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河南人,看似两个毫不相干的群体和名词。
但在历史上,中国河南与犹太人却有着一段长达几百年的渊源过往。
河南开封,一度聚居了多达几千名犹太人。
那么,中国河南为何能与远在万里之外的犹太人结下缘分?
以色列建国后,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流中东,为何河南的犹太人却不愿踏上重返故乡的归途?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犹太人与中国河南的缘分犹太人,一支起源于今巴基斯坦,却在全世界范围内流浪了数千年的民族。
他们曾有自己独立的王国,也曾一度强盛,但奈何最终王国分崩离析,犹太人也被逼开始流亡之旅。
失去家园的犹太人,只能辗转世界各地寻找新的栖息之所,只可惜他们因为信仰的特殊性等原因,受到全世界各族人民的排斥和驱逐。
埃及人、波斯人、罗马人、希腊人,都曾将犹太人视为奴隶驱逐。
几千年来,犹太人被迫在全球各国四处流亡。
而犹太人与中国的缘分,也要从这段流亡史说起。
犹太人与中国的缘分,最早可追溯到汉唐时期,少数犹太人沿袭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内地和沿海地区,从事商业活动。
后来随着蒙古大军征服广袤的欧亚大陆,又一批中东和南欧的犹太人跟随蒙古人来到中国。
敦煌、宁夏、洛阳、西安等地,均留下了犹太人的足迹。
不过这些犹太人数量有限,并未形成聚居规模,影响也不大。
唯有一批定居到河南开封的犹太人,最为引人注目。
这批犹太人于北宋时期来到中国,定居在都城东京(即开封)一带。
据历史记载,犹太人1163年在开封修建了犹太会堂,该教堂历经12次的修复与重建。
直到今天,以色列博物馆中还陈列着开封犹太会堂的主体模型。
此后长达几百年时间,犹太人一直与开封当地民众和睦相处,同时又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传统和礼仪。
到了明朝中期,犹太人彻底融入开封当地,随着二者的相互接触与融合,就连犹太人向来看重的族内婚姻习俗也被打破,开始出现两族通婚现象。
得益于此,开封犹太人的数量急剧上升,最鼎盛时期足有500多家犹太人、超过5000人口聚居在开封。
据史料《登记册》记载,犹太人至少娶了40多个中国姓氏女子为妻,当然也把很多犹太姑娘嫁给了汉族、回族、满族民众。
犹太人在开封发展最鼎盛阶段,三分之一的家庭都有外族血脉。
犹太人的日益兴盛不仅体现在人员增长上,也体现在同一时期开封犹太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据开封犹太人所刻碑记载,明朝时期开封犹太人有的通过参加科举进入仕途,有的通过从事商业活动成为富豪。
在犹太人与开封本土民众相处的过程中,中犹文化也得到交流与融合。
其实中犹文化本就存在诸多共性,二者都强调伦理和教化,中国知书达理的儒家名士,很受犹太人欢迎。
嫁到犹太人家庭的中国女性,也会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起居、风俗习惯、文化信仰逐渐带入犹太文化中。
在中国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开封犹太人也渐渐开始崇尚并践行中国人“优而仕”的理念。
据调查,从南宋至清朝康熙年间,大多数开封犹太人都没有像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那样,选择动用自己的经商天赋投身商业,而是积极参与到了国家和地方事务中。
尤其是明清时期,大量犹太人步入仕途,成为中原王朝的官员,甚至获得高官显爵。
明末清初,犹太人群体至少涌现过20多名举人和进士,秀才和生员更是数不胜数。
只可惜,开封犹太人繁衍生存的盛况仅仅维系到明朝末期。
开封犹太人的没落崇祯末年,中国开始迎来连天不休的战乱,开封城内的犹太人数量也从五千多人锐减到两千左右。
战乱还导致教堂坍塌、大量犹太教经书丢失。
虽然留下来的犹太人很快重建了教堂,并找回部分经书,但定居在开封的犹太人群体还是“元气大伤”,从原本的七十姓家族锐减至七个家族。
此后几百年间,开封犹太人再也没能重振明朝时期的荣光,在没落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开封犹太人族群的衰落,除了与连年的战乱脱不开关系之外,也与当地的发展紧密相关。
宋朝时期,开封是全国都城,经济较为发达。
到了明清时期,开封虽然保持了全国大城市的地位,可昔日的荣光终究是早已不在。
晚清时期,城市规模迅速衰减至十余万人,沦落为一个中等城市。
聚居城市的衰落,势必导致城内人口的流逝。
许多有才能的印度人也不得不离开开封,前往其他地方寻找生路,留下来的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体力劳动者,或是老弱妇孺。
再加上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封犹太人失去了外来血液的补给,与外部的交往极为有限。
因此在开封犹太人最后一位掌教拉比去世后,开封犹太人群体中竟找不出其他认识希伯来文的人选,这直接导致了犹太人宗教仪式与文化传承的中断。
就这样,留存在开封的犹太人进一步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群体中。
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清王朝分崩离析,中国重新恢复与世界的联系,陆续才有越来越多的犹太人重新来到中国。
哈尔滨、温州、上海等地,产生了新的犹太人聚居地。
不过随着上世纪40年代犹太人在中东建国,在外飘荡两千多年的犹太人总算有了稳定的栖息之所。
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回流故土,可唯有中国河南的犹太人恋恋不舍,不愿回到以色列,这究竟是为何?
