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怕事、爱打人?用2套方法训练他,上幼儿园不哭也不闹

美妈很帅 2021-03-25 19:41:40

文丨美妈很帅

孩子经常打人骂人,不敢交朋友,爱抢别人的玩具,与他人发生冲突不知该如何解决,做人做事畏畏缩缩、这些都是社会能力比较差的表现。

孩子胆小怕事,遇事只知道哭闹,是很难容易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让他成为一个阳光自信又能从容处理各处人际关系问题的人呢?

社会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能与他人友好相处,遇到棘手问题能快速解决,面对冲突能从容沉着应对,甚至还能把危机转成机遇。它有个英文缩写,叫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

看到这里,或许大家还是感觉有点抽象。

试想一下这样的情景:你家孩子拿着心爱的奥特曼在地上玩,一个小朋友突然跑过来抢他的奥特曼,你会怎么做?

在我的观察中,有的家长选择让他们自个儿处理,有的家长直接命令那个小朋友把玩具还回来,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别抢,我们回家买一个”。

相信不少家长认为第一种做法是最高明,但其实3种做法都不妥。正确的做法是,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熟练运用ICPS训练法非常关键。美妈在ICPS训练法里提取了2套非常实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随时随地开展字词游戏

在孩子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也就是一两岁左右,我们就要多说一些有选择空间的词语,比如“是/不是”、“相同/不同”、“之前/之后”、“可能/或许”,“一些/所有”,等等。

在日常带养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选择这些词跟孩子交流,“你把一些玩具放在盒子里,还是所有的玩具都放在盒子里了?”

从小玩这些字词游戏,孩子能获得很强的社会能力,他会知道这个世界除了0跟1,还有别的选择。

一般人只能看到已经发生的问题,但社会能力强的人,他还能预见潜在的问题并想办法预防这个问题的发生,他看到的、想到的都比一般人深远。

就好比一座冰山,大部分人看到露出那一角,就认为它是全部,但其实肉眼看到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现在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令人悲痛的新闻:有些孩子会因为老师或家长的一句批评,以十分极端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甚至不惜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他具备较强的社会能力,当他遇到冲突或面临挫折的时候,想必可以想出更柔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从小教他识别不同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

当孩子正在经受挫折,哭得很伤心的时候,家长脱口而出的是,“哭能解决问题吗?”

当孩子情绪崩溃,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而尖叫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反应是压制,“你再叫一下,有你好看的!”

这样做孩子或许乖乖听你的话,把激动的情绪压下去了,但他学到的是什么?学到的只是你的控制、限制、攻击以及批评的语气。

日本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项测试:他们让那些经常欺辱其他同学的孩子去看有着不同表情的图片,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很多都分不清图片上的表情是什么,即便图片上的人的表情已经愤怒到极点了,孩子却说他很好,甚至说很高兴。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的感受从小就被别人忽略了,他的情绪没有容身之所,久而久之,他也成为那个容易忽略别人感受的人。

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情绪稳定而温暖的人,我们从小就要教他识别喜怒哀乐了。

在一两岁的时候,我会用绘本来告诉孩子,指着绘本主人公的表情对他说:他现在是什么表情,有什么感受,并利用语气跟表情,现场演给孩子看。孩子觉得有趣很快就记住了,下次再念那个地方,他也会模仿动物当时的表情。

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有心人”,跟孩子一起观察生活的片段,教孩子识别人的感受。

比如,儿子的玩伴皓皓心爱的玩具被别的小孩抢走了,在不停地哭泣,我会问孩子,“你认为皓皓现在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

如果孩子还很小,还不会表达,你问完停顿一下,让他思考完之后再告诉他;如果他会表达了,就让他自己来回答你。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孩子3岁之前是在注重亲密关系的培养,3-6岁要注重性格的培养。大多数孩子3岁左右就入园了,幼儿园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想要孩子在学校“闯得开”,除了创造温馨有爱的成长环境之外,1岁左右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社会能力了!

0 阅读:11

美妈很帅

简介:专注分享孕产、育儿与辅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