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对印反击,新兵一刀捅入印军胸膛,不料对方死活不松手

曜瑞说历史 2023-03-30 13:11:01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清澈的爱,只为祖国”这是2020年6月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牺牲的19岁战士,陈祥榕在日记里写下的爱国誓言。

1959年开始,中印边界冲突开始狼牙交错,局势紧张。

周恩来曾到新德里与尼赫鲁和平谈判,印方不领情不讲道义,反而打响第一枪伤害我军一名哨兵,中印正面冲突由此开始。

10月的喜马拉雅山寒冬将至,人民解放军徒步在4000米海拔悬崖峭壁上。

这一路是如何险峻?敌人是如何作妖?信念是如何坚持?这一切都在考验着被临时调到前线的老兵和学生兵。

学翻译的学生兵,硬着头皮上战场

“踹他,再补几刀”,带学生兵的班长着急的催促一名新兵。

这名新兵第一次上战场,学着老兵的狠劲,一刀刺入敌人胸膛,但是没有击中要害。

敌人顺势爬起来,准备反击。

当听到班长大声呵斥,这名新兵才一个激灵,踹开敌人,补上几刀,敌人这才一命呜呼。

在战场上犹豫不决,不懂随机应变是大忌。

但无奈的是,当时新中国才成立十年有余,处于内忧外患的状况。

国内经济发展刚起步,自然灾害严重。

而外部面临着苏联援助项目停止、蒋介石政府蠢蠢欲动,西方国家的干涉,因此资源与人力都比较紧张。

迫于这样局势,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全国开始呼吁学生到前线参军。

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人民安康就弃笔从戎,踏上了前往西藏高原的路途。

从北京特招的学生兵都聚集在甘肃,从甘肃前往西藏,当时没有公路,只有泥泞险峻的土路。

两千公里的路,坐车花了半个多月才到达。

当布达拉宫映入学生兵的眼帘时,鼓舞这些疲惫的学子,点燃他们的斗志,可接下来军旅生活和他们想的完全不同。

因为战事吃紧,作为后备军的他们,中断了军事训练,仅仅学会了叠被子,站队列等基础军营常识。

几乎没有实战经验,甚至没有摸过枪,就按照各自性格特征,体能素质,技能特长被分为通讯兵、炮兵、步兵、哨兵等等。

史悠俊,是学生兵的一名步兵,他说当时本来是去学习外语做翻译的,但是人手不够就只能硬着头皮上战场。

最让他紧张的是,当时军火紧缺,都没有给他配枪,他问班长能否配枪给他。

班长说:“自己去战场捡去”。所以对于部分新军来说,可能是赤手空拳,毫无经验硬着头皮上战场的。

除了没有充足的军火配备,学生兵因为没有作战经验,在体能上也是吃紧。

曾有老兵回忆,在行军过程中,因为途经雪山悬崖,原始森林,湍急瀑布,偶尔会有新兵因为体能,或者没有行军经验而半路伤亡,都是全靠一股爱国的劲挺过来的。

而就是这场临时集结的,由老兵带着新兵的队伍,在西藏克节朗河地区打开了中印自卫反击战的第一场开门红。

克朗节河首战大捷,仅用三小时就取胜

中印边界东段,中国称为藏南地区,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和僜巴人。

因为地理环境恶劣,高山连绵起伏,所以群落疏散,人口密度低。

但这块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历代管辖区域,这些族群更是与藏族人民同根同源。

克朗节河是区别中印边界的重要区域,我国在那里派兵驻守着自己的管辖片区。

而印军趁着我国外交局势紧张,就想趁火打劫,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步一步暗度陈仓的推进印度边界线,设立哨点。

有些地方的哨岗距离中方哨岗只有几米远!这才引发了 1962 年的中印边界反击战。

1962年10月凌晨,中方悄悄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喇昆仑山上徒步,准备给印军来个偷袭。

喜马拉雅山脉4000海拔高地上,解放军徒步在零下恶劣环境中。

郭福清是一名喷火军,他说“毛皮鞋都和脚粘在一起了,脱不下来,鼻涕都结冰。

拐杖就是眼睛,杵到硬的你就踩,杵到软的就是悬崖”。

印军当时参与战斗的属英国殖民主义的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德、日、意三国法西斯军队作过战。

