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给大家发布了《恶性肺结节消融手术:是神器还是坑?严格把握适应症是关键!》,后台有很多朋友留言咨询这样的结果是否符合所有肺癌的诊疗思路,是否可以具体的讲解一下肺癌的治疗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项。所以今天将相关问题汇总和整理,帮大家了解该如何“去除”肺癌带来的风险。本着“心中有数,遇事不慌”的原则,今天就分为几个板块给大家详解肺癌的治疗方法和辅助治疗。

在现阶段的肺癌诊疗中,具体大方向是由肺癌类型“决定”的,也是辅助诊疗的关键参数。现代医学中的肺癌分类中,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个大类。肺腺癌、肺鳞癌均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非小细胞肺癌更多的表现为高分化、中分化类型,整体病程较为可控,术后也更不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小细胞肺癌(SCLC)多为未分化或低分化,具有极高的转移风险。临床常见小细胞肺癌在早期就会发生广泛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或是远端转移。
如果用一些具体参数来对肺癌进行划分,那么怀疑肺癌的肺内结节;I、Ⅱ期和部分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T1-2N2MO; T3N1-2M0;T4NO-1MO可完全性切除)和I期小细胞肺癌SCLC(T1-2NOMO);少部分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单发对侧肺转移,单发脑或肾上腺转移者这些情况属于可以手术范围,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这样的辅助治疗。
反之,全身状况不佳,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能耐受手术者(身体情况无法接受手术带来的“冲击”,常见于老年人);绝大部分诊断明确的IV期、大部分ⅢB期和部分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通常不建议手术(小细胞肺癌(SCLC)手术效果很差,一般情况建议联合治疗)。

国家发布的治疗标准中明确指出,手术是可完全治愈肺癌的唯一方式,绝大部分早中期肺癌都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所以作为治愈的唯一方式,阶段和治愈率有着不一样的差异。目前肺癌分期主要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期非常复杂,所谓这个难题交给医生,大家简单了解即可),每一期中又会根据疾病情况的不同再分期。现阶段的治疗之中,Ⅰ期至ⅢA期都是适宜手术的。
0期:肿瘤限在原发局部未知,未侵犯周围组织,无肺癌转移,属于肺癌浸润前病变,此时手术治愈率为100%,微浸润阶段(浸润灶<5mm)治愈率也接近100%(最新T分期中已经没有0期);
Ⅰ期:肿瘤较小,未侵犯周围组织,无淋巴转移(根据肿瘤大小分为ⅠA期和ⅠB期),平均治愈率为85%。而ⅠA期(肿瘤较小)又细分为ⅠA1、ⅠA2、ⅠA3,他们的治愈率有较大区别(92%~85%);

Ⅱ期:肿瘤较小,有/无周围组织受累,无淋巴转移,平均治愈率为65%。其中ⅡA期是肿瘤稍大,治愈率为72%;ⅡB期是肿瘤较大,有/无周围组织受累,无淋巴转移,治愈率为58%。
ⅢA期:肿瘤较大,组织侵犯、淋巴转移,治愈率为20%—30%,
辅助治疗或“保守”治疗手术主要是切除肺部组织的病灶和周围肺组织,对于散在的肺癌细胞(循环肿瘤细胞)或微转移灶是没有办法的;同时就是前面说了可能存有些情况下无法手术,那么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辅助治疗或“保守”治疗来达到控制病灶效果的。常见的方法消融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等。
其中消融治疗应该是我们最长听到的,现阶段常见消融分为三类,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和冷冻消融(新桥医院使用的是氩氦刀消融肺肿瘤,在以往的科普中也专门给大家说过),其适应范围也比较明确:瘤直径≤2cm,且位于肺外周1/3(距胸膜≤1cm);病理证实为原位癌或微浸润腺癌(无脉管、胸膜侵犯);多原发肺癌,无法耐受多次手术;心肺功能差(FEV1<40%或心脏射血分数<50%);高龄(>75岁)或合并多重基础疾病;心理压力大拒绝手术且接受定期随访。常见不良反应为:气胸(发生率约15%-30%);咯血(发生率约8%);胸膜炎性疼痛(发生率约20%)。

靶向治疗是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如EGFR、ALK、ROS1等)进行精准打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单克隆抗体。适应范围为: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无法进行手术或放疗;肿瘤细胞存在明确的分子靶点(如EGFR、ALK、ROS1等);患者一般状况较好,能够耐受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肝功能异常、腹泻、间质性肺炎等。需要注意的是靶向治疗前必须进行分子检测,以明确肿瘤细胞是否存在相应的分子靶点。此外,靶向治疗可能会出现耐药现象,需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常见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适应范围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法进行手术或放疗;肿瘤细胞PD-L1表达阳性(TPS≥1%);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无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常见不良反应为:免疫相关炎症、内分泌紊乱等。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近些年一种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高度精准的放射线,将高剂量的辐射集中照射到肿瘤病灶上,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SBRT具有高精度定位、高剂量照射和短疗程的特点,对于不耐受手术者,5次高精度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指南推荐剂量为50-60Gy/5次。适应范围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肿瘤直径≤5cm,且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肺功能较差,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约5%-10%)、胸壁疼痛等。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让我们可以高效和安全的“应对”和“处理”肺癌带来的危险。通过精准化、个体化、综合化的诊疗手段,我们有望将肺癌“牢牢控制在”一个安全的阶段。那时无需再因疾病而焦虑和恐慌,只需解决心中的“未知”,必将得到“最好”的健康生活。
最后有句话送给朋友们: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日出。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还会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挑战。但只要我们坚信,我们坚持就一定可以实现心中所想,披荆斩棘,向着成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