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有两户人家,强劳力,但从不去打工,就在家搞传统种植和养殖,一年到头收入还可以,基本算小康生活,但他们的模式却无法被其他村民复制,也得益于大多数人外出打工,否则也是难以为继。
第一家,夫妻两人60岁上下,三个子女,大女儿、二女儿已经出嫁,小儿子大专毕业在重庆进厂。他们夫妻二人从来没有外出打工,最初,90年代男主要是做倒卖黄牛生意,东家买来西家卖,或者卖到屠宰场,一头牛怎么也会赚点,不过他比较节约,也不用车运输。听他说,有时在外乡买头牛,沿着公路走十几个小时才到家,半夜赶路也很正常。最近几年,倒卖生意的模式略有改变,买牛来自己喂,公牛喂到一定重量就转卖出去,母牛生了小牛再卖,小牛养大也是钱。而我们周边基本都是喂养黄牛,除了吃肉用来耕地。他一直保持5到6头黄牛同时在栏。
除了喂牛也喂猪,一般都会喂养四五头年猪,但去年下半年开始价格一路下跌,今天就喂得少了。猪和牛需要大量的粮食都是自己种,种了差不多20亩玉米,其实他家的地只有两三亩,其余土地都是捡的,邻居全家外出了,免费送给他耕种。据他说,一年到头他还是要挣七八万,但确实很辛苦,一年到头不得休息一天,比起打工都累。
第二家,夫妻两人50岁左右,三个子女,大女儿出嫁,二儿子职高毕业进厂,三儿子还在读职高。他们两户的模式差别不是太大,这家没有做倒卖生意,就是单纯养牛、猪、羊,还有就是种地,种地面积也是20多亩。最开始几年还没有那么多荒地时,种自己三兄弟的地,大哥去世得早,两个侄子外出打工,土地交给他打理;二哥在沿海打工20年了,土地也是他在弄,他三兄弟全部土地差不多有10亩了。
随着,村里外出人口越来越多,荒地也越来越多,捡土地太容易了。只要平时关系可以,没得大矛盾,一声招呼就可以把地给你耕种,只要是种庄稼、不丢边界就行。所以,他们捡地也是捡交通方便的地块,能用三轮车最好了,远了不要。
他们之所以能成功,一是本身勤快有劳力,天天下苦力,别说女人,男人都受不了,但他们两家夫妻都是下苦力,我们当地说法是“下癌大力”;二是得益于外出打工群体,如果农民不出去打工,土地自己耕办那他们就无法获得这么多免费资源;三是基础设施建好了,村内公路四通八达,很多都能通到地头,如果是最原始的耕种模式,两个人种10亩就不得了了。
实际上,他们的辛苦程度远高于打工,收入比做工地还约低,如果夫妻档做泥工、木工、水电等,收入要高得多,他们就是因为文化低、没有技术,只有选择在家干农活。而现在,大家习惯了工地的高工价,也不愿意回村种地,种地种好了其实是细水长流。
如果是你,你愿意打工做工地还是在农村种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