中国不存在“反犹主义”其实,开封犹太人不舍离开中国的原因很简单。
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在其他国家从未得到的善待和礼遇。
犹太人流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其他民族对犹太人的驱逐和排斥。
然而在中国河南开封,他们从未遭受过这种待遇。
或者说,中国不存在反犹主义。
按照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中国人自古便具有包容不同民族及其信仰、宗教文化的传统。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道德教化,宣扬“德化柔远人”。
历朝历代封建王朝,在异族人不反对其统治的前提下,都广泛提倡“天下一家”,对异族兼容并蓄、宽容以待。
羌、蛮、戎、夷、鲜卑、匈奴,以上这些少数民族曾几何时无不都与中原王朝发生过战争,但只要对方愿意俯首称臣、纳贡上表,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无不欣然将其置于麾下,极少做出赶尽杀绝之事。
也正因如此,也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以中国人向来包容大度的传统思想,容纳区区几千名犹太人又算得了什么?
另外,欧洲国家反对犹太人的一大原因,在于基督教传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宗教偏见。
传统基督教义的思想,本就与犹太教存在矛盾,因此基督教著作中,常常可以见到对犹太人的批驳言论。
比如,《新约》就认为耶稣的殉难源于犹大的出卖
《最后的晚餐》中,将犹大刻画成脸色灰暗,一心贪图钱财的小人。
基督教教义和宗教观念,直接造就了广大欧洲国家对犹太人的敌视。
但在中国,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
中国没有统一的全民信仰宗教,且各种教派林立,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
犹太教的到来,非但不会在宗教信仰上与中国人起冲突,反而会丰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最后,中华民族向来存在救人于水火、包容天下的传统美德。
对于犹太人的历史,中国封建统治者和民间社会早有了解,中国人普遍对犹太民族的遭遇充满同情。
尤其是当希特勒在欧洲掀起民族屠杀的浪潮后,中国人即使在自身也饱受侵略的背景下,还是将援助之手毅然伸向犹太人。
抗战期间,数万名犹太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再加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逃难难民,单单一个上海就接纳了几十万因战争流离失所的各国民众。
与别国一味的驱逐、屠杀政策截然不同,中国欣然对这些人敞开了怀抱,上海地区的中国人也并未对这些难民生出敌对情绪。
在400万生活在上海的中国人看来,犹太难民都是受害者,应该给予他们生存空间。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一个个犹太人难民区、聚居区的修建。
简而言之,在全世界纷纷掀起反犹主义浪潮的情况下,中国人立足于民族多元化、天下为公等传统思想,并未对犹太民族生出任何敌对情绪。
反犹主义思想,在中国没有任何生存的根基。
而这,也直接成就了犹太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友谊,让犹太人始终对中国心存感激。
得到善待的犹太人中国人对犹太人的善待,早从宋朝年间就有了先例。
彼时,刚刚来到遥远东方国度的犹太人,就受到了中国官方的友好接待。
他们被允许归附中国,可以保持独立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并定居在都城开封。
不仅如此,他们在居住、迁徙、就学、谋业等方面,均享受着与汉族同样的权力。
就连最为其他民族排斥的犹太宗教,也得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统治者们的尊重。
宋朝时期,官方支持犹太人修建清真寺和教堂。
元朝时期,忽必烈更是将耶稣、默罕默德,以及犹太教的摩西视为“四大先知”。
到了近代社会,中国人同样保持着对犹太人的友好关系,在战火席卷整个世界的危难关头,为犹太人开辟出一片乐土。
近代以来,中国共出现4次犹太人来华高潮。
第一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再度打开国门,中东、南亚的犹太人立刻慕名而来。
这些犹太人主要生活在香港、上海等通商口岸,在中国留下过辉煌的商业足迹。
第二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逃避俄国的驱逐和绞杀,大批俄国犹太人纷纷迁往中国东北、内蒙,并形成哈尔滨、天津两大犹太社团。
在中国生活几十年之后,即便后来以色列建国,也有不少犹太人想要长期定居在中国,不愿再回到中东。
第三阶段则到了二战时期,欧洲犹太人被希特勒杀的无处可逃,只能跨越茫茫印度洋辗转来到中国避难。
彼时的上海,是全球唯一一个还愿意接纳犹太人的大城市。
在当时,仅仅一个上海收留的犹太难民数量,就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多个国家的犹太人总和,多达2.5万人之众。
第四次浪潮发生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门大开,当年曾受过中国恩惠的犹太人及其后裔,再度踏上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
也正是因为这批犹太人的推动,中国和以色列才在1992年顺利建国。
目前,中国境内大约有上万名犹太人生活,他们大多聚居在北上广深大都市。
他们的存在,为中以经贸、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攻陷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在很多犹太人心里,中国永远是那个在危难之际,唯一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的友好国家。
更别提双方交往几百年历史上,中国对犹太人从来都是友善相待,更未做出过驱逐、屠杀这种事。
也正是考虑到中犹之间的友好关系,开封犹太人才会不舍中国,不愿离开中国。
结语一个受到全世界各国排斥、驱逐的民族,却在遥远的东方与中国人结交了一段善缘。
从宋朝开始,中国便向犹太人伸出了友好之手,双方的友谊延续至今,这也就难怪开封犹太人对中国眷恋至深,不愿离开了。
参考资料
[1]高亢.来华犹太移民的历史记忆:两种文明的交往[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3,22(03):28-32.DOI:10.19329/j.cnki.1673-2928.2023.03.007.
[1]石竞琳.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反犹主义[J].世界民族,2016(01):14-23.