有一百多年的光荣战绩历史,号称打遍欧、亚的劲旅”,是印军第4师第7旅。

而这批强劲的对手,部署在中印边境东线克节朗地区,占据了我国领土较多,兵力强,所以中央军委就决定在此重创印军。

克节朗地区,山路崎岖,密林交错,这对我军来说是不小挑战,反观印军,士兵食物保暖后备充足。

旅长吃个饭,甚至有直升机送到山顶。

再加上美军对印度军事帮助,可以说这一仗一开始就存在实力差距。

但是,我军凭借一不怕苦,而不怕死的士气,迎难而上,打的印度措手不及。

一名学生兵回忆说,“一开始炮声轰击,自己有些战栗,但是战友血淋淋的脚刺痛了他的眼,那种战栗瞬间变成愤怒,生死一下被仇恨置身事外”。

7点左右,解放军已经到达克节朗河谷,埋伏在印军上方。

准备八点用炮火轰响敌人,来个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猛穿插乔迂回,分割围歼入敌后,把他后路截断。

在炮火掩护下,负责主攻的是步兵第155团,仅仅用3个小时闪电战就拿下了3个据点,毁掉印军112个地堡工事,2个连外加1个中队。

自一战以后,我军以少胜多,打的印军士气溃散,中央军委10月22日发电称:“我们没必要遵守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继续前进,趁胜追击,直取达旺。”

这一仗的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打破印军第七旅神话,并俘虏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收回了克节朗河南边、北部达旺河、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部领土。

用一战表达了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的决心和客观上否认了不公平的麦克马洪线。

越过“ 麦克马洪线”剑指达旺

10月28日 3万印军又整装待发,聚集在达旺地区,而中国解放军们趁着克朗节河大捷,继续前行。

这一走,就是七天五夜,几乎没有睡觉。

一名老兵回忆说很多士兵是边走边睡,二三里路就睁开眼睛看看到哪儿了。

从克朗节到达旺,到处是原始森林。达旺河是必经之路,但唯一的独木桥被印军炸断,这导致我军部分的非战斗减员。

炮兵李兴亚回忆说:“到处是森林,摸不着方向,只能听达旺河水来找路,达旺河水就是最好的指挥员”。

新兵孙唯吼说:“士兵们就像滚豆子一鼓作气跳进冰河里渡河, 骨折受伤不在少数,明明刚刚还精神抖擞的兵,瞬间看着像一群伤兵”。

除了对体力的考验,后备供给也是一个大问题,老兵回忆说,当时干粮全吃完了,食物都是大家自己挖的。

全程没睡觉,徒步七天五夜,仅仅是吃了些野山芋野芭蕉,导致很多士兵过敏脸都肿了。

孙唯吼说:“这路上最好的一顿饭是马尿煮豌豆,可好吃了”。

解放军来到敌方,印军摆出一字长蛇阵,西藏军区就请示刘伯承,刘伯承立刻回电说敌人是铜头弱腹。

采取穿插迂回,分开包围,先击腹部的战术,总结起来就是打头、切尾、斩腰、击背、剖腹。

在首战失败后,从高官一直到士兵,仿佛都泄了气。普拉沙德是印军部署达旺的师长。

他当时就觉得中国军队会从背后偷袭腹部地区色拉,当时他就建议东部军区将领把达旺的兵力分散一部分到色拉。

这位将领听到克节朗河三个小时失守,害怕的只撂下一句话“你是师长你看着办吧!”之后便乘坐直升机回家了。

庞国华、冉福林、王世平是三人组,误打误撞在原始森林里迷路,跌入敌人后方阵营。

当时想着必死无疑,就打算和敌人拼了,在给枪上膛的瞬间,印度炮兵突然涣散。

他们以为前线都惨败了,战火打到了炮兵这里,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都放弃挣扎,选择了举起手来投降。

在克节朗—达旺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832人,俘虏1065人。

而我军队阵亡151人,负伤334人,缴获军事物资有炮75机枪122挺、各种枪械1104直升机3汽车11辆、电台74部和其他军用物资若干。中国军队阵亡151人,负伤334人。

显然我们是这场战争的获胜者,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后毛主席下令优待战俘,归还全部物资,还回撤了20公里。

这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败北的印军摸不着头脑。

胜者回撤20公里,意欲何为?

