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双标:一边为王熙凤打抱不平,一边对王夫人幸灾乐祸

浮生漫读人生长 2025-04-18 22:52:33

这届读者很有趣,一部红楼,总爱用双标来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所谓“第三者”的态度。

有时候真的难以置信,已经是2025年了,还有人热衷于打“小三”,体现的正是不合时宜的“争抢男人”的心理。

为什么说不合时宜呢?很简单啊,现在不是流行“姐独美”吗?从这个角度来看,宝钗是妥妥的“姐独美”先驱!

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这篇主要讲读红的有趣双标:一边为王熙凤抱不平,一边对王夫人幸灾乐祸。

对于王熙凤对尤二姐的折磨,其实作者非常明确地定了性:“苦尤娘”、“酸凤姐”,二姐是苦命人,凤姐是醋缸子。还有“赚入”、“借剑杀人”,都是直接对王熙凤阴谋狠毒的批判。

可读者并不愿意接受作者的态度,一定要站队凤姐,认为打“小三”嘛,使啥手段都是应该的。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尤二都不是凤姐的威胁,自然也与现代的“三”不是同一个概念。

虽说贾蓉和贾琏都承诺,“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但其实尤姐二并不是因为这个承诺才愿意嫁贾琏的。

书中明确说明了尤二的想法:

“在先已和姐夫不妥,又常怨恨当时错许张华,致使后来终身失所,今见贾琏有情,况是姐夫将他聘嫁,有何不肯。”

“已和姐夫不妥”,名声已经坏了,想要嫁个好人家已经不敢妄想了。

“怨恨当时错许张华”,张华家家境败落,衣食不周,穷得吃穿都成问题,过惯了好日子的尤二姐不肯嫁她,也是人之常情。但因为有婚约在,尤二姐也不能轻易另嫁,所以说“终身失所”。

这二者说明尤二姐的处境艰难,需要有人将她拯救出来。

然后是“贾琏有情”,这是重点,不是都说难得有情人吗?本来尤二姐并没妄想嫁个多好的人家,只要能不计较她的名声,能保她衣食周全,能帮她摆脱张华,就已经很满足了。

贾琏不但都能做到,而且还对她有情。这对尤二姐来说,简直是老天爷开了恩,中大奖了,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姐夫将他聘嫁。”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古代女子嫁人,娘家背景相当重要。贾珍为尤二姐的婚姻作主,相当于愿意为尤二姐背书。

这就好比贾母要为薛蝌和邢岫烟“硬作保山”,并让尤氏主持,相当于将邢岫烟当成贾府女儿出嫁,为岫烟抬高了身价,给足了邢夫人面子。

按照贾蓉和贾琏的说法,“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那么尤二姐就该等凤姐死后再进贾府,守着这份信念,安心做贾琏的外室。

但是,当凤姐找上门来,以贤妻的身份来接尤二姐进府,尤二姐一丝一毫的犹豫都没有,“原该跟了姐姐去”,而且毫无顾忌地把所有家当都交给凤姐保管。

书中还写了尤二此时的心思:

“尤二姐见了这般,便认她是个极好的人,小人不遂心,诽谤主子,亦是常理,故倾心吐胆,叙了一会,竟把凤姐认为知己。”

这哪是盼凤姐早死取而代之的心态?

可见,尤二并没把贾蓉和贾琏的承诺当回事,她也没有痴心妄想要做正室,能嫁个不嫌弃她的有情人,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另外,从贾母及王夫人的态度可知,贾琏把尤二姐娶进门,是合乎情理的事。

先是王夫人的态度。

王夫人是王熙凤的亲姑妈,如果要站队,当然应该站自己的亲侄女。

但是,当王熙凤把尤二姐带进大观园,向各位长辈见礼时,王夫人的态度是这样的:

“王夫人正因她风声不雅,深为忧虑,见她今行此事,岂有不乐之理。”

王熙凤爱吃醋,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当时的礼制对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能吃醋,所以七出之条里有一出就是“妒忌”。

