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经典诵读唐诗《黄鹤楼》

智慧山丘无限 2025-01-17 16:28:42

​​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崔颢,开元(唐玄宗前期年号)进士,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时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以诗才著称,早期的诗多写闺情,诗风轻浮;后漫游各地,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又曾从军东北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

字词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武昌蛇山的黄鹤矶上,传说古代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又传说费文祎成仙后也曾乘鹤在这里休息,因而得名并成为游览胜地。现今的黄鹤楼是后建,位置也不在原地,因崔颢这首诗后建的黄鹤楼仍是游览胜地。

昔人:指古时仙人。

晴川:阳光照耀的江面。

历历:清晰。

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长江中的小岛,现已淹没。

萋萋:草木茂盛。

乡关:故乡。

烟波:雾霭。

诗词译文

古时仙人已经驾鹤云游,这里只留一座黄鹤空楼。黄鹤飞去永远不会复返,白云千载仍在楼上飘浮。阳光照耀汉江树木茂盛,芳草覆盖鹦鹉洲历历在目。夕阳西下我的家在何处,江雾弥漫引起无限乡愁。

特色赏析

这是首游览诗,所有游览诗无非写两个内容,一是“所见”,二是“所感”。

首联先用驾鹤成仙的传说,给黄鹤楼罩上一层神秘氛围,后说“此地空余黄鹤楼”,一个“空”字暗含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二联开始写所见:近看,鹤去楼空什么也没有了,只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此处又出现一个“空”字,意境仍在神秘氛围中。三联回到现实,写远看:晴川照耀的汉阳树历历可数,芳草覆盖的鹦鹉洲清晰入目。语气转缓,境界变宽。然而景色虽好,也是客旅他乡,自然引出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首用思乡作结。崔颢一生坎坷,四处飘游,登上黄鹤楼虽然由神秘氛围回到现实,但总还有一种虚无感,用乡愁作结顺理而成章。

这首诗写景明丽,抒情真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前两联不拘平仄,一气呵成,奔腾直下;三联转为律体,对仗工整,文势一贯到底,尾联用乡愁作结,合得自然。

这首诗第三句连用六个仄声字,第四句连用五个平声字,是为了造成非凡的语气,并不合律体。第三联才完全转为律体,这是七律形成前期的过渡痕迹。

这首诗历来很受人推崇,名气很大。据说李白到了黄鹤楼,曾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这虽然只是传说,但李白的《鹦鹉洲》和《凤凰台》两诗确有模拟崔颢《黄鹤楼》的痕迹,可见李白很推崇此诗。严羽的《沧浪诗话》更加夸张,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提法未必恰当,但代表着好多人的看法。清人沈德潜从艺术性评这首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这评语是恰当的。

0 阅读:2
智慧山丘无限

智慧山丘无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