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登奎提议不开除李雪峰党籍,被毛主席驳回,80年纪登奎为何离职

世间一分钟 2024-11-01 11:26:1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1年,纪登奎处理了北京市委原书记李雪峰和北京军区原司令员郑维山的问题。他曾向毛主席提议:“李雪峰和郑维山的情况与黄、吴、邱、李的不同,处理上应该有所区别,建议不要开除他们的党籍。”

听完后,毛主席回应道:“纪登奎,你这个人,少了两根白头发,不像我们这些人。”

毛主席的这番话有什么深意?纪登奎为何要为李雪峰求情?1980年纪登奎又为何主动辞去职务?

毛主席称他为“我的老朋友”

毛主席之所以称他为“老朋友”,是因为他们之间有至少20年的交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重建的任务,需要大量人才来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方面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才涌现出来,他们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

在众多人才中,有一位年轻人特别受到毛主席的赏识,他就是纪登奎,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纪登奎于1923年出生在山西省武乡县,比毛主席年轻三十岁,是我党革命干部中的“晚辈”。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纪登奎加入了我党的外围组织——牺牲同盟救国会。

在此期间,他被调往晋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参与后方建设。这段基层磨砺的经历为他后来的北京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纪登奎被调到河南许昌担任地方市委。在任期间,他踏实肯干,表现积极,很快成为了身边工作的佼佼者。

1951年,毛主席南下视察,途经河南时找到了纪登奎,询问他的工作情况。纪登奎对地方经济建设的问题一一作答,表现出色,令毛主席非常满意。毛主席因此记住了这个年轻人的名字,期待日后能对他进行重用。

不久之后,纪登奎被提拔为许昌地委书记,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委书记。每当毛主席经过纪登奎管辖的地区时,都会特意听取他的工作汇报,几乎每次都是临时抽查。无论毛主席的考察如何,纪登奎总能应对自如,这源于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正因为毛主席的赏识和信任,以及纪登奎在任上的出色表现,他的职务不断上升。到1963年,他已成为河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省委秘书长,1968年后则任河南省委书记。

在1969年中共九大会议上,毛主席幽默地介绍纪登奎,称这位比自己小30岁的“晚辈”为“我的老朋友”,使他在全国声名鹊起。在九大上,毛主席提议纪登奎被选为中央委员。

进入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考虑到国家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日渐凋零,毛主席想到了在河南视察时遇见的纪登奎。

从此,纪登奎开始在北京工作,成为毛主席和周恩来身边的重要助手。

毛主席说纪登奎少两根白头发

1971年,纪登奎兼任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主持北京军区的政治工作。同年,他经手处理了北京市委原书记李雪峰和北京军区原司令员郑维山的问题。

李雪峰与纪登奎同样出身基层,都是山西人。早年,李雪峰担任河南省委书记时,纪登奎在河南许昌地区工作,两人曾有上下级关系。

在20世纪60年代,当纪登奎先后成为地委书记和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时,李雪峰已是华北局第一书记。纪登奎能够进入北京工作,也得益于李雪峰这位“伯乐”。

然而,李雪峰的无心之举最终酿成了大错,他被迫接受隔离检查,并被免除了所有职务。

当纪登奎与周总理、叶帅一同向毛主席汇报并讨论李雪峰和郑维山的处理意见时,纪登奎为李雪峰求情,问道:“李雪峰的党籍,能不能不开除?”

毛主席却回应道:“纪登奎,你还是少了两根白头发啊!”这句话的意思在于,纪登奎尚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他的经历还太年轻,需要更多的磨砺。

纪登奎起初没有明白毛主席的用意,毛主席接着语重心长地说:“对待国家和人民,要秉公办事,不能有私心。如果因为一个人有意外情况而搞特殊,那岂不是所有人都有搞特殊的理由?”

毛主席的这一番话让纪登奎如醍醐灌顶,充分显示了毛主席对他的重视。

在受到毛主席的鼓励和鞭策后,纪登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每当工作闲暇时,他都会虚心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请教。

1975年,纪登奎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纪登奎的离职直接惊动了邓小平

纪登奎在特殊年代仍坚持自己的立场,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特别是在与“四人帮”的斗争中。粉碎“四人帮”后,他继续担任中央领导职务,主管政法和农业工作。

然而,自1978年起,纪登奎逐渐变成一个“闲人”。尽管名义上仍是副总理,但实际权力已大幅减少,原本由他负责的工作被转交给了王任重。

经过深思熟虑,1980年春,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纪登奎辞去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打算告老还乡。

实际上,纪登奎当时才57岁,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因此,党中央并未批准他的离休申请,而是让胡耀邦同志先去与他谈话。

胡耀邦表示,如果纪登奎不想继续在中央工作,可以去地方,或直接回河南省委任职。纪登奎经过思考后,拒绝了胡耀邦的建议。

他表示不想回河南,因为在动荡时期他曾奉命“整治”过河南,与一些干部存在小冲突,回去可能会影响省委的团结。胡耀邦听后没有继续坚持,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邓小平。

邓小平随即亲自找纪登奎谈话,两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邓小平告诉他:“这里有一项重要任务等着你去完成。如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初步稳固,但在旅游业方面还未开辟路径,你拥有才华和智慧,中央决定让你去完成这个重任。”

纪登奎爽快地答应了这个任务,尽管他已经退休,但仍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一眼看出了旅游业能够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收入。

在中央的安排下,纪登奎主管了一段时间的旅游工作,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头脑,为我国的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他在中央时管理的职务与经济有关,因此在旅游业上也顺利完成了中央下达的任务。他对自己能在后半生继续为国家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1982年,中央安排纪登奎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农村政策调查研究工作,职务为部级研究员。尽管如此,他仍坚持深入基层,积极走访,并对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

1985年,纪登奎突然患上重病,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继续工作,便向国务院提交了辞呈。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安心疗养,过着低调的生活。晚年,纪登奎谈及毛主席时,总是流露出深厚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1988年6月,纪登奎突发急性肠胃炎,赶去医院治疗,不久便出院。然而,一个月后他再次因腹痛入院,手术时昏迷不醒,最终因病去世,享年65岁。

中央决定由九号院亲自承办纪登奎的葬礼,许多国家领导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分发了一份详细记录他生平的材料,讲述了纪登奎在不同阶段的工作情况。

虽然纪登奎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但在毛主席和邓小平等领导的带领下,他成功实现了自己的事业,凭借自身能力完成了许多重要任务。作为一位为国为民辛勤工作的老人,纪登奎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

1 阅读:60

世间一分钟

简介:雨望雁,不许人间见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