1962年自卫反击战只用了一个月就取得完全胜利,坚决的捍卫了我国主权。

但在同年11月20日,中央军委宣布中印边境解放军停止战争,并回撤20公里,开始和平谈判。

12月1日起,我军还送回印度俘虏并归还所缴获的军事物资。

中国政府这一举动引起西方媒体的恶意揣测,有人认为中国是害怕西方国家干涉,有人又认为是国内物资紧缺。

然而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是敬佩不已,认为中国采取了以退为进的外交方式,彰显了大国风范。

据老兵回忆,缴获了军事物资以后,上头管的很严,不仅不让用,还让他们擦干净,涂好新油漆,加满油,原原本本完完整整的送回去。

对待缴获的物资如此慎重,对待俘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吃好喝的先给他们,不准辱骂殴打战俘。

对于受伤的战俘,尽量让他们坐车骑马,实在不行就由我军士兵搀扶或者背起来徒步。

更贴心的是还派来战地记者,给他们拍照传递音讯给印度媒体,让他们家人知道,他们还活着。

阴法唐,担任藏族部队副政委一职,他回忆说:“

在中印边界交接仪式举行的时候,阵仗特别肃穆,也特别有趣,有些印度士兵哭着拉着医护人员的手,不愿意上车离开,哭着喊着说以后假如有机会再见面,我请你到我家吃饭”。

后来毛主席在嘉奖战功大会上总结说,中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政治军事仗。

我国本来无意挑起事端,但是要打就一定打赢。

这是因为当时抗美援朝刚结束九年,国内碰到自然灾害,西藏平叛刚结束,台湾局势蠢蠢欲动,周边国家都有些虎视眈眈盯着我国,都想捞点好处。

中印边界一仗,不仅是军事上捍卫主权,扬我国威,更像是一场政治仗,告诉那些在边界蠢蠢欲动想要挑事的边界国家不要轻举妄动。

向在摇摆不定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表达了民族解放勇于反抗的精神,率先举起捍卫主权,领土完整的大旗。

为我国外交政治赢得支持,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对于西方,是一场威慑,警告他们不要干涉中国政治。所以中印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杀鸡儆猴的政治军事战争。

克节朗河首战大捷,乘胜追击,越过西方单方面划的麦克马洪线,剑指达旺,以少胜多取得完全胜利。

这说明了中国军队的智慧和实力,我们不是任人欺负的对象,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胜利之后,优待战俘,归还缴获物资,和你和平谈判,表达的是我国人力物力充足,根本不需要你什么洋枪鬼炮,照样能给你打趴下。

选择退让不是怕你,而是教训你以后,再给你一颗糖吃,让你身服口服心也服,软化你军士气,击溃你们心理防线,让你们不做困兽之争。

果然那一战后,印军士气一泻千里,产生了厌战情绪,边界和平谈判得以达成。

据统计,中印自卫反击战全战中,共歼灭印军8853人,其中击毙4885人、俘虏3968人。我军牺牲722人、负伤1697人,我军没有一人被俘虏。

结语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这一仗,获得了六十年的边境稳定局势,否定了不公平的麦克马洪线,收回全部失地,把印军哨岗据点打回传统习惯线上。

继抗美援朝之后,打击了帝国主义想要围剿中国新政权的愿望。

如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本质上依然是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的世界。

钓鱼岛争端、台海问题、中印边界的风波一直都没有停歇,部分外国媒体攻击我国胆小怯弱。

但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来看,在我国最弱时,都能大胜,更何况是今天的中国。

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正如毛主席所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今天我们的不惹事,也像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回撤二十公里的心理战,以退为进,唯有和平的发展环境,才能韬光养晦,富强繁荣,不战而胜。

0 阅读:138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