如果贾琏认真计较起来,他是可以用这一条休了凤姐的。

即使不被休,凤姐的名声也会影响到王家,所以王夫人“深为忧虑”。

现在看到凤姐对尤二姐的态度,俨然就是一个贤妻,不但不妒忌,反而对二姐爱护有加,所以王夫人开心了,“岂有不乐之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尤二姐的出现,和平儿一样,可以帮凤姐立牌坊,赢得好名声,破除她妒忌爱吃醋的传言。

再看贾母的态度,先是将尤二姐上下打量个遍,发现是她喜欢的类型,然后答应了凤姐“先许她进来”的请求,说:

”这有什么不是?既你这样贤良,很好。只是一年后方可圆得房。“

贾母也肯定了凤姐的贤良,可见在凤姐生不出儿子的情况下,给贾琏娶个二房是正理。只是娶的时间不对,不该在国孝家孝期间,所以贾母要求“一年后方可圆得房”。

回头再看整个过程,从贾琏看上尤二姐,到偷娶,再到凤姐把尤二姐接进府,从头到尾,尤二姐都是被动的,她没为自己争取过什么。而且,她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明确,就是二房,把凤姐放在前面。

在这种情况下,凤姐依然设计“借剑杀人”,非置尤二姐于死地不可,这就不是斗“小三”了。因为尤二根本不是“三”,是“酸凤姐”的妒忌心作怪,而且过于狠毒了。

可是,广大读者终于找到了现实中找不到的发泄出口,蜂拥而上,为凤姐打抱不平,为尤二姐魂归太虚幻境拍手叫好。

如果作者曹雪芹先生尚在人世,他一定会为此现象惊得目瞪口呆:这是怎么啦?是我写错了吗?我是不是该写“勇凤姐智斗三儿大快人心”?

如果非要把夺爱的人定位为三儿,不从具体情况去分析,也不是不可以。可奇怪的是,换到王夫人身上,风向就变了,就成了对王夫人幸灾乐祸了。

贾政有一妻二妾,赵姨娘很著名,不但因为她生了个玫瑰花般扎手的女儿探春,还因为她总是上窜下跳,说她是姨娘界的战斗机毫不为过。

如果只是吵吵闹闹倒也没什么,最可恨的是,居然想治死凤姐和宝玉,差一点就让她得逞了,属于故意杀人未遂。

这比尤二姐想上位当正室恶劣多了吧?比薛蟠打死冯渊还要恶劣,毕竟薛蟠和冯渊属于相互斗殴。

可是,这界读者们并不谴责赵姨娘,反而隔岸拍手,看王夫人的笑话:

活该你不被贾政爱,让赵姨娘抢走了男人。

我也忍不住要拍手,因为这双标太有趣了。可见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读红楼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泄,完全凭心情来找发泄内心积压的情绪,喜欢谁就拼命捧,讨厌谁就拼命踩,内心并没有一套统一的价值体系。

书中说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有几房姬妾,按照这些读者的逻辑,贾敏必定是要和这几房妻妾斗的。不知道她们是站队姬妾分走了林如海的爱,还是会支持贾敏毒害姬妾呢?

不过,也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读红楼也就变得很有趣。以严谨的态度读书,以娱乐的心态看这些比赵姨娘还会闹腾的人,可以起到张弛结合、放松解压的作用。毕竟,严谨读书也是很累的。

比如读这一篇的人,能看出哪部分是严谨读书,哪些又纯属娱乐,也就能和我一样,为有趣的双标而拍手。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胡梦茵

