呢,这时候有个叫赵普的人站了出来,帮着赵光义去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在北宋太祖时期,赵普和赵光义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呢,是挺糟糕的。那时候,赵普可是好几次都郑重地提醒赵匡胤,说要对晋王也就是赵光义多留个心眼儿,得防备着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呢。而对于赵普的这些举动,赵光义心里其实也是清楚明白的。
赵光义曾经对着大臣这样讲过:“要是赵普还在中书省任职的话,那朕可就坐不上如今这个皇位啦。”这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假如当初赵普没被太祖给贬谪到外地去,那这皇帝的位子哪能轮得到他赵光义来坐呢。而且,赵光义还又说了一句:“赵普向来和朕之间曾经存在过一些不愉快的情况呢。”
在赵光义继位之后,赵普从外地回到了京城。当时呢,他和现任丞相卢多逊之间的关系那叫一个差,两人之间就此结下了仇怨。你想啊,一边面临着皇帝的猜忌,另一边又和同僚相处得很不和睦,在这样的处境下,赵普要是还想重新登上丞相之位,那可就只有一条路能走啦,那就是得帮赵光义去解决皇位继承方面存在的那些问题。
“金匮之盟”这件事的炮制,赵普那可是首当其冲的“功臣”。在朝堂之上,赵普向众人上奏说道:“想当初,太后在临终之际,特意把我唤到她的病床跟前,让我聆听她的吩咐呢。那个时候,太祖皇帝也在一旁。就听太后讲,等太祖皇帝百年之后,这皇位应当由赵光义来继承;而等赵光义之后呢,就该轮到赵廷美继承皇位啦;再往后,便是太祖皇帝的儿子德昭来继承大统咯。太祖皇帝当时可是都一一答应了下来的,并且还专门把这相关的遗诏放进了金匮之中妥善存放着呢。”
据《宋史》所记载的内容来看,当时有个叫普的人,他表示自己愿意担当起朝廷中枢要职,以便能够去明察那些奸邪狡诈之人所搞的阴谋变故。之后呢,他还专门上书,在书中陈述了自己曾经预先知晓太祖以及昭宪皇太后托付后事的相关情况,而且言辞那是相当恳切诚挚。太宗皇帝看到这些内容后呢,内心受到了触动有所感悟,于是就召见了他,并且对他进行了一番安慰和晓谕呢。
“金匮之盟”所定下的兄终弟及这一原则,其真实性直到现在都还存在着诸多争论呢。不过呢,不管怎样,赵普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赵光义继位是否合法这样一个极为关键的根本问题。但这事儿还没完呢,赵普接下来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得去做,那就是要帮助赵光义去妥善地解决有关“储君”的这个问题啦。
根据“金匮之盟”的约定,皇位是要按照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这样的顺序依次来继承的。这赵光义呢,他可是有好些个儿子哦,心里头自然是不乐意把皇位让给弟弟啦。可这“金匮之盟”就摆在那儿,就像是一份必须得遵守的协议一样,让他挺为难的,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这个事儿才好呢。就在这个时候,赵普出手了,他帮着赵光义把这个一直让赵光义揪心的大麻烦给解决掉了,也就是帮着他除掉了那个可能会依照约定继承皇位、让他心里一直有顾虑的人。
在“图谋不轨”这一罪名的影响下,赵廷美和卢多逊二人都遭到了贬谪的命运。其中,赵廷美在经历此事后,心情极度抑郁,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了。而在此之前呢,赵德昭早在几年前就因为犯下的罪行而畏罪自杀了。还有赵德芳,他的死亡原因一直都不明确。就这样,当初通过“金匮之盟”所确定下来的那几位皇位继承人,一个接一个地都离开了人世。如此一来,皇位也就自然而然地由赵光义的儿子来继承了。
咱们来说说“赵廷美事件”。在这件事里,赵普那手段可真是狠辣得很呢,就连赵光义都觉得有点吃不消了。其实呢,赵光义一开始心里是不想对赵廷美下狠手的,他就想着让赵廷美留在洛阳附近待着也就行了。可赵普却不这么想啊,他非得让赵廷美去岭南,还美其名曰是去“反思”呢。而且,赵普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太祖都已经在这事儿上有失误啦,难道皇上您还想再重蹈覆辙不成?”他这话里的意思可就很明显啦,那就是皇位传承啊,只能是父亲传给儿子,可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兄长死了弟弟来继承啦。这么一来,也就相当于把太祖后裔继位的这条路给彻底断掉咯。
赵普可是给赵光义帮了大忙,那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什么回报呢?就是再次当上了丞相。要知道在太宗这一朝,赵普可是两次担任丞相之职呢。就说986年的时候吧,“雍熙北伐”遭遇了失败,这可让北宋的局势变得动荡不稳起来,好在最后是赵普出面,把这一系列的麻烦事儿给处理妥当,让局势稳定了下来。后来到了992年,赵普因病离世了,他这一生活了71岁呢。
两宋加起来享国祚达320年之久呢,在这期间,赵普可是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功劳那是不可小觑的。不过呢,他却做了一件挺对不住赵匡胤的事儿,就是因为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导致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然而,事情到了赵构晚年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变化。赵构呢,居然派人到民间去寻找太祖赵匡胤的后人,然后让这些后人来继承皇位。就这么着,除了赵构自己之外,南宋的其他帝王,可就都是赵匡胤的后代啦。
在公元1368年的时候,朱元璋成功建立起了明朝政权。随后,他还设立了帝王庙,以此来对过往的一些帝王进行祭祀活动。在对宋太祖赵匡胤进行祭祀相关安排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朱元璋把赵普从祭祀的名单当中给剔除出去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朱元璋认为赵普做了对不住宋太祖赵匡胤的事情,在他看来,赵普的这种行为就属于不忠的表现。
倘若只从所立功劳的角度去考量,暂且不把为人处世方面的因素纳入其中的话,那么赵普无疑是能够跻身于古代十大谋士行列之中的。在古代历史上,有诸多闻名遐迩的谋士,像那辅佐周武王成就大业的姜子牙,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又功成身退的范蠡,在齐国大展经纶的管仲,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帮刘邦夺得天下的张良,于前秦有着卓越贡献的王猛,在唐朝深受倚重的房玄龄,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的刘伯温,以及协助朱棣靖难之役的姚广孝等,赵普和他们一样,凭借自身所立下的功劳,足以在古代谋士群体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