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我放弃提干机会,回家考上了大学,如今干部退休

浩哥评武器 2025-02-15 14:58:38

"那就这么定了,子健去考大学!"爹重重地把烟锅在桌子上一敲,我的心却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我叫荣子健,出生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叫荣家湾的小山村。1977年,我正在部队当班长,眼看就要提干,可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让我彻底乱了方寸。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文革刚结束,知识分子纷纷重返工作岗位,整个社会都在讨论科学春天的到来。我们村里还从未出过一个大学生,能读到初中就算是了不起的"文化人"了。父亲是村里的民办教师,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执教几十年来桃李满园,大家都尊称他一声"荣先生"。

"荣班长,组织上决定让你提干,这可是大好机会啊!"指导员老周语重心长地说。在那个年代,提干意味着从此吃上"公家饭",再也不用回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全连就这一个名额,多少人眼巴巴地盼着呢。

"首长,我是真想考大学。"我红着眼圈,声音都在发颤,"您看,现在国家多需要知识分子啊!再说,我爹一辈子就盼着能有个大学生儿子。"

老周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笑骂道:"你小子,倔得跟头老黄牛似的。行,我支持你!不过你得答应我,一定要考上!要是考不上,你就给我滚回来继续当兵!"

回到家里,我战战兢兢地把这事跟父亲说了。没想到父亲不但没反对,反而一脸兴奋:"好!咱荣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就盼着能出个读书人。"说着,他颤巍巍地从土炕下翻出一个布包,抖抖索索地打开,里面是一沓沓发黄的票子,"这是我这些年攒的,够你复习用的了。"

母亲在一旁抹着眼泪:"你爹这些年省吃俭用,连顿好饭都舍不得吃,就为了给你攒这个钱。"

看着父亲布满老茧的双手,我心里一阵酸楚。从那天起,我开始了艰苦的复习。白天帮着干农活,晚上就趴在煤油灯下看书。好在部队那几年练就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再苦再累也咬牙坚持。

"子健,你小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的老战友李德海专门从部队请假回来看我,"你说你,当兵立功有机会提干不要,非要回来啃书本。万一考不上可咋整?"

"老李,你是不知道,现在不一样了。"我放下手中的《数理化自学丛书》,认真地说,"国家要发展,就得靠科学技术。咱们这些当兵的,也得为国家的建设出把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初,我收到了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全村轰动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比过年还热闹。父亲老泪纵横,紧紧握着我的手:"儿子,你可给咱荣家争光了!"

大学四年,我始终牢记父亲的期望。每天第一个进图书馆,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毕业时,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分配到省级机械研究所。那些年,我也一直惦记着部队。每逢春节,老周都会来信,说连队的发展情况。

然而,1985年的一天,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我那些年的老战友李德海,在一次演习中为了救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得知这个消息,我整整一夜没合眼。如果当年我留在部队,或许能和他并肩作战,也许能避免这个悲剧。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触动。我决定要在科研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来告慰李德海的在天之灵。我带领团队研发新型装甲材料,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改进,终于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成果不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军人提供了更好的防护。

2017年,我从研究所所长的岗位上退休。回首往事,我感慨万千:如果当年接受提干,现在可能已是个团职干部。但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那个年代,祖国最需要的是科技人才,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退休那天,我专门回了趟村子。在父亲的坟前,我放下一束花:"爹,您的儿子没给您丢脸。这些年,我为国家培养了几十名科研人员,申请了十几项发明专利。您看,现在咱们村里的年轻人,都争着考大学了。"

如今,每当有年轻人问起我的经历,我总是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有勇气追随内心的选择。那个年代,我选择了读书,选择了用知识报效祖国。这个选择,让我无怨无悔。"

前些日子,我的老部队特意邀请我回去做报告。站在熟悉的操场上,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突然觉得,也许当年的选择,正是最好的选择。

"有人问我后不后悔。"我望着下面认真聆听的官兵们,"我想说的是,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重要的是,无论选择什么,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

话音未落,掌声如雷。

那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欣慰的笑容,听到了李德海爽朗的笑声,想起了老周严厉而慈祥的目光。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0 阅读:129
浩哥评武器

浩哥评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