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一向奉行“女权主义外交”,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它也的确在德国的中东外交上起到了一些作用。
卡迪亚难民1营位于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斯坦地区,当安娜莱娜·贝尔伯克2(Annalena Baerbock)抵达时,人们为她送上了一束准备已久的玫瑰,但这位德国外交部长忙不迭地婉拒了这份礼物。“国际妇女节并不只是给官员们准备的”,她一边说着,一边拆散花束,将花枝分发给身边的民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cea42a32ddd05912c9e3f8441f4b4f0.jpg)
贝尔伯克将花束分发给民众
当她在扎胡市南部的营地里闲逛时,她看起来更自在了。她参加了一场全女子五人制足球赛,并在开球后几秒钟就开始了攻防战,还在一个女子拳击俱乐部里打起了勾拳。
贝尔伯克是德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外交部长,也是第一位任该职的女性,关于如何令外交手段更好地代表女性的利益,她有着鲜明的主张,并且就此提出“女权主义外交政策”相关宣言。批评她的人说,她这些主张比和指定一个庆祝女性身份的节日一样,浮夸而不切实际。但显然,从贝尔伯克的行动看来,身体力行地践行其理念,才是这些主张的关键。
这位42岁的绿党政治家从不惮于直面冲突,这一点自从上个月的联合国大会以来就广为人知,在会上,她公开与中方展开辩论,反驳了西方正在恶化俄乌冲突局势的说法。
贝尔伯克不断游说总理奥拉夫·舒尔茨(Olaf Scholz),为乌克兰战争赢得更多军事物资支援,这一举动为她在基辅赢得了崇拜者,但也在国内树立了敌人。在德国的“和平”集会上,她被描绘成战争贩子;最近,绿党和平派的一个盟友还称她为“北约最新对抗战略的头阵先锋”。
2023年3月7日起,她对伊拉克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这是她任期内为期最长的一次外交访问。由于西方盟友试图在谴责俄方行为上达成国际共识,其访问安排也以回击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为主。
伊拉克位于贝尔伯克所称的“复杂的地缘环境”中,叙利亚和伊朗的武装冲突一再外溢至其领土。美军应伊拉克总理穆罕默德·舒达尼(Mohammed Shia al-Sudani)的要求留在伊拉克境内维持脆弱的和平,虽然伊方需要美方军队的援助,但这个国家也依赖从伊朗进口天然气和电力,而伊朗恰是俄罗斯的盟友。上个月,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在能源公司高管的陪同下登陆了巴格达3。德国没有参与20年前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因此它对于伊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友邦,它希望能借此身份使伊拉克远离伊朗和俄罗斯的拉拢。
在拉夫罗夫访问之后,贝尔伯克随即也前往巴格达,承诺将继续支持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的斗争,伊斯兰国的指挥机构已于2017年被击败,但各方认为其成员仍潜伏于伊拉克等待时机。在德国特使的见证下,伊拉克官员于周二(2023年3月7日)签署了一项协议,安排德国西门子能源公司帮助该国增加6GW的自制电力。
然而,对贝尔伯克来说,此次伊拉克之行也是一个机会,可以让她证明“女权主义外交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这个理念并不新鲜,它于近十年前由瑞典前外长玛戈·瓦尔斯特伦(Margot Wallström)首次提出,此后法国、加拿大、智利、荷兰和西班牙的政府也以不同力度宣传这个理念。但最近,随着瑞典新的保守派政府公开否定这一理念,贝尔伯克现在是其走在最前沿的倡导者。
在德国,甚至绿党阵营的媒体也嘲笑过她关于“塑造女权主义外交政策”的纲领,认为其过于依赖学术术语,并试图将既定外交惯例包装成一个激进的新起点来进行营销。
伊拉克库尔德斯坦4是一片饱受战争蹂躏的地区,在访问其首都埃尔比勒时,贝尔伯克将德国对该地区的军事支持描述为“我国女权主义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同时,她也并没有直接回避对其胡思乱想的指控,因为她认为“有尊严的生活并不意味着要整天躲在家里”。
然而事实证明,如果你把女权主义外交政策当作一种大方向上的态度,而非一种具体的方针,它便正是贝尔伯克和其被访国达成的共识。
在与库尔德斯坦地区总理马斯鲁尔·巴尔扎尼(Masrour Barzani)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贝尔伯克发表了声明:"如果妇女能够参与塑造社会,社会各界就会更加稳定地和平共处”,这牢牢抓住了同行男性外交官的目光。此前一天会见伊拉克外长福阿德·侯赛因(Fuad Hussein)和2022年12月在阿布贾会见尼日利亚外长时,她也发表了几乎相同的声明。
