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读《道德经》,都拼了命地往义理深处追究,一直追究到玄牝之门,我相信,《道德经》不是求仙之道,它与诸子之学一样,是经世之学。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没事读读《道德经》,一定会发现自己是个事后诸葛亮;会和我现在一样,也是去劝大家没事读读《道德经》;这大约就是庄子说的“道行之而成”,人要用一生的经历去感悟道德真言,等什么自己什么都明白了,秋叶也已经飘落了。
更要命的是,年轻时即便把五千言背的滚瓜烂熟,也全然没体会,无非是多了些附庸智者的警语,就算能掰扯上几句,也不过是“物谓之而然“。
老子五千言,是妥妥的帝王术。
但是,历史上并没有过成功的案例。
汉初文景之治,因窦太后喜黄老之术,做皇帝老子的也要熟读《老子》、《庄子》;其实,汉初的黄老之术讲得是“刑名之术”,与先秦老子的治世思想不完全是一回事。
老子认为治天下者,有四个等级。
《老子.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四个等级,四种境界;大家不妨审视下自己,处在何等境界?
一流的管理者
最高的境界是“太上,不知有之“。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不知有之,这怎么可能,大家居然不知道自己的老大是谁?这其实说的“无名“,是不知其“名”,名者,名位也。“生命可以承受之轻”,这是我的网名,网名人皆有之,名分却要看平台给你开通的创作权限了,再冠上优质,那就是“有名”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但凡可以命名的都不是常名,秦始皇这个名充满了永恒渴望,结果传了二世就结束了,可见,再了不起的管理者,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无名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
这问题也就来了,名都无了,这还叫帝王吗?
这就要看《老子.第八十章》中的理想国,那是一种下什么样的管理构架,理想国的老大与天下苍生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老子的理想国是“小国寡民”,这就是《老子.八十章》的内容:”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在追求“小国”吗?
小其国的另一面是反对扩张,老子反对的扩张也不是武力的扩张、开垦的扩张,反对的是制度化的膨胀。老子之学是商文化的传承,先祖为部落联盟领袖少昊,一切要从少昊说起。
少昊又是什么概念?
少昊是部落联盟领袖,部落联盟并不是一个庞大的统一帝国,它多少有点像今天的联合国,联合国主席并不是一个统治者,而是各国公约的执行者。少昊当然不同于联合国主席,因为部落联盟是胞族的盟约,胞族皆出自少昊,他是族脉,家族从大家分成了小家,各自却又是独立的。少昊繁衍了胞族,却不拥有胞族的土地、财产、人民,这正是老子说的道的精神,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持”,是玄德。是小其国,寡其民。
古人的说的名,在帝王是等分之名。
少昊只是一个盟约的见证者,从先秦的名实关系说,即为无名。所以,太上,不知有之,是不知其名分。正如我们今天的群主,真的很多人不知道是谁,群主也没什么特权名分,这就是管理者的最高境界了。
周王朝有一个根本的不同,这就是周初的大分封,大分封形式上胞族立国了,其实是周王朝以血亲为纽带,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制度性的扩张,老子要”小“其国,”寡“其民,当然是回到少昊时代的部落联盟,做”无名“的领袖,就这么个“太上,不知有之"。
二流的管理者
二流的境界是“其次,亲而誉之“。
这好理解,一个人人都赞美的王者,不失为好的管理者;儒家笔下的尧舜便是,称得上亲而誉之了。庄子却写了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许由不过是箕山下耕田的农夫,可见,管理者做到了亲而誉之,不算顶流。
老子也说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只要你还没有达到无名的境界,还有一个美名,那就会有对立面,就一定会有斯恶矣,不算完满。
有人骂群主吗?好像没有,有人骂联合国主席吗?好像也没有,历史上有不被骂的权力人物吗?好像一个也没有。
三流的管理者
三流的境界是“其次,畏之“。
历史上的成王败寇,拼到了头也就是一个三流的管理者。主席说数风数人物还看今朝,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通通都是三流政府,是以武力征服天下。
诚如罗素所言,强权往往不是被对手干掉,而是内部矛盾激化,最后是自己干掉了自己,一个靠武力的帝国,人人畏惧的生存环境,难以长久,往往瞬间崩塌,古罗马、大秦帝国都是例子。
四流的管理者
末流的境界是“其次,侮之“。
这是最差劲的管理者,是一个人人都嘲笑的管理者,这样的管理者有吗?
阿斗算一个吧,一个管理者要做到让人人都嘲笑,也不太容易。不但自己没什么本事,还要充大头,什么都要管,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管理者遍地都是,阿斗还真不是这样的人,阿斗只是不求进取,也无力进取,只好乐不思蜀,实属无奈之举,保命而已。
老子说的末流的管理者多半是宋襄公,信了孔老二仁义那一套“言教”,结果兵败泓水,自取其辱。
老子的治世之理,适用于现代吗?
作为一个管理者,又如何做到平视天下,做到“我自然”?
皇上
好文章。[点赞]
千手千眼千脑1296
智能天道系统就是最高的管理[点赞][点赞]
张打铁
胡扯
看见红色
哪来几重?抱一为天下事而已
江渚渔樵
还在生理需求温饱段,既没起盗心,也没思淫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