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讨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没落的文章,其中很多是笑话他们,甚至是偷着乐的心态。对于其现在还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表现,也产生了有趣的看法,觉得这位退休的大爷,应该是去跳广场舞的时候了,不应该再出来想主持所谓的“公道”。
英国为何成为日不落帝国呢?我们的教材上已经给了我们标准答案,那就是垄断资本要掠夺海外的市场和原材料资源。他们凭借着工业革命后,在军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搞殖民,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其中受难的就包括大清,只是大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意思是坏人是有两伙的。
我一度对此说法深信不疑,甚至认为这就是公理,就跟物理学上的公理一样不容置疑。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印度靠“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就可以独立,对此就有些怀疑了。因为,这在我们的历史上,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故事;甚至是全球中古以前的历史中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不信可以查一下史料,在蒙元帝国时代,这样试试看;还别说蒙元帝国,就在300多年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能说明没有暴力基础的“不合作”方式的后果有多么可怕。
殖民者为何会因为一些舆论、商业和社会活动上的受阻,就想着逃跑呢?这绝对不符合中古时期及以前的兴亡规律。为此,我想到了10多年前看到的一种观点,作者叫斯特勒彻,现在已经在中文互联网上找不到他的信息了,我记得好像是一位美国还是英国的记者。
其大致观点是,因为要做国际贸易,所以需要舰队,除了防止海盗的骚扰,还要打击不是同一种贸易模式的前殖民霸主,比如西班牙和荷兰。因为,原料和市场都在海外,就需要对海外资本搞资本输出,于是就在当地建立了工厂等设施,当地的统治者和民众基于各种政治需要,时不时地会冲击这些工厂等固定设施,正如现在的莫桑比克一样。
于是就需要向当地输出军队和干涉内政的政客或说客。由于当地的政权是快速变化的,至少是不稳定的,而英国等殖民者的政权更替对殖民政策的影响不大,慢慢地这些殖民地就落入到这些殖民者之手,产生各种总督及类似官职。
我们教材上一般都是这样描述的,这些殖民者给当地带来了极其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是两面性的,殖民者拿走了当地人的很多机会,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但也带来了些许变化,特别是原来的底层民众从来没有感受到的变化。
那就是社会比以前更加文明了,比如印度寡妇殉葬和中国妇女缠足的野蛮陋习,都有英国殖民者和民间人士的功绩在里面。另外,殖民者们兴办了现代教育,可能的原因是他们需要有为其服务的更好的韭菜,但这些教育手段不可避免地培养了当地的人才,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精英。最终也是这些精英,所推动的民族觉醒运动,并赶走了他们。
我以前一直想不通,为何这帮殖民者不在这些殖民地搞愚民政策,让这些殖民地跟以前一样永远落后下去呢?最近这些年我有点明白了,因为殖民者的总督和其他官员,很多也是普通人,爵士只是一个荣誉而已。普通人知道,如果对别人的孩子搞愚民政策,迟早自己的后代也会被别人这样对待,爽了自己,害了包括自己的子孙后代在内的所有人,仍然愚蠢的。
那么,有没有尊重当地野蛮风俗和恶意对待民众的习俗,而让自己在当地的投资免受其害的呢?短期内的投资,比如,帮助建设一些基础设施等是有可能的,中长期的投资是很难办到的。日不落帝国试了数百年都失败的事,不可能其他谁就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因为这并非由影响力决定,而是由更底层的经济规律决定,抢劫获得财富的速度远高于创造,这就是残酷的规律。
那么,都去抢行不行呢?显然也是不行的,抢了农民的种子,今年是吃饱了,明年就得和民众一同饿死,最多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差。那么谁可以抢,谁又不可以抢呢?弱肉强食的规律又告诉我们,只能通过生存法则的竞争可以取得优势的人可以抢,其他人就得被从肉体上淘汰。
经济规律是社会的底层逻辑,生存法则是生物界的底层逻辑。如果一个社会越向底层逻辑靠近,并以此来争夺越来越少的资源。这不是退化,又是什么呢?
怎么办?以前的日不落帝国可能想过要改变那些他们认为野蛮的地区,他们失败后认为,看不下去的时候,适当援助点食物等必需品,可能是成本最低的。二战后,主要由漂亮国接下了这项差事,他们并不能比日不落帝国做得好太多,能改造的也只有日韩等极少数国家,大多数无可救药的地方,他们也只能无奈放弃。
怎么办呢?弄不了就放弃吧,有人不愿意放弃,那就让他们去搞吧。正常人应该做出理性的选择,至少不去成为别人的牺牲品。
用户11xxx39
不知道放什么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