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称呼毛主席为“老毛”的,只有这3个人!连贺子珍都不会这么叫

星空巨影 2025-02-22 10:52:51

最近看了两集新出的革命剧《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刚看的时候就发现,朱老总管毛主席叫“老毛”,这让我感觉特别亲切。贺龙、徐向前他们这些人也这么叫,毛主席也是乐呵呵地接受了,一点都没有不高兴。

这可太让我好奇了,以前,好多关于领袖的电视剧和电影啥的,“老毛”这种称呼真的不常见。

就像在《长征》里,周恩来老是管毛主席叫“泽东同志”,还有《大决战》之类的作品也是,大多都用职务来互相称呼,像“周副主席”这种。

这么一来就满脸严肃、特别正式,让人觉得没什么生活味儿。当然了,艺术嘛,这样的加工处理也是理所应当的,毕竟毛主席相关的影视剧得尊重。

毛主席跟他亲密的战友,像朱德、周恩来这些人,还有陈毅、贺龙他们,互相之间的称呼往往特别亲切又很随意,就像叫“恩来”“老彭”之类的,只有在开会或者比较正规的场合才会称呼职务。

特亲切的是,咱解放军里有三个人,敢管毛主席叫“老毛”。民主人士称呼毛主席就很有文艺范儿,像叫“润芝先生”;对朱德,就称呼“玉阶兄”啥的。

那么,究竟是哪三个人会把毛主席称作“老毛”?他们跟毛主席的情谊又怎么样?

【第一:“朱毛”】

要是论资历的话,谁跟毛主席关系最亲近?那肯定是朱老总。

1961年的时候,朱德领着夫人康克清到八一起义纪念馆去了。看到一幅很大的关于起义大军的油画,他很有感触地讲:“那时候可太难了,跟党中央都联系不上了,正发愁不知道咋整,突然就听到毛泽东的消息了。”

朱老总当时所回忆的,恰好是1927年发生的事情。

南昌起义之后,按照中央的计划,1927年8月3日起义军就开始陆陆续续从南昌撤离了。到了10月,起义军在广东潮州这些地方吃了败仗。最后,这支部队就只能跟着朱德和陈毅到湘赣边界去打游击。

这时候,刚30出头的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遇到挫折之后,很坚决地对部队加以整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湾改编”,之后就上了井冈山。

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碰到的困难大体上没什么差别。朱德也察觉到了部队凝聚力的问题,于是开展了“赣南三整”。后来粟裕回忆起来,说这次整顿特别重要。

1928年3月的时候,毛泽东得到了朱德的消息,朱德带着南昌起义剩下的部队,正被敌人追着往井冈山这边撤。这么着,毛泽东就成了接应朱德上井冈山的人,于是乎,两位伟人的手紧紧地握到一块儿了。

就是这两支队伍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一个超棒的称呼“朱毛”。

那时候,“朱毛”的名号差不多传遍全中国。为啥?原来是国民党知道他们会师之后,就在报纸上一个劲儿地宣传什么“朱毛匪首”之类的话。这么一来,全中国的老百姓就都晓得了,共产党里有个叫“朱毛”的人可厉害,厉害得就像能飞檐走壁、呼风唤雨一样!

那时候好多人都还不晓得,实际上“朱毛”指的是两个人。

1929年7月2日的时候,苏共的《真理报》发了一篇社论,在表扬内容里提到了“朱德和毛泽东的红色游击队运动”。过了一个月,《真理报》又发文章了。这时候,全世界的人一下子就知道了,原来国民党说的“朱毛”,就是朱德和毛泽东。

所以,“朱毛”进入共产国际的视野之后,毛主席和朱德这俩名字,在当时就已经超级有名。

在那之后的好多年里,毛主席跟朱德在军事和政治这两方面,大体上都没有啥大的分歧。朱德特别亲切地管毛主席叫“老毛”,就跟老百姓兄弟之间的叫法没啥区别。毛主席,这么多年也一直都叫朱德“老总”,从来就没变过。

美国知名记者斯诺写过这样的话:“要是没有朱德和毛泽东这两个如同孪生兄弟般的天才人物,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简直没法想象。好多中国人真的都把他们俩看成一个人。”

毛主席跟朱德的革命情谊,就像那超难得的“朱毛”合体一样。一直到1976年,他俩先后离世,这两人的情谊可是持续了48年。

朱德逝世的消息传来,83岁的毛主席轻声念叨着:没了朱,哪还有毛。朱毛,朱毛,朱走了,毛也差不多了。

有个事儿得提一下,在电视剧《长征》里有这么个细节。朱老总有一回在公开场合讲要给“主席”汇报工作,这时候贺子珍就不高兴了,说毛主席现在架子大了,以前朱老总老是“老毛老毛”地叫着,现在都把革命情谊给忘。毛主席,也只能虚心地解释,当时旁边有其他人在,所以才那么称呼的。

这个细节或许是虚构的,不过这也能反映出毛主席和朱德的感情特别深厚,贺子珍既是毛主席的妻子又是战友,她当然是最清楚这一点的。

【第二:彭德怀】

毛主席很少给战友写诗,彭老总算是其中一个。

电视剧《延安颂》中有这么一个情节,1936年的时候,毛主席正在山上看雪景,心里头正琢磨着《沁园春·雪》这词儿。这时候彭德怀过来汇报工作了,毛主席听完汇报后,满脸笑意地说道:“好哇,谁能在战场上横着刀、立马冲锋,那只有咱们的彭大将军!”

