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给你聊聊,困扰很多女性朋友的,外阴瘙痒问题。
这个病,不少患者默默忍受多年,没法说,也不好去看。作为中医人,我是深深知道的。
在这方面,中医有一些办法,是可以拿来借鉴的。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案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0岁,医案记载姓许。
这个人啊,从三年前开始,就有外阴瘙痒的毛病,时轻时重,不见彻底好转。
最近这一个月以来,她的问题有所加重,局部瘙痒不堪不说,还红肿不已。
各种方法,她自己都试过了。现在无计可施,她这才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口苦口干,脉象弦细,舌苔薄黄。细问得知,患者现在晨起的时候,眼泡浮肿,小便发黄。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龙胆草3克,车前子10克,柴胡2克,黄芩5克,当归、泽泻各10克,木通3克,生地10克,生甘草3克,丹皮6克,茯苓15克,白藓皮10克,外用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坐浴。
结果如何?患者如法应用3天,局部红肿消失,瘙痒感大大减轻。但是,患者依然口苦,眼泡浮肿。
这时候,原方不变,继续投用一周。最终,患者诸症悉平,化验指标恢复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复述完了。它最初刊载于1988年的《辽宁中医杂志》。
这里面的道理,我想和你好好说说。
方才我讲过,外阴瘙痒这个病,对女患者来说十分难受。就医,不好意思,所以能忍就忍,一拖再拖。譬如上文医案里这位,就是忍了三年,才正式就医。
那么,是什么导致患者发病呢?
我们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这患者属于湿热下注。
你看,此人口苦,这考虑湿热之邪蕴阻肝胆,胆气上逆所致。
晨起的时候眼泡浮肿,这考虑湿热弥漫,上犯于头面。
患者小便尿黄,这考虑湿热下注,影响气化。
舌苔发黄,那是湿热蕴阻之象。
肝经,循少腹环阴器。湿热这东西,如果循肝经下注,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患者阴部异常。瘙痒,不仅出现在女性身上,也会出现在男性身上。这是十分普遍的病因病机。
所以,综上所述,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在于肝胆湿热,下注于外肾。
那怎么办啊?有湿热,就清湿热呗。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龙胆草3克,车前子10克,柴胡2克,黄芩5克,当归、泽泻各10克,木通3克,生地10克,生甘草3克,丹皮6克,茯苓15克,白藓皮10克,外用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坐浴。
这里头,龙胆草,善于清肝经湿热。黄芩辅助龙胆草,清热燥湿。车前子、泽泻、木通,通利小便,令湿热随小便而去。
这样的用药,容易伤阴,所以用生地和当归养阴血。苦寒之品容易郁遏肝气,所以用柴胡疏肝解郁。
以上这些,可以说是龙胆泻肝汤的应用。在这个基础上,用丹皮清肝热,用茯苓健脾利水,用白藓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这就是内服方的基本用意。
外用药,苦参可以燥湿清热,蛇床子可以燥湿祛风,杀虫止痒。这两味药外洗,也是常用的办法。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们借鉴、参考。
也许你会说,文老师,是不是所有的女性外阴瘙痒,都有可以用这办法来应对?
我说,未必。文老师能肯定的,仅仅是如上方法,确为临床所采用,而且取得过很好效果。它的辨证要点,就在于肝经湿热。如果离开这个应用指标,则未必适用。所以说,多年来受此病困扰的朋友,应该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加减。我个人认为,其中以苦参和蛇床子水煎坐浴的办法,适用范围倒是挺大。部分轻症患者,可以适当尝试。
总而言之吧,这作为一种临床经验,我给你剖析转述,希望可以对部分患者,起到一点帮助作用。
当然了,最好的应对方法,是避免让体内产生湿热之邪。这要求我们在起居、饮食方面,倍加注意。另外,一旦有这个毛病,最好不要拖,要立即就医。否则,湿热蕴结越来越严重,问题解决起来的难度,就越来越大。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