胡梦茵

4
2025-04-24 01:35

也不要说什么贾政是看在王子腾面上,实际上除了一分面子情没有撕破脸,王子腾和王夫人几乎恩断义绝。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候周瑞家的曾说如今不比五年前,今儿拼着不见太太也要见见琏二奶奶,并且名义上是凤姐帮着王夫人管家,可是就是刘姥姥一进荣府这里,王夫人为了和薛姨妈联合作妖弄鬼金玉良姻在梨香院死不挪窝了几乎大半天,凤姐也好其他人也罢根本没有半个贾家人早上门来请示事务,这对比凤姐后来接了宁国府秦可卿葬礼,人在西府东府的人撵来请示,人在东府西府的人撵来请示,可见王夫人不过是挂个名儿好听,真正管家权在琏二奶奶手里。而这时候的五年前恰是凤姐嫁给贾琏的时候,可知凤姐嫁贾琏就是王家抛弃了不靠谱的王夫人另外择了一女进来联姻接掌王家贾家联姻之权的。而凤姐打小儿在荣府长大于贾琏贾珍相熟,按理说如果贾琏一房真那么看中子息断然不会让琏二爷拖拖拉拉到二十才起娶亲,而且还娶的是凤姐这个“青梅竹马”,这几乎就明写了凤姐就是王夫人这个是阿斗实在扶不起来王家不得不换人的结果。并且还有旁证,王夫人和王子腾老死不相往来得古怪关系。不仅仅子腾离京回京王夫人从回过娘家,连子腾嫁女妇人亲自上门相邀这个亲姑姑都借故不去,自己想想吧。

胡梦茵

胡梦茵

2
2025-04-24 01:59

至于凤姐,尤二姐就完全是找死。明明就是她嫌贫爱富,杜撰张华家家道中落想要吃香喝辣自甘下贱,最后更是不知死活罔顾人伦大妨孝期有孕既然好拿张作致想要挑唆着贾琏这个糊涂蛋去享受勋贵太太的待遇,不拍坑死贾琏的让去请太医来证明贾琏孝期续婢,大家为什么不能笑这个娼妇。也别去无中生有的洗白尤二了 还姐夫将她聘嫁,从来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尤二与张华的婚事是她亲爹给她定的娃娃亲,依当时百行孝为先的规矩,她怎么可以嫌贫爱富亡顾孝道自认为所托非人?更何况尤老爹作为她的继父允许她和尤三冒姓了尤都没有动过尤二的婚约,真的张家就那么不堪?未必!明明就是尤二自以为冒姓了尤就是尤家小姐痴心妄想,想要复制她亲妈尤老娘这个暗娼上位当五品官儿继室的光明坦途碰了壁,大家为何不能笑这个娼妇。说大家对双标的还是算了,却读书吧,尤二与赵姨娘完全不是一回事,凤姐与王夫人也不是一样人。王夫人蠢毒不自知最后被赵姨娘上位大家笑得是她自作聪明,尤二嫌贫爱富亡顾人伦大防大家笑得也是她自作聪明,这二人都是活该。

胡梦茵

胡梦茵

2
2025-04-24 01:24

宝玉生在金陵,闹出生而衔玉的笑话,惹得贾家坐上火山口,最后搞得贾政不得不以牺牲儿子前途来平息物议,并且应该就是宝玉抓周后,贾政立马纳了赵姨娘开始生探春贾环,这可以在各人年纪上推出来,结合宝玉与贾珠相差十五六岁,与元春相差十四五岁,也会是说贾政起码和王夫人呢结婚短则十七八七年长则二十多年都没贪欢纳妾,而是王夫人生下嫡次子地位稳固,再叠加大儿子贾珠十四岁进学到的BUFF下被老公收拾去吃斋念佛,继而老公纳妾连续生育,与其说看客们双标的还不如去理理清楚王氏为啥活该。实际上如不是看在贾珠元春面上,王氏应该不是在贾家设立小佛堂吃斋,而是滚去贾家家庙里念佛了。

胡梦茵

胡梦茵

2025-04-24 01:05

书没读懂就多读几遍,还双标,要是不双标的话王夫人就该去死上十回八回给大家腾位置,为什么对王氏看不起,不是她被小三,而是她闯下弥天大祸使得贾政还得看在夫妻情谊儿女面子上为她遮羞,王夫人和知否里面的王大娘子一样,又蠢又毒偏生还野心奇大各种乱伸手给整个贾家招祸,要不是家贾政立了赵姨娘这个活靶子转移王氏的注意力,还不知道这个毒妇会把贾家拖累到各种地步。不明白的去看书去,看看宝玉衔玉而生到底是谁的手笔乱来,弄得贾政紧急在宝玉抓周上面自黑从此断了贾宝玉的仕途,真当古人抓周是吃饱了撑的抓着耍呢!书里很多证据都指向衔玉而生是王氏背着贾母贾政人心不足搞出来的祸害。

浮生漫读人生长

浮生漫读人生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