此类发言很可能被认为是针对西方听众的演讲,特别是在伊拉克这样的国家,人们还记得对20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入侵,而那场战争的前奏便是关于妇女解放的宏大演讲。但是,当这样的台词被一位女性政治家在一群男性同行面前讲出时,虽然因政治原因而略显无耻,也颇具力量。
2003年,德国拒绝加入美国领导的入侵行动,此举正是由另一位绿党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Joschka Fischer)领导的,他在当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告诉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5(Donald Rumsfeld)他“不相信”有必要采取军事行动。
然而,贝尔伯克加入绿党并不是受当年的菲舍尔启发,而是他在四年前带领德国进入科索沃的决定,此举是北约阻止种族清洗运动6的表示。对她这一代德国绿党人来说,伊拉克与其说是代表着西方人发动战争自伤八百的历史,不如说是一个实施正义之地,因为正是2014年组建的反IS联盟,向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展开了保护之伞。
在埃尔比勒,她敦促巴尔扎尼改善被IS战士强奸的雅兹迪7妇女所生子女的处境。
伊拉克宗教少数群体中的最高宗教机构——精神委员会(the Spiritual Council)在2019年表示,它鼓励雅兹迪族女性幸存者带着孩子回国,但明确排除了因强奸而生的孩子,因为它认为他们是穆斯林。由于伊拉克法律要求父亲为未成年人授权护照,父亲的缺位导致这些儿童中大多数仍然不受法律保护。
“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儿童一样,这些儿童有人权,”贝尔伯克说,“这也意味着他们有权拥有自己的姓氏。”
德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雅兹迪侨民所在地,其议会在1月宣布IS对少数民族犯下的罪行是种族灭绝,他们的命运与德国息息相关。
“性别平等预算编制”是新闻界嘲笑的贝尔伯克准则中的一个靶子,它的具体含义大概不外乎是对伊拉克雅兹迪人的社区援助项目是否照顾了所有性别,如果不是,则重新调整预算。
德国外交部于4月开始资助Háwar.help项目,特别为雅兹迪难民营的妇女提供心理咨询和自杀干预,其中估计有10%的妇女曾考虑过自杀。
创办Háwar.help的库尔德雅兹迪族德国企业家迪岑·特卡尔(Düzen Tekkal)说:“如果我们想使库尔德斯坦局势稳定,就需要找到为这个地区带来和平的方法。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也是一个与德国息息相关的议题。”
名词解释
1、卡迪亚营地
距离土耳其边境约12英里,周围是绿色的田野和起伏的山丘,一群这样的儿童生活在这里,营地里有12000多人,几乎都是八年前被民兵赶出辛贾尔地区的雅兹迪人。
2、安娜莱娜·贝尔伯克
德国政治家,绿党主席,自2021年起担任德国外交部长。德国绿党是一个中间偏左的环保主义政党,也是全球最早的绿色政治组织,提倡绿色政治,主张和平、环保,反对核能、扩军。
3、巴格达
伊拉克首都,同时它也是伊拉克巴格达省的首府,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部地区,底格里斯河流过巴格达市区,而距幼发拉底河约30千米。
4、库尔德斯坦
一个横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四国山区的地区,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库尔德人聚居的地方,如今库尔德斯坦被这四个现代国家所分割。库尔德人一直争取在库尔德斯坦地区建国,但一直受到四国政府的镇压,尤其是受到土耳其政府的屠杀和迫害。
5、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
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小布什内阁中鹰派人物代表人之一。
6、科索沃种族清洗运动
官方称德雷尼察屠杀,塞尔维亚特别警察部队在科索沃中部德雷尼察地区对科索沃阿族平民犯下的一系列屠杀。根据人权观察的说法,1998-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德雷尼察地区的虐待行为“非常普遍,全面的描述超出了本报告的范围”。主要暴行发生在1998年2月至3月期间,发生在齐雷斯,利科沙内和普雷卡兹,以及在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期间(1999年3月至6月),发生在伊兹比卡,雷扎拉,波克莱克和斯塔诺奇卡托沃的村庄。
7、雅兹迪
是中东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宗教。雅兹迪教徒可以说是一种族教群体,但雅兹迪人种族上也属于库尔德人的一部分。然而雅兹迪教徒只占库尔德人的少数,而大多数库尔德人则为伊斯兰教的逊尼派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