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人生低谷的雷军,荣耀归零后重新出发

第三眼界 2022-08-13 19:32:01

CyberOne铁大之后,小米终于有了高科技公司的样子

8月11日,雷军如约开启了题为《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的2022年度公开演讲。这是雷军的第三次年度演讲,也不出意外地成为了近期舆论的热议话题。

同往年一样,作为互联网粉丝营销的鼻祖,雷军少不了卖一卖情怀,发表一下对当下环境的看法,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样板,让大家喝几碗心灵鸡汤,顺便再推销一下小米新品。今年也不例外。但较往年有所不同的是,除了“手机、耳机、智能家居”三件套,雷军还展示了一些高科技产品,如智能电动汽车、仿生机器人。

说到演讲,雷军的水平似乎不及马云、罗永浩等人,看似很卖力,现场感染力却总差那么一口气。而演讲主题“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也充满了浓浓的鸡汤味,尽管真诚、充满励志,但也免不了让人有距离感。而这种距离感,既有小米急于摆脱“屌丝”,努力走向高端的“背信弃义”;也有不少人对小米起于低端、成于营销的不屑——因为无论小米多么成功,也始终难以摆脱廉价和缺乏科技含量的标签。

所谓“缺啥补啥”,为了替自己正名,坐实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名头,小米没少在科技创新和技术专利方面下功夫。

对于前沿科技的投入和坚定追求,以及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如小米机器狗、折叠屏手机),也的确有助于刷新我们对小米的形象认知。

这次演讲中,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实际演示和仿生机器人的出场,也让我们分外惊喜。除此之外,小米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也有不少创新成果。借助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小米终于有了一些高科技公司该有的样子。

小米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雷军为了实现科技梦的最佳注解。从金山到卓越网,从卓越网到小米,从业30年,雷军从一个软件程序员,逐渐成长为中国科技崛起的代表企业家之一。在大势助推以及雷军的掌舵之下,小米手机也穿越周期,成为国产手机销量排行榜上的常客。

如今,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用户增长见顶,用户换机周期也从18个月增加到如今的36个月。当初如日中天,各大品牌攻城拔寨、热闹非凡的智能手机行业,在一番“关停并转”之后,已经有了式微的迹象。

要想在这样的行业继续保持增长,唯有学习苹果,选择品牌上行,打造高端品牌,才能攫取更多利润,保持基业长青。

还有一条路是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这几年,小米在手机高端化和智能生态产品矩阵打造方面颇有成效,对小米整体业绩的带动功不可没。

然而对很多人来说,小米是中低端品牌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小米脱胎于代工,缺乏核心技术专利的先天劣势,且以销售硬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现状,即便资本市场也颇有微词。当时小米港股上市即破发,便说明了资本市场的真实情绪。小米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互联网科技企业”,但小米到底是否“名副其实”,至今市场仍旧存在争议。

如今,小米在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逐渐发力,并且有了初步成果,反倒让小米逐渐接近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定义。而这,似乎可以打破一部分人的偏见了。

当然,雷军的成功始终离不开“风口论”的争议,无论是金山、卓越网,还是小米手机、小米汽车。作为“风口论”的忠实信徒,雷军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顺势而为”的信条,并取得多数人望尘莫及的累累硕果。

百年汽车工业,乘着智能化、电动化的东风,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看到风口,踩准点位的雷军再次躬身入局,以“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的魄力和决绝姿态,投入到这场更为艰难、更为持久的战斗当中。

500天,小米的汽车不见身影,市场难免猜测四起,雷军却保持定力,带领团队稳步前行。

“小米在自动驾驶第一期投入33亿元,专属团队规模已超过500人。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这次针对小米汽车的相关信息披露,一方面回应了市场关切,一方面也展示了小米造车的信心。

当然,雷军也承认造车是工艺最复杂、产业链最密集的产业之一,难度跟造手机相差几个数量级。这点其实从苹果造车几度难产,恒大造车“雷声大雨点小”就能看出来。因此,小米汽车能不能成,我们暂且不表。

仅从小米汽车展示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来看,小米造车的决心和投入还是很大。

据说,小米汽车已掌握超过800项专利技术,集中在导航、无线通信网络、图像通信、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距离测量、交通控制系统等领域。演讲中,雷军也透露,小米汽车自动驾驶将采用“全栈自研”的方式,这点尤为值得肯定。

再说另一个高科技产品——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又名铁大),这可以说是全场最吸睛的地方。

看“铁大”和雷军互动,不免让人感叹:人形AI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充满想象。遗憾的是,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每台大概六、七十万元,且无法实现量产。

第一眼看到“铁大”,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特斯拉发布的Tesla Bot机器人。

除此之外,小米之前发布的机器狗“铁蛋”,也会让人联想到小鹏的智能机器马——看来AI机器人又将成为雷军继智能汽车之后又一个“风口”了。

所不同的是,智能汽车公司忙着转型机器人公司,而小米则意欲实现两级跳,造车、造机器人一起上。

波士顿动力的智能机器人量产虽遭遇波折,但其肉眼可见的智能水平,还是让人无比惊叹。而国内的腾讯也开始通过Robotics X实验室,为国争光——最近发布的Max二代机器人舆论声量虽弱,但其成果依然让人惊喜。

相较智能汽车而言,人形机器人的复杂程度又提升了几个数量级,小米选择此时入局,无疑是提前布局和演练。

不论人形机器人是不是终局,至少可以看出雷军是有终局思维的人。而只有站得足够高,看得足够远,才能带领一家企业持续穿越周期,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年逾50,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场演讲,但雷军依然会紧张。他的真诚都展露在微笑时眼角的褶皱里,他的眼睛依然放光。

结语

最近,雷军还搞了一个跨界对谈节目《雷军请你超大杯》,和跨界名人侃侃而谈。

此时,我忽然有些感慨,当很多互联网大佬逐渐隐退或半隐退的时候,只有“劳模”雷军还冲在最前线,一边发挥着“小米吉祥物”的巨大能量,一边用“雷军”这个金字招牌为小米持续赋能。

在创新业务方面,雷军也事必躬行,发挥着一位企业领袖的带头作用。无论是智能汽车还是智能机器人,都是更难啃的硬骨头,而雷军和小米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

没有经验,那就从零开始;跌倒了,那就爬起来继续前行……“铁大”的宣传片既是智能机器人项目艰苦卓绝的研发历程,同时也是雷军个人荣耀归零之后重新出发的真实写照。

0 阅读:5

第三眼界

简介:分享商业洞察,开拓思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