彭德怀很谦虚,他对主席说:“主席,您可别把我写进诗里,改成‘唯我工农红军’吧。”

山又高路又远坑还深,大军在这儿纵横驰骋快速奔。

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够手持大刀,骑在马上纵横驰骋?那肯定只有我们的彭大将军了!

实际上,彭德怀偶尔也会把毛主席叫作“老毛”。这时候就有人有疑问,朱老总资历那么深,年龄还比毛主席大,叫“老毛”挺合适的。彭德怀比毛主席年龄小,咋也称呼“老毛”?

嗨,这事儿,跟彭老总他的资历还有性格是有关系的。彭老总的资历可不浅,他领导过平江起义,在1928年的时候还跟“朱毛”红军会师了。

并且在瑞金的时候就特别信任毛主席。就像湘江战役之后,彭德怀越发信任毛主席了,觉得毛主席简直就是军事方面的天才。

在生活里,彭老总这人特别豪爽。毛主席会喊他“老彭,老彭”,彭德怀,也直接就喊“老毛”。

当然了,就有一点不一样,在公开的场合,就像开会的时候,彭德怀为了维护毛主席的权威地位,还是会管毛主席叫“主席”。

好多资料都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后,彭德怀就不再称呼“老毛”了,而是改称“主席”。由此也能看出来,彭老总很顾全大局,为了维护毛主席的权威地位,他不能再喊“老毛”了。

在军事方面,彭德怀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得力干将!长征的时候,彭德怀多次建立奇功。他还曾经含着泪把自己的战马给杀了,就为了救红军战士们的命。

毛主席给彭德怀写的诗句里有“横刀立马”这样的评价,这评价特别恰当。彭德怀,不但是个很棒的战士,还是毛主席的知心战友。

彭德怀对士兵很体恤,心里总装着群众,打硬仗的时候勇往直前,取得功劳也不居功自傲,他的这种朴实情怀,是咱们永远也用不完的精神财富。

有个事儿得说一下哈,除了彭德怀以外,其实还有几个人是有资格管毛主席叫“老毛”的,这两个人就是陈毅和贺龙。

陈毅元帅可是个诗人元帅。他,经常和毛主席一起谈诗论赋,时不时亲切地称毛主席为“润之”,他可没有喊“老毛”的习惯。还有贺龙元帅,贺龙元帅虽然资历摆在那儿,但是他没有长时间和毛主席共事过,所以也不适合喊“老毛”。

【第三:贺子珍的好友】

资料里提到,除了朱同志和彭老总之外,还有个人直接称呼毛主席为“老毛”,这人就是贺子珍的好友曾志。

在电视剧《延安颂》里,曾志老是跟毛主席聊天,还总是管毛主席叫“老毛”。特别是刚一见面,曾志喊了声“老毛”,毛主席激动得紧紧握住了曾志的手。

实际上,这是和曾志的资历有联系的。

曾志15岁就参加革命,还参与了党领导的衡阳暴动。从那以后,她就跟着毛主席登上井冈山了,在当时,她可是井冈山上没多少的女同志中的一个。

另外,曾志跟贺子珍的关系可好了。

在井冈山的时候,有一对出了名的姐妹花,曾志比贺子珍小,所以一直管贺子珍叫“姐”。后来从井冈山下来了,曾志跟贺子珍经常在一块儿。有时候毛主席和贺子珍闹点小矛盾了,都是曾志去劝解、调和。就那几年的时间,她们之间就有了特别深厚的革命情谊。

特别是1929年红军进军赣南这件事,对曾志和贺子珍来讲,那可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在那支翻山越岭的队伍里,除了贺子珍之外,还有伍若兰等,最多也就10个人。

后来从苏家坡离开的时候,毛主席想让曾志照应一下贺子珍。没想到曾志打趣地讲:“我自己有工作要忙,哪有空去伺候她生孩子。”就从这些话能瞧出来,曾志跟他们的感情可深。

1929年12月的时候,因为革命工作有需求,曾志就被调到福建去工作了。

1939年去延安马列学院学习的时候,就有了电视剧《延安颂》里的那些镜头了。可惜,那个时候贺子珍已经在两年前就到苏联去了。

贺子珍回国后,曾志多次去看望她,这样曾志和贺子珍的情谊就又延续上了。毛主席和贺子珍1959年能在庐山再次见面,也是因为曾志和毛主席的一次谈话。

当然,除了曾志,估计再没别人会管毛主席叫“老毛”。就连贺子珍也一直称呼“润之”,其他这样称呼的也就是彭德怀等老战友了。

【结语】

在影视剧中,把对毛主席的称谓做出改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加工。而那种真正平民化的称谓,只会存在于真实生活里。

毛主席是人民领袖,不是皇帝,也不是“神”,所以,不管是他身边的人,还是普通群众,都会和毛主席心连心的。

这就得找到跟普通人相通之处。所以,还原历史的话,让朱老总和彭德怀称毛主席为“老毛”,大众心里其实是能接受的,这样就会觉得特别真实、亲切,没有距离感。

我觉着,这种特别平民化的称呼,真的能让毛主席从“神坛”上走下来,实实在在地走进老百姓的心里去。后人可得知道,毛主席是人民的领袖,他深爱着人民,心里老是惦记着人民,在普通老百姓心里,不就像“老毛”这样亲切的存在嘛。

0 阅读:80
星空巨影

星空巨影

星空巨影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