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今天这位结友的分享,更想将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给大家来科普。我们在日常随访的过程中影像报告中除了尺寸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参数就是结节密度,即报告中的CT值,但CT值中也有“个中差异”,在日常随访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区别。
常见的CT值其实分为最高CT值和平均CT值两种,我们一般情况下更加关注后者。因为绝大多数结友的结节都是良性的,良性结节尺寸相对较小,且内部“分布”是均匀的,所以直接给出平均CT值就可以代表这个结节的实际情况了。这样适应范围较广,可以快速解决绝大多数人的检查需求,平均CT值更注重整体密度的评估。
而最高CT值的检查方法会更关注结节内部密度最高的部分(关注区域较小,关注度更高),通常情况下是在需要提高关注的结节,在已经测量过平均CT值的情况下,再次重点指出需要关注的高密度区域,给予足够的提示。
今天这位结友的情况就稍有不同,虽然平均密度只有-676HU,好像是属于纯磨阶段。但从片子上就可以发现结节明显的“恶”相,可以肯定不是“简单的”磨玻璃结节,其已经明显暴露其中的实性部分;其平均密度低是因为浸润灶范围还较小,“拉低了”整体密度,实际上已经到了微浸润阶段,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最后的病理结果也验证了判断)。
我分享这个案例是想告诉大家,在日常随访过程中,不忽略一个危险因素,也不盲目焦虑,失了分寸,应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全面、准确地评估肺结节的性质。
以下转自结友的分享:
尊敬的戴主任、刘权兴主任、杨柳泉医生:
2025年2月7日是我在重庆新桥医院做手术的日子,也是我的重生日!
回想在重庆的十多天时间,对戴主任团队、刘权兴主任、杨柳泉医生以及护士站的所有医护人员充满了感激、感恩之情!
感谢刘权兴主任为外地患者着想,让我第一时间住上医院;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戴主任亲自发短信告知我们结果;杨柳泉医生有耐心、认真负责,术前认真给我讲解需要知道的事情,术后指导我锻炼、咳嗽;感谢护士站妹妹们的精心照顾。术后第三天我就顺利出院了!
现在术后已经一个多月了,身体基本恢复,刀口基本没有感觉,也早已返回工作岗位,不仔细感觉基本感觉不到动过手术。
我2月2日在重庆新桥做的最后一次CT结果是右肺上叶一个6*6mm磨玻璃结节,CT平均值是-676hu,虽然结节较去年没有明显长大,CT平均值也较小,但主任接诊后仍判断处于原位-微之间,我非常相信主任的诊断,坚决要求手术。
术后收到主任的短信,考虑微浸润腺癌,根治了!手术后病理的结果就是微浸润!戴主任和刘权兴主任诊断得非常正确啊!我非常万幸!平时我经常在头条、抖音看戴主任的科普视频,知道微浸润是最好的做手术时机。现在想来,虽然我的肺结节很小,平均CT值也较小,但竟然也是微浸润啊!在这里,跟广大结友们也说一句,如果戴主任及团队成员判断是不好的结节,该做手术还是要果断做的!
最后,再一次感谢戴纪刚主任、刘权兴主任、杨柳泉医生!身体长不好的肺结节是我们的不幸,但因为有你们这些好大夫是我们的幸运!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的回复
谢